羅學衛,張新明
(1.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湖南 沅江413100;2.湖南省益陽市林科所,湖南 益陽413000)
被喻為“地球之腎”的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3大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是十分重要的生態旅游資源。2012年2月2日第16個世界濕地日的主題就是“濕地與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
南洞庭湖濕地水域遼闊,濕地廣袤,具有獨特的水網景觀、濕地景觀、候鳥景觀、蘆葦景觀、田園景觀,是重要的生態旅游資源。通過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確立濕地生態旅游的主體地位,按照濕地園林化、城市化、農村化的要求,努力建設好生態景觀區、文化展覽區、生活體驗區和休閑農業區,可創建全新的南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品牌。圍繞濕地風光,推出游客喜愛的旅游品種,開辟“湖鄉之旅”線路,達到美妙生態體驗的目的。
濕地生態旅游是指旅游者以濕地作為主要的觀光、體驗、游覽對象,觀賞濕地的景觀、物種、生境和生態系統等,并維持濕地自然環境原貌的旅游活動。濕地生態旅游是生態旅游的主要類型之一。
(1)濕地旅游資源。自然景觀資源包括湖面風光、珍稀水禽、候鳥、島嶼、農田林網等;歷史古跡資源包括撂刀口、范蠹祠、凌云塔、魁星樓等;紅色旅游資源包括中共洞庭湖區委員會遺址、廠窖慘案紀念館、鄧德昌烈士紀念碑等;人文旅游資源包括姜鹽芝麻豆子茶、花鼓戲、地花鼓、三棒鼓等;休閑娛樂資源包括輕舟快艇、水上運動、垂釣等。
(2)可借旅游資源。包括益陽百竹園、白鹿寺、黃家湖旅游度假區、桃花江竹海、常德詩墻、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岳陽樓、君山、洞庭湖大橋等。
(3)生態旅游開發。現階段主要開發有農家樂、休閑、游樂和初級旅游產品銷售等內容,初步具備了集食、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接待服務功能。
南洞庭湖位于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西南部,植物、動物種群多樣性程度高,素有“珍禽王國”、“候鳥樂園”的美名,遼闊的水域,廣袤的濕地,構成了南洞庭湖濕地獨特的生態景觀。
(1)水網景觀。南洞庭湖濕地水域面積7.7萬hm2,境內河湖星羅棋布,河流港汊穿越其間,浩瀚無比。
(2)濕地景觀。南洞庭湖是被100多個子湖和洪道切割成118個湖洲。春夏汛期水浸皆湖,湖面寬廣;汛期一過水落為洲,多湖多洲,河道蜿蜒曲折,湖泊星羅棋布,形成縱橫成網的水上迷宮,湖邊的草洲一望無際。
(3)候鳥景觀。南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資源豐富,為各種水禽繁衍生息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成為鳥的樂園。每到秋冬季節,成千上萬的各種珍禽候鳥,從西北利亞、東北、西北等地成群結隊遷徙來到這里,在湖面上飛翔,場面十分壯觀;且品種珍稀,世界罕見。
(4)蘆葦景觀。蘆葦屬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高2~4m,直徑1cm左右,每年的3月初開始長出嫩葉。南洞庭湖葦海萬頃,微風吹拂,此起彼伏,猶如浩瀚的“綠海”。
(5)田園景觀。田園景觀是以自然環境、農作物自然分布形成的,強調山水環境融入自然,雕琢痕跡少。南洞庭湖周邊的南縣和沅江市基本為平原湖區,田園湖水唇齒相依,整齊劃一的農田林網,油菜花開的繽紛景致,構成了南洞庭湖濕地特有的田園景觀。
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方面的功能,蘊涵著豐富秀麗的自然風光。但由于受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南洞庭湖濕地持續消減和退化,植被恢復已成為退化濕地恢復的一項十分緊迫工作。通過種質資源收集,可以使濕地原始自然景觀資源得以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按照國家景區景點建設的要求,在魯馬湖和萬子湖建設一個濕地種質資源收集區,在漉湖建設一個濕地植被恢復區,在三仙湖平原水庫建設一個濕地生產區。用2~3年時間,進一步完善生態景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力爭申報國家級濕地公園,確立南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的主體地位。
在確保濕地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不受任何干擾、歷史文化遺址保存完整的前提下,以保護優先、突出特色,追求現代、活力、開放、自然為原則,突顯湖濱自然風貌為手法,延伸城市生活休閑空間為目的,對南洞庭湖濕地進行包裝,創建全新的南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品牌。
(1)景觀建設的濕地園林化。營造濕地園林,豐富濕地生態景觀,在不同的植物環境條件下種植不同的濕地植物,美化環境,改善生態景觀。
(2)精神理念的濕地城市化。按照城市設計的要求,結合濕地的具體實際,以“水韻、生態、活力”為主題,“恢復生態環境、彰顯人文精神”為理念,使濕地趨于城市化,再現都市風韻,更富生命活力。
(3)旅游需要的濕地農村化。建設濕地生態農業、濕地休閑農業、濕地農家樂,建立各具特色的濕地農村旅游模式。
(1)生態景觀區。包括水網景觀、濕地景觀、候鳥景觀、蘆葦景觀、田園景觀。生態景觀區是已經自然形成和已經建成了的5大板塊,應加強對生態景觀和環境的保護。
(2)文化展覽區。包括遺址、歷史古跡、紀念館、紀念碑,濕地博物館、民俗文化村,濕地植物園、生態景觀走廊、古樹名木、孑遺水生生物、野生動物救護繁殖基地,濕地科考、濕地夏令營等。對現有的景觀資源加以保護、修繕和資料的收集整理;按照項目規劃建好新增景觀景點。
(3)生活體驗區。包括野營探險、垂釣、水上運動、水上迷宮、皮舟漂游等,按照項目規劃建好新增景觀景點。
(4)休閑農業區。包括濕地休閑度假村、生態農莊、濕地歡樂谷、漁家樂、農家樂、生態獼猴桃園、觀光園藝、觀光種植、觀光漁業等。按照項目規劃建好新增景觀景點。
(1)開設旅游品種。充分整合現有的旅游資源,改善旅游環境,推出游客喜愛的旅游品種,不斷延伸旅游產業鏈,提升濕地生態旅游的檔次和水平。
圍繞濕地風光,開設湖洲休閑、農家樂、垂釣、民俗文化、觀光、皮舟漂游等旅游內容,推出濕地探險、濕地徒步、濕地攝影、濕地婚禮、濕地科普、濕地觀光、濕地科考、濕地游憩等旅游形式,達到濕地美妙生態體驗的目的。
(2)開辟旅游線路。充分利用水域遼闊的水網景觀、豐富多樣的濕地景觀、珍稀奇特的候鳥景觀、湖鄉特有的蘆葦景觀、繽紛景致的田園景觀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觀景點。要整合周邊旅游資源,不斷地拓展旅游空間,以南洞庭湖濕地為中心,開辟具有濃郁平湖特色的“湖鄉之旅”一日、二日、三日美妙體驗旅游線路。
(3)開發旅游產品。濕地文化旅游產品,要突出濕地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以其獨特的造型、具有特殊意義的包裝來增加其文化內涵。土特產品為蘆筍、魚類、農副產品及其制品等;紀念章為革命、歷史題材的紀念產品等;標本為濕地動、植物標本和化石等;其它為精致工藝品、藝術品、影像數據、書籍、郵冊等。
通過申報國家級濕地公園,認真做好旅游項目規劃,建設好生態景觀區、文化展覽區、生活體驗區和休閑農業區,真正確立南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的主體地位,創建全新的南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品牌。
南洞庭湖旅游資源多成分散狀態,難以集中成片,只能以線相連,旅游觀光則以觀賞珍稀水禽為主,兼顧濕地生態和大自然風光、田園景色,以景點為主,以線(路線)相連,兼顧生態環境。
濕地生態旅游是具有視野開闊,景觀效果好,直接體驗大自然生活,體能消耗相對較小的一種生態旅游類型,也是旅游者充分體驗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型旅游產業。近幾年濕地旅游正成為一種風尚,通過生態旅游,還可帶動交通、通訊、餐飲、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1]谷 松.“北大荒”農業生態旅游品牌的定位與建設[J].社會科學,2006(10):102~103.
[2]蔡志林,張新明.平原湖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與方法探討[J].綠色科技,2011(7):46~47.
[3]風景網.感受秋高氣爽 尋找中國最美的蘆葦景觀[EB/OL].[2011~10~12].http://fashion.ifeng.com/travel/roll/detail_2011_10/12/9802122_5.shtmL.
[4]沅江市南洞庭蘆葦場.南洞庭湖濕地基本情況及旅游開發[EB/OL].[2011~05~24].http://ndt.yuanjiang.gov.cn/Read-News.asp?NewsId=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