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溫州醫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溫州市旅游景區英語翻譯規范的調查
王丹
(溫州醫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本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譯規范論為理論框架對溫州市旅游景區英語翻譯規范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其中存在的翻譯不規范現象,進而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
旅游景區;翻譯規范;措施
溫州自然風光秀麗,融山海奇觀、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為一體,是旅游資源大市。全市擁有1個2處世界地質公園(雁蕩山、楠溪江)、3個6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6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5個國家重點文保單位,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游區面積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近年來,溫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發展,把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實施“大旅游、大產業、大提升”戰略,重點做好“山上、海上、晚上”文章。旅游業發展水平逐漸提高,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旅游者2220.72萬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8.90萬人次。為了更好地對外宣傳溫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促進溫州涉外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不斷優化其涉外旅游環境,其中做好旅游景區的英語翻譯工作就是重要的一個方面。
本文旨在對溫州市旅游景區英語翻譯規范現象進行調查,以切斯特曼的翻譯規范論為理論框架,對旅游景區英語翻譯不規范現象進行分析,希望能對溫州市的旅游景區英語翻譯規范有所啟示,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議。
翻譯規范論是切斯特曼的翻譯模因論中的重要思想。翻譯規范是由翻譯理念因子演變而來。規范分為期待規范和專業規范。前者是指目標語讀者對譯文的期待,比如在語法性、可接受性、風格等方面的期待。后者是指職業譯員的翻譯行為的翻譯過程規范,它可細分為責任規范、交際規范和關系規范。責任規范是道德規范,即譯者接受委托人賦予他的翻譯工作職責;交際規范是一種社會規范,指譯者應致力于使參與交際的各方獲得最大程度的成功交際;關系規范是一種語言規范,主要涉及兩種語言之間的關系。
為獲取客觀有效的資料,本研究課題研究員專門赴溫州市的代表景區收集翻譯材料,包括雁蕩山、楠溪江、南麂等景區,收集工具主要是相機和筆錄。同時,通過對英語專業教師和在溫州工作的英語本族語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最后對實踐研究的主要成果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及措施。
經過實地考察,我們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圖片、錄音和錄像資料,發現溫州旅游景區的英語翻譯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導游圖、宣傳欄和旅游景點的公示語上表現得尤其突出,給來溫州旅游、工作和居住的外籍人士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拼寫錯誤在景區的英語翻譯中隨處可見。由于譯者疏忽或刻印的粗心大意,造成景點的公示語有大量的拼寫錯誤。通常這類錯誤不會導致外國游客的誤解,但是卻給他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甚至會影響中國人的整體形象。
常見的一些語法錯誤,包括詞類混淆、名詞單復數不當、動詞形式錯誤,等等。例如,景區中“禁止停車”路標,被譯成了“NO PARK”,其中的“PARK”當作“PARKING”。
譯文不統一是景區英語翻譯中最常見的一種錯誤。例如,同一景區的公共衛生間有4種不同的譯文。
中式英語(Chinglish)是指漢英翻譯過程,機械套用漢語句式而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死譯。例如,“游人止步”的指示牌,譯文多達10余種, 出現頻率較高的有:“Passenger No Entry”,“Passengers,stophere”,“Visitors go no further”等等,其實,簡潔的“Staff only”就足夠了。
旅游景區的英語翻譯,追求言簡息賅,很難在寥寥數語中顧及文化因素。如果譯者沒有必要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僅僅依靠詞典,停留在語言的層面,必然導致翻譯低效,甚至令目的語讀者無法接受。例如,很多殘障人士的專用通道有“Deformed”之類的標志,但 “deformed”一詞在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中的釋義是 “with a shape that has not developed normally”,來自西方的人士可能會感覺到被“歧視”了。
通過對錯誤的譯文樣木進行歸類分析,同時對相關的外籍人士進行訪談和咨詢,我們認為,溫州旅游景區英語翻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譯者的英文表達能力欠缺。發生拼寫錯誤、語法錯誤和令人莫名其妙的“中國式英語”現象,主要是由于譯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素養,或者由于制作牌匾的從業人員根木就不懂英語。
3.2 譯者缺乏跨文化交際知識。經過對問卷樣本的深入研究,得知外籍人士頗為關注的譯文錯誤是難以接受的誤導,其主要原因是譯者沒有必要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對兩種文化背景的差異和目的語約定俗成的一些表達方式缺乏起碼的判斷能力。
3.3 政府機構缺乏有效的管理。沒有專門機構,自然沒有統一而規范的管理。譯文的來源不同,其表現也常常五花八門。政府專門機構的缺位,導致業務監督的缺位。即使有人發現了誤譯,也是投訴無門,不知道該到哪里去反映情況,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作為一個翻譯作者,應該有起碼的“譯德”,要有很強的敬業精神,讀不懂的應該去查書,去請教,絕不能生編硬造。另外,譯者要加強自身的英語和漢語功底,盡量讓譯文做到正確、得體、一致,保證質量。同時,要了解外國文化傳統,努力符合譯文讀者的期待規范。
要保證翻譯質量,先要把好“入口”這一道關。各級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翻譯準入制度。另外,相關部門可以建立統一標準或核準制度來監督翻譯的質量。
旅游部門應該尋求專家的支持,譯界專家也應該都來關心旅游景區的英語翻譯,可以發揮其知識優勢,為現有的旅游景區翻譯資料“診病”,找出問題,劉癥下藥,凈化旅游市場,為溫州旅游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1]陳孝靜.武夷山風景區標識用語翻譯評析[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8(2):191-195.
[2]王寧.旅游翻譯質量與旅游地形象[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1):137-140.
[3]李紅霞.漢英旅游翻譯研究綜述[J].昆明大學學報,2008(4):80-83.
[4]陳福季.中國風五名勝的命名原則[J].地名知識,1991(4):18-19.
[5]黃估.關于“龍”的英譯名修改問題[J].社會科學,2006(4):161-169.
[6]王東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J].外國語,1997(6):55-60.
[7]葉苗.旅游資料的語用翻譯[J].上海翻譯,2005(2):26-28.
An Investigation of Translational Norms in Wenzhou Scenic Spots
WANG Dan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Zhejiang,325000)
Based on Chesterman’s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norms,the paper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translational norms in Whenzhou scenic spots.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the author tries to offer some positiv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Scenic spots;Translational norms;Methods
王丹(1968—),女,浙江溫州人,溫州醫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
※本文系溫州市2010年第二期科技計劃項目R20100092成果之一。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