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振 陳文新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山東 威海 264209)
十一屆全運會提出的辦賽主題“和諧中國、全民全運”,旗幟鮮明地吹響了“全民健身”的號角,生動體現了東道主對體育本身及全運會價值認識的深化和升華、對促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協調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和豐富實踐。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我國吹響了實現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的號角,從這一高度出發,“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辦賽理念恰逢其時,而“齊心辦好十一運,攜手共建新山東”這一全運口號,是對辦賽理念的具體詮釋。
山東省在17個城市統籌安排賽事,結合各市十一運場館設施建設,與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密切結合,在遵循“節儉、精品、可持續”原則建設場館設施的同時,盡可能將場館建在居民區、學校區。實施“一點三線”全民健身工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組織開展“全民健身、共享全運”主題活動,把“全運”送到了全民身邊,充分展示了全運會的輻射效應、凝聚和瞬間放大效應,大大創新和豐富了對全運會功能、作用的認識,體現了體育工作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時代要求。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成功舉辦已經兩年了,全運效應對新山東的建設發揮著重要影響。研究以此為視角,展開了十一屆全運會效應對建設和諧新山東的相關研究。
1.1 促進社區體育發展,改善居民生活方式
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各市的比賽方式,使各地社區體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達到了凝聚全民體育力量、便于政府管理民間體育事業的目的,而且,協會產生出強大的輻射效應,有效地調動起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加入健身活動的行列,從而廣泛地推動了全民健身活動在基層的蓬勃開展。繼全運會之后,各地開展以“全民全運”為主題的群體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舉辦球類、棋牌類、趣味游戲等社區居民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統計顯示:自成功舉辦十一屆全運會以來,濟南市民開展個民健身活動多達260余次,參加人數達200余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總人數的46%以上,市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也在不斷提升。在十一運會影響下,健身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并且能夠引導人們從事健康、文明、和諧的全民健身活動。
此外,通過體育明星、體育項目進社區、進企業、進廣場的“社區行”活動,讓精彩的體育賽事發揮更大的社會輻射效應。連續兩年的大眾體育節,有意融合了豐富精彩的全民健身活動,以此來體現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互動、賽場與社區的互動、觀賽與參與的互動,把傳統形式的體育賽事演化成老百姓的體育節,體現出活動內容生活化,競賽方法多樣化,活動時期假日化,組織形式社會化的特點,調動全民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體育是生活,體育是時尚”的健康新理念,使體育人口數量逐漸增加。
1.2 提高體育欣賞水平,提升群眾素質
“踏進宏偉美觀的奧體中心,有一種強烈的振奮。愛體育,愛生活,有這樣美好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在體育場上,我不能成為明星,但在生活中我就是主角。”這是難忘記者以“普通市民眼中的全運會”為主題進行隨機采訪時一個普通市民的感受,十一屆全運會從開幕式濃厚的 “山東元素”表演、各種比賽項目場場精彩的表演及場館對外開放,使各地群眾在家門口感受到了視覺、聽覺前所未有的沖擊。
十一運開幕式將巍峨泰山的崛起、圣人孔子的誕生、黃河入海的氣勢這些獨具山東特色的元素,以藝術化的形式展現給觀眾,通俗易懂,對于提高群眾體育欣賞水平,提升群眾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尤其對于農村體育活動的普及和提高農村群眾整體素質,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把開展農民健身活動提升到直接影響農民群眾素質的提高,關系到能否用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占領農村體育文化陣地的高度來認識,把其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不斷提高群眾思想認識,提升法制觀念,激發健身熱情,營造了崇尚健康、參與健身、科學健身的農民健身良好氛圍。
2.1 合理分配,突出特色
根據地區特色分配主辦項目,這在全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一著妙棋,滿盤皆活,十一屆全運會籌備工作凝神聚力加速推進。超越競技體育的全新辦賽思路迅速成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識,并一一付諸實施。“以濟南為主賽區、17市共同承辦、全省共設60個項目賽區”的布局方案,競賽項目實現了在我省的全覆蓋,也使全省各地區參與全運、奉獻全運的熱情空前高漲,為了突出特色,各市籌辦者集思廣益,力爭展示城市最好的一面。
根據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首次調查結果,市民對全運會知曉率達到92%?,其中95%?的市民希望能夠為全運會貢獻力量。?在“全民”上下功夫,在“建設”上做文章,嚴格按照“體育生活化、娛樂化、休閑化”的要求進行,始終恪守親民、便民、利民的準則,保證了農民健身活動的紅紅火火,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十一運會為此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必將為今后全運會的舉辦帶來深遠影響。
2.2 “和諧中國、全民全運”
全省人民關心全運、參與全運、支持全運,表現出難得的爭先意識、主人翁意識和合作奉獻精神,是山東精神、齊魯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升華,也是普及全民健身的最佳時機。看到社區新添了平衡木、單雙杠等健身器材,一些普通市民感嘆,“原來只能在報紙、電視上看到,如今才發現全運就在我們身邊”。據悉,山東共投資43億元規劃建設城市全民健身工程?861項,投資6.5億元用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使3.2萬個行政村有了籃球場、乒乓球臺和健身路徑,占山東省行政村總數的40%。
近兩年來,山東省組織的大型健身活動分別達594項和612項,2009年更是高達800多項。濟南市連續兩年舉辦了“社區體育杯”和諧家庭運動會,社區體育大賽迄今已經成功連續舉辦了三屆,作為即墨市一年一度的在當地頗有影響力。以“全民健身與全運同行”為主題,積極舉辦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動,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倡導了健康活潑、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
3.1 促進旅游業發展,增加經濟收入
山東省擁有泰山、曲阜等地方特色旅游資源,省會濟南,是具有結合文化內涵和自然美景的旅游城市,借助第十一屆全運會機遇,“一山(泰山)一水(濟南)一圣人(孔子)”已成為國家級旅游熱線,利用創意鮮明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動吸引全國乃至國外游客。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濟南經十路,他以全民健身中心、省體育中心、室內運動會所三大主題建筑群串聯起來,這片以運動為主題的綜合休閑區聚合了周邊的餐飲、娛樂、購物、辦公資源,一座初具規模的城市綜合體悄然成型,對周邊業態的輻射帶動效應日益顯現,與此同時,隨著居民體育文化消費的提高,又會拉動經濟的再次發展。
3.2 場館循環使用,促進經濟可持續性增長
2010年1月1日11時,奧體中心全民健身項目開始試運行,從而再次掀起全面健身熱潮。首日試運行,羽毛球、網球場地幾乎爆滿,游泳館也有數百人在開放的第一時間躍入池中。據統計,自2009年11月29日奧體對外參觀開放以來,已先后接待參觀市民10萬余人。原計劃春節前后全部開放的濟南奧體中心,考慮到市民的要求,提前開始試運行。
青島市體育中心在全運會結束后,綜合訓練館將會面向廣大市民開放,市民可以來這里進行羽毛球、乒乓球的健身活動,而且還可以在負一層的固定冰場,在高水平職業教練的指導下,體驗一把冰面上滑行的奇妙感覺。此外,還有許多適合廣大市民運動的體育設施,像全民健身廣場、網球中心、門球場地等,市民可以在全民健身廣場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器材進行鍛煉。全運場館的循環使用,在方便市民的同時,也在不斷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4.1 “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十一運理念發揚光大,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應充分發揮體育健身設施的作用,進一步加強配套完善和維護管理,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實現全民健身經常化、生活化。
4.2 在整個籌辦過程中,形成了創新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工作機制,為舉辦大型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4.3 全運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動力,給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全社會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大大提高和增強了山東人民的自豪感、榮譽感、凝聚力、向心力,為實現社會大進步、經濟大發展、人民大團結做出了積極貢獻。
4.4 山東省17個城市統籌安排賽事,真正體現出把“全運”送到了全民身邊,充分展示了全運會的輻射效應、凝聚和瞬間放大效應,大大創新和豐富了對全運會功能、作用的認識,體現了體育工作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時代要求。
[1]劉芳梅,蘇平.奧運旅游對舉辦城市的綜合效應[J].遼寧體育科技,2006(1):76-78.
[2]王永前,張志剛.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J].職業教育,2006(17):25.
[3]張黎平.大型運動會對舉辦城市群眾體育影響效應的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9):142-144.
[4]吳元文,王志成.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旅游業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40-41.
[5]劉飛,楊建梅,等.舉辦亞運會對廣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8(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