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敏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山東 濟南 250300)
在美術院校英語課堂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讓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是抵制英語學習的心理。筆者嘗試將英文電影引入美術院校英語課堂,以期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我們在選擇英文電影時,首要關注的問題是語言難度適當。因為從總體而言,較之其他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美術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如果所引入的電影語言太難,只會挫傷學生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對因為電影而對英語產生的興趣只會變成他們幸福的煩惱。我們應該遵循“跳一跳,夠得到”的原則,選擇語言難度適當的電影。
同時在美術院校的學生的內部也存在個體差異,如廣告學和藝術學等理論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水平比較高,可以嘗試語言難度相對較大的影片,而對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則應選擇語言盡可能簡單的電影。因此我們在選擇難度合適的電影時,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區分理科生和文科生,專科生和本科生,區分年級及區分專業等。
電影種類的選擇也是將英文電影成功引入美術院校英語課堂十分重要的環節。為了弄清楚學生更喜歡什么種類的電影,筆者隨機調查了三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結果顯示他們都將劇情片列在第二喜歡的位置,說明學生們對電影的內容要求比較高,他們喜歡看有故事的電影。事實也證明故事情節好的電影可以時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動力克服語言障礙,努力搞懂一環扣一環的情節。另外就是學生們都將喜劇片放在了較前的位置,說明他們喜歡比較有趣的電影。這類電影往往會制造出輕松歡快的英語學習氛圍,緩解學生們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笑聲中有效地學習令他們比較“頭疼”的英語。
在將英文電影引入課堂時要做到收放有度。放電影不能完全地取代正常的大學英語教學。引入電影并不意味著脫離教學大綱,而是應該做到為教材服務。要把握好放電影的階段和時間,必要時對電影進行適當的剪輯處理。這需要教師在授課前做充分的準備,不僅要非常熟悉所放影片的情節和語言,還要動腦子根據所設置的教學任務對影片作必要的處理。
為了能夠有效地發揮英文電影的作用,我們設置一些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們在欣賞影片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英語的各種技能。具體任務設置如下:
英文電影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最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看電影學習單詞和詞組及固定說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學生們有時候不會自覺地關注這些表達方式,所以教師要做的是積極的引導學生。例如,在一次播放影片的過程中筆者設置了一個任務,即讓學生們至少列出影片中出現的7個大學中所學到的單詞或詞組,并要求他們在電影結束后用這些記錄的詞匯造句,學生們很認真的提前準備好紙筆,在播放影片時,大多數學生做了認真的記錄,并在電影播放完畢之后在大家還意猶未盡時嘗試用這些詞匯造句。以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在影片中學習詞匯的意識,另外電影的上下文語境也有利于學生對所學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語法是掌握一門語言的基礎,但語法教學一直困擾著美術院校的英語教師,特別是對較難理解的虛擬語氣的講授更是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在英語電影中設置任務可以讓難學枯燥的語法學起來變得有滋有味。例如,在《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中有一句話 “Without them I would not have led a healthy,balanced life.”,學生們并不是很理解,筆者課前布置讓學生提前觀看了《粉紅豹》,上課時播放了結尾的片段,并要求學生將影片中與課文原句類似的話語找出來,學生們很快鎖定 “Without you,I would be nothing.”這句話,通過影片的故事情節學生們首先很快理解了電影中這句話的意思,然后他們將這兩句話做了對比,加深了對課文中的這一重點語法的理解。
在筆者所在的學校曾承辦過國際藝術聯盟會議,我們挑選出英語成績優秀和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充當志愿者,為參會的近30個國家的代表服務。事先我們主要采取講授法對這些學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集中培訓。但會議結束后,學生們反饋的信息是自己的口語聽力能力太不過關了,甚至有些比較簡單的表達方式都既聽不出來也不會說了。這說明傳統英語教學法對學生聽說技能力培養所起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將英文電影引入課堂的同時,教師精心設置各種任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定位放映的方式,根據要練習影片材料的難易掌握一些細節的操作:若要考查的內容不是很難,可以先隱去中英文字幕,讓學生們反復聽,直至大多數學生聽出來;若考查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先隱去中英文字幕放一遍,而后提供漢語字幕,反復聽,引導學生根據漢語意思聽明白英文原句。這樣學生們會有一種聽懂了的成就感,會產生繼續聽的愿望,這完全不像有些同學抱著四級聽力原題聽,沒聽兩天就在挫敗感下放棄了。通過播放英文影片進行口語練習的方式也很多,例如可以讓學生解答問題,口頭總結,角色扮演,背誦經典臺詞和給電影配音等。
英語電影以直接生動易懂的方式展示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宗教和價值觀,是提高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放映電影的同時要設置任務,使學生有意識的關注文化的差異。如在放映《閏年》前,提醒學生關注影片中的動物及他們代表的含義。學生們發現原來看到喜鵲在西方的文化中意味著厄運即將降臨,而并不是像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喜鵲是吉祥的鳥類。
我們還可以選擇合適的影片讓學生進行其他技能的練習,如通過書面總結,續寫改寫故事,評論影片等方式進行寫作技能的訓練。通過中英文字幕轉換進行漢譯英或英譯漢的翻譯練習等。
英文電影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也是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將英文電影引入美術院校英語課堂,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英文電影所營造的真實的英語語境中,教師合理設置各種任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技能。
[1]房娟.論英語聽說教學中英文電影的應用[J].電影評介,2007(4):63-64.
[2]李潔.英文電影賞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09(3):66.
[3]李培紅.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3):198-199.
[4]袁媛.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優化設計[J].襄樊學院學報,2009(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