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和 李 博 岳明月 孫清竹
(1.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體育教學部 山東 威海 264209;2.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3.韓國昌原國立大學)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未來的開拓者,他們今天的體質狀態的好與壞,將會影響到他們明天工作效率和創造性的發展。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把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每一個學校體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和職責。
大學生作為整個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其成員中也存在著如同社會學家們分析的一個體育的 “弱勢群體”,這個“弱勢群體”對今天的大學生、明天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創造者勢必會產生不良影響。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在教育民主及教育機會均等的形勢下,更多身體狀況特殊的學生進入了大學校園。這些學生都具備有一定的聰明才智,體現出黨和國家對于未來人才的重視和關懷。一般認為,高校體育弱勢群體學生是指身患殘疾,對生活自理有一定的影響或患有不宜參加劇烈性運動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各種肝病、肺病等疾病)的學生。他們的身體素質較差,一般參與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包括體弱、肥胖、殘疾、特殊疾病等在內的大學生弱勢群體不斷增多,有關體育弱勢群體的問題也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體育弱勢群體是全體學生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這是我們任重道遠的任務。
對于“弱勢群體”,目前在國內、國際都有很多學者將之作為研究對象,加以系統研究。但主要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弱勢群體的生存環境和條件,以及如何確保這個群體的生存保障等問題。而對于體育方面的“弱勢群體”,國際上已有相關科學研究及媒體報道,內容專注于對有身體及生理缺陷群體的救助、援助問題。
本文在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在校大學生體育上的“弱勢群體”現象,具體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體育“弱勢群體”的形成原因,做小樣本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體育“弱勢群體”存在的問題和鍛煉現狀,進行系統的理論梳理與分析,對已有的教學方案進行改革和創新,更好的指導體育“弱勢群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從而全面提高弱勢群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是教育部直屬綜合性高等院校,學科門類涉及文、理、工科20余個專業,在校本科生1.5萬人,生源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區,家庭背景各異。因此,數據樣本具有統計普遍性。
該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在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參加測試的學生中有490名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參加測試或測試結果不達標。本研究將這些學生作為體育“弱勢群體”,并從中隨機選取300人作為研究的對象,在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后,重點采用問卷調查以及訪談交流、專家咨詢等方法來收集數據。進而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總結概括并提出合理建議。
問卷調查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學生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建議、鍛煉的方式方法、體育鍛煉的感受以及終身體育的觀念等方面,采用開放式問卷的形式,并對部分學生進行交流訪談,了解他們對于體育鍛煉的一些親身體會,以及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相關的討論交流。我們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6份,并與180余名體育弱勢學生進行交流訪談。根據問卷調查統計及任課教師平時觀察,將體質健康弱勢群體進行歸類分析。(結果見圖1)。
從圖1數據統計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
(1)造成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大學生健康弱勢群體的主要原因有身體殘疾、體質虛弱、肥胖、特殊疾病等因素。
(2)身體殘疾、特殊疾病等先天因素是造成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大學生健康弱勢群體的次原因,主要原因是體質虛弱,肥胖等因缺乏鍛煉而導致的后天因素。
(3)通過男女性別的對比發現,在體育弱勢群體中,女生所占的比例較男生稍高,說明女生更容易成為弱勢群體。
除身體殘疾外,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主要集中在體質虛弱、肥胖這兩方面,說明大學生體質狀況不樂觀并非主要是先天因素,事實上,體質虛弱和肥胖完全可以通過鍛煉來實現后天改善和提高。因此,這應該是大學體育教育今后著重注意的方向。
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尤其是一些反映體質發育及運動素質水平的 “硬指標”如身高、體重、肺活量等指標的下降。由于過分注重文化教育而導致對體育鍛煉的重視不夠,包括教育政策的不斷放寬,使得受教育者的人群特征在體質發育狀況方面呈現多樣化,由于肥胖、體質虛弱、殘疾以及特殊疾病形成的體育弱勢群體也與“硬指標”的下降對應成上升趨勢。給當今傳統的、正常的高校體育教育,乃至未來人才培養的質量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已經引起了教育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因此,回顧過去關注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研究現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改善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質現狀已經迫在眉睫。尤其針對女生,由于其不愛運動以及愛吃零食等先天性格影響,與男生相比,她們更容易因為后天鍛煉不足而成為體育弱勢群體中的成員。因此,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相較于男生,應在女生身上當投入更多的精力。
4.1 必須切實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對于體育弱勢群體的學生,準備具體的教學方案并給予特別關懷。
4.2 利用集體項目,表現自身價值,消除孤獨、自卑感。建議弱勢群體學生多選足球、籃球等著重體現團體合作的課程,能較容易取得不錯的成績,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4.3 運用競爭項目,全面認識自我,增強上進心。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只有清楚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才能夠前面的了解自己。在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評估之后,才有利于消除心理上存在的片面、消極以及不客觀的認識,才能增強上進心。將這種健康的心理遷移到體育鍛煉中去,就會產生進步的動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逐步擺脫健康弱勢的不良局面。
4.4 在日常的體育課上,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灌輸加強鍛煉的思想。尤其針對女生不愛運動且喜吃零食這些細節上,在理論課上應多涉及。同時,建議女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慢跑、跳繩等有氧呼吸運動,以減少女生在體育弱勢群體中所占比例。
4.5 加強大學校園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首先要營造出“有體育弱勢群體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校園文化氛圍。普通學生要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團結友愛的精神。在大學校園營造出溫暖、溫馨的環境,使體育弱勢群體能夠在其中自由的學習生活,感受不到額外的壓力另外,為提高全校師生對體育弱勢群體的認識,大學要加強對這些弱勢群體的宣傳報道,有意識地經常組織播放有關的電影或講座,促進正常學生和體育弱勢學生的相互交流。大學的公共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尤其是這些弱勢群體需要,在各個細節上體現出大學教育的人文關懷無處不在。
[1]廖彥罡.北京市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現狀的調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7).
[2]徐芝芳,曾錫銀.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與體育教學的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11).
[3]張效江,曲喜峰.山東科技大學大學生健康弱勢群體現狀及對策研究[J].消費導刊,2010(2).
[4]李吉遠.大學生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