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榮
(海南省衛生學校 海南 海口 570311)
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才能樂學、會學、勤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怎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就自己在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一點體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為化學實驗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化學的第一節實驗課,講的是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有的同學在初中沒有見過像我校如此多的儀器,于是,什么都想摸,什么都想弄,想知道它們的用法。此時教師可循序引導,將每種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逐一介紹,并讓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再加以指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為第二節課打下伏筆。第二節課也是本次實驗的重點內容——粗鹽的精制:為了節省時間,教師可將實驗的全過程用所用的儀器空演示一遍,也就是說不用粗鹽,把操作從稱量、溶解、過濾、蒸發全介紹一遍,以及各個環節應如何操作、注意事項等,并告知學生自己制得的精鹽可以吃,想帶回去也行,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教師此時則可以放開韁繩,讓駿馬奔馳了。教師再從旁邊加以指導,把學生所犯的錯誤及時加以糾正,使其操作規范化,學生興趣很濃,人人動手,個個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很多學生的實驗做得非常成功,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同學們的團結互助精神也同時體現出來。
化學反應一般具有變化快、現象明顯的特點,特別是用于演示的化學實驗,由于變化明顯,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其好奇心、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個個認真聽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介紹金屬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塊金屬鈉,啟發學生注意觀察其切面的顏色,然后再當場切一小塊下來,問學生:為什么金屬也能用小刀切割?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將其投入燒杯的水中,結果反應劇烈,有時迸出火花,同時問學生:為什么它不沉下去呢?它不是金屬嗎?燒杯中的水為什么變紅色了呢?此時學生興趣很濃,教師則可因勢利導,將金屬鈉的性質進行講解,收效甚佳,然后教師又說:為了讓同學們親自驗證金屬鈉的性質,現在每組發一粒金屬鈉,讓同學們親手做一次,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做好記錄,并強調注意事項,結果,學生爭著要金屬鈉,仔細認真地做了實驗,鞏固了本節課所授知識,效果非常理想。
臨床上的疾病多種多樣,有些與學生的生活關系密切,我們在上這些相關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的案例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師在講解葡萄糖的性質時,可先向學生介紹一種病——糖尿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病越來越多,也叫富貴病,時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那么臨床上又是如何檢驗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自己也能做了,學生興趣來了,都想知道怎么做,此時教師則將同學進行分組,然后規定各組使用試劑的量,按照實驗步驟和要求進行操作,讓學生注意觀察現象——結果,由于加入葡萄糖的量不同而出現了不同的顏色,教師再進行總結,告知學生,在臨床上由于病人的尿中含的葡萄糖量不同,而導致出現不同的顏色,檢驗者再根據顏色來判斷病人尿中所含的糖量,醫生則據此進行治療,教師再將葡萄糖的性質進行講解,學生興趣很濃,收效甚佳。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前沿知識介紹給學生——血糖儀。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一些趣味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想要把泛泛無味的化學教好,除了教師本身要具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外,更要注意適時地添入油、鹽、醬、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驗過程中,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
[1]張杜麗.讓實驗成為化學教學的催化劑[J].化學教學,2005(1-2):13.
[2]弓艷梅.改進化學實驗教學 強化科學素質培養[J].化學教學,20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