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龍 鄒本革 張 偉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山東 萊陽 265200)
所謂多媒體技術,是可以將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經過計算機設備的獲取、操作、編輯、存儲等綜合處理后,以單獨或合成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技術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會實現對學生的多感官刺激,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而,多媒體教學作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已越來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和應用。通過多媒體在《畜牧學》課程中應用,證明多媒體教學確實優化了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將多媒體在《畜牧學》具體教學中應用作淺薄的探討。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靈活的表現形式在高校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教師+粉筆+黑板+教案”的方式,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實現圖文并茂、聲畫并舉,所以多媒體技術將會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最終導致整個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甚至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尤為突出的優點是:(1)直觀形象,克服抽象。(2)圖文聲像并茂,產生優良的視聽效果,能多角度、全方位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3)動態模擬過程,有效呈現重點、難點。(4)及時交互,及時反饋,易于學生參與,師生互動;(5)節約課時,提高教學效率,擴大學生視野,更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畜牧學》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中個論部分中包含有大量的介紹家畜品種的內容,多數90后的大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如果采用傳統的板書模式進行講解,內容會顯得比較枯燥,品種之間有所混淆,大大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將各品種以圖片的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大家面前,再對其外部特征及生產性能詳細的講解,給學生一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課程當中包含的一些生理特點及飼養方面的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通過圖片、視頻可以將不同的部位、特點、飼養房舍、器具生動的展現,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在大腦當中形成印象,提高了對于總體內容的掌握。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在畜牧專業,很多學生對于本專業不感興趣,這可能是由于就業以后的工作環境比較差,加上傳統觀念認為養殖是沒有出息的行業,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存在著學習興趣不高、被動性的特點,尤其是在專科教學中這樣的現象更明顯。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師安排好,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這種主動參與性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即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再加上多媒體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使得圖文并茂,使得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
直觀演示法。圖片豐富、內容充實的課件會使《畜牧學》中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只是生動化,感性的實物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注意、記憶、思維都活躍起來,達到智力發揮的最佳狀態。
視頻展示法。繁殖技術作為《畜牧學》課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實用性很強的技術,其掌握起來需要一定的技巧。對于絕大部分在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新的,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由教師來演示講解。但是教師的操作只能讓部分學生能清晰的了解整個過程,另外對于一些沒有條件完成的實驗不能完成,這樣就會使得教學效果打了折扣。通過視頻展示,再加以講解,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將操作的每個過程都詳細的呈現在每個同學面前,使學生對其有了清楚地認識便于自己聯系掌握。
“板書與多媒體并存”是關于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技術在《畜牧學》教學中的定位問題。很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犯了把傳統的教學手段拋棄的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在課堂中既要使用傳統教學手段,又能使用多媒體,該用多媒體的時候用多媒體不用多媒體的時候不用多媒體,兩種方法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在具體的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合理使用兩種教學方法,注意兩者之間的自然銜接,過渡時要加以引導。
“人(教師)—機(多媒體)—人(學生)”的多媒體教學模式給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帶來了一定難度,怎樣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下,發揮好教師對課堂的主導性和能動性成為多媒體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與傳統的黑板、粉筆一樣只是教師為完成教學工作而采用的手段或工具。它只能充當教師的助手而不取代教師,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果教師過分的依賴多媒體,則失去了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不可能通過學生的體態、表情、眼神、語言和聲調及時、微妙、有人情味地調整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缺乏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交流,課堂氣氛變得機械而枯燥無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個人魅力,去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效果,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
多媒體的結構和編排要科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審美特點。比如在內容編排上,要遵循先易后難的順序,并注意中間環節的銜接;在版面設計上顏色要簡潔大方,一行字最好不要超過20個字以避免滿屏文字帶來壓抑心理;每頁內容應盡可能做到是一部分的完整內容,以便學生對知識整體的把握,構建知識體系和框架,對知識內容多而長的,應按一定的標準,有目的地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分塊;最后,要注意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的合理組合,以適合學生對知識信息的加工和記憶。
多媒體課件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優點,并不是將的將圖、視頻、文字進行簡單的羅列。要將多媒體課件的巨大作用發揮出來那么首先要精心的對課件進行設計。包括背景的選擇、圖片的選擇擺放、文字的體現、視頻的鏈接、頁面的切換等等。在符合學生的視覺習慣的前提下,能夠快速持久的引起學生的興趣。
不可將課件做的花哨、時髦。這些過多的修飾使學生興趣昂然的注視屏幕,但沒有抓住內容的精髓,使多媒體技術“喧賓奪主”。
不可用多媒體信息資料對學生進行“狂轟濫炸”。這樣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沒能給學生以啟發和教育。
所以多媒體內容要經過精心的篩選,顏色字體搭配合理,既要重點突出,寧精勿濫,但也不能過于花哨,頁面的切換要適宜,從而發揮出多媒體的最大作用。
總之,在《畜牧學》教學實踐中,不必每章、每節都牽強附會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而是要因“課”制宜,使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板書有機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傳統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1]白雪松,杜鵑.關于高校多媒體教學的思考[J].科技教育創新,2011,24.
[2]李雅麗,薛同蓮,周曉燕,等.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資訊,2010,35.
[3]陳莉.關于高校多媒體教學的探討[J].教學研究,2010,2.
[4]徐翔民.淺談高校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