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慧 呂 迪 邊景芝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系 云南 麗江 674100)
和諧學生生活園區建設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學生園區,是指學生集體居住的公共區域,包括公寓、食堂、文體活動室、園區商店等一系列學生課堂學習之外的特定活動區域。 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日益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場所,成為新形勢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新平臺、新陣地、新領域[1]。
園區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場所。 無論在時間、空間上,還是在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上,大學生園區定位已經不能只滿足于吃住,而應成為學校育人工作的新平臺、新陣地、新領域。 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園區氛圍的影響。 學生在公寓中行為規范的管理和基礎文明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 指出: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政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近年來,教育部在直屬高校校園評估體系中, 還把學生公寓列為重點檢查項目,要求各高校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寓于公寓育人環境中,這就充分肯定了學生公寓園區“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因此必須將園區的功能定位到育人基地高度上來,切實加強園區育人環境建設。
在我院,學生們有70%以上的在校時間在生活園區內度過;而校園內各種不良現象和問題,也有70%以上發生在園區。在此情形下,學生工作如何開展?加強學生公寓管理就是積極、主動地占領公寓這塊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 這樣不僅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地找準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根據學生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從生活管理入手,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大學生在公寓內的日常表現是全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將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能夠對學生在公寓中的日常行為進行引導、評價,促進學生行為養成和基礎文明教育。 公寓記實考評便是對大學生在公寓內的日常表現的評價,它既是學生思政工作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寓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通過將學生公寓記實考評與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直接掛鉤的辦法, 從而將公寓內的考評結果與獎學金、三好生、優干評定和畢業鑒定掛鉤。
隨著對公寓育人功能的重視,公寓管理工作地位逐步提高,我院成立各園區學生教育管理小組,擴充公寓管理隊伍,提升了公寓管理隊伍的總體素質。 由于公寓管理人員是直接面向學生,與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群體,具備思政工作經驗的高素質公寓管理人員通過創新管理模式,將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教育管理直接進園區、進宿舍,從而對學生教育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既提升了管理服務水平,又拉近思政工作與學生的距離, 在進行學生住宿管理和服務過程中,同時進行了學生思政工作。
高等教育的發展順應和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同時也給高等教育本身,尤其給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公寓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主要表現在:
2.1 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 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趨勢,給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的在校生規模急劇擴大,使各種思想層次、 知識水平層次和學習目標層次的學生集聚校園;在不同生活條件、 不同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相互間的影響和融合;外部環境的改變、社會的影響等,使得學生的行為動機變得十分復雜,全國一些學校接連出現了在學生住宿場所發生的治安事件,不僅給公寓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增加了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因素。
2.2 學校教學管理改革,使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面臨新的考驗。 創新學分制的實行,學生更加依托宿舍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宿舍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僅成為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和休息的重要場所,也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陣地。 而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體系上仍然延續著傳統的工作方式,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從而對學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帶來了新的考驗。
學校育人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培養不單單是課堂上的書本知識,尤其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中,全面發展的人才更受社會青睞,因此,德育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趨于明顯。
學生寢室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與交流的重要場所。 如果我們抓住這塊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素質將會大幅度提高。 因此,學校教育中,只要把寢室的學生思想教育放在學生素質教育的首位,不但不能削弱,更應該進一步加強,充分發揮學校全面的育人功能。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宿舍園區的教育管理工作。 根據教育部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的要求,結合學院實際,2009 年提出了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改革管理辦法,創新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在學院所有的13 個學生宿舍園區,構建了以系為主題,系黨總支書記、團學干事、輔導員、宿管員有機結合的園區教育管理工作小組,實施了園區教育管理責任制;以兩年的工作實踐為基礎,積極開展“學生園區教育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設立校內科研項目十八項,以科研推動管理,以科研促進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學生住宿管理,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宿舍,切實發揮園區育人功能。[2]
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寢室管理在育人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實行學生宿舍管理工作進園區,優化了學校人文環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環境中不斷成長, 促使他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得到超越自我的升華,突出育人功能。學校以“五育人”為指導思想,強化寢室管理。要求在教育上:思想政治工作進寢室,把學生寢室當作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在管理上:遵循“標準要高,管理要嚴,檢查要勤,獎罰要重”的原則;在服務上:要熱情周到,服務及時,方便學生。 充分認識到服務是基礎,管理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以優質的服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以嚴格管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而達到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目的。
沒有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務,也就會造成被管理者無所適從,管理者無章可循的狀況。寢室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是做好學生寢室服務、管理工作的前提。 在寢室制度建設中,注意其教育性、群眾性、穩定性、適應性和學生心理特征上的特殊性。 不但對學生的生活、學習、衛生、紀律等進行約束,而且對寢室管理員、服務員、勤雜員等也進行約束,這也是搞好管理、服務學生的重要保障。
學生寢室在育人方面不但非常重要,而且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學生寢室內服務活動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各種服務之中。 學生寢室要做好服務育人工作,首先我們給學生提供安全衛生、舒適溫馨的生活條件:水、電的安裝維修都要保證質量,及時快捷;公共衛生打掃徹底,不留死角;外來人員出入登記,嚴格執行門禁制度。 其次,我們把服務育人自覺地寓于寢室服務的全過程之中。 就是說,把學生寢室的每一項服務過程看作是育人過程,在每一服務環節都有意識地開展工作。 學校學生寢室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有育人功能,必須將服務育人寓于服務全過程。
努力創建寢室和諧、整潔、舒適、美觀的物質環境以及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努力做好寢室人性化建設。人性化建設既是寢室文化的核心,也是一種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學生寢室工作人員既是服務者、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是一支不上講臺的育人隊伍。 他們的思想作風和工作態度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 因此,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大力提升學生寢室隊伍素質,建設一支具備“三種意識”(即育人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三種精神”(即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和“四個能力”(即管理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應變突發事件能力)的高素質學生寢室職工隊伍。針對當前學生的自身特征和寢室管理的要求,首先,選派一批責任心強、有耐心、懂管理,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員從事學生寢室管理工作。 其次,加強在崗人員的思想政治、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術培訓,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再次,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生寢室管理工作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 第四,引入新的競爭激勵機制,優化人員結構,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寢室管理功能,實現育人目標。
寢室管理的目的是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實現寢室的育人功能。 而寢室管理的對象是有知識、有思想、有個性的學生,因此,寢室管理者必需根據當代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達到增強管理實效的目的。 一是理順“齊抓共管”與“職能管理”的關系,在職能部門的統一協調下進行齊抓共管理,形成合力,增強管理效果。 二是堅持“管理”和“服務”一致的原則。 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務,以管理推動服務,以服務帶動管理,管理與服務并舉。 三是處理好“管”與“教”的關系。 “管”與“教”是互為作用,相互依存,目標一致的統一體,將“管”與“教”融為一體,取得好的效果。 四是擴大管理隊伍,讓學生參與民主管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 五是加快學生寢室硬件服務設施建設,改善寢室的周邊環境和寢室文化氛圍,為學生創造安全、舒適、優美的學習生活學習環境。
隨著學院學生園區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寢室的服務管理模式必將進一步趨于成熟, 育人是其永恒的主題。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學生寢室管理部門和管理者必將認真研究新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強化學生寢室的育人功能,實現學院的育人目標。
[1]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EB/OL].法易網,2007-01. http://law.148365.com.
[2]楊家禾,主編.學生園區管理實踐與思想教育研究文集[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