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平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外貿分院 浙江 義烏 322000)
案例(case),顧名思義就是個案、個例的意思。發源于醫學領域的這個詞匯,在法學、軍事學、管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得到廣泛運用。 具體說來,案例是指就某一問題而展開的充滿情節的描述。 將一個個案例搜集起來用于教學,就成為案例教學。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已有案例教學,但形成系統的案例教學法卻是在20 世紀初。
案例教學法是什么?Merseth 認為,它是教學者使用案例,以團體和小組討論、 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增進成員間的交流,引發學習者思考, 并給與成員真實狀況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王少林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利用案例去形象地說明理論知識,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研究,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種教學方法。 胡琳認為,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事件情境中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并形成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案例教學法首先是一種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使用案例是一種常態,一種習慣。 案例的來源多種多樣,可以把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場景進行典型化處理形成典型案例,比如哈佛商學院的案例,也可以由企業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與教學人員一起編寫案例等。
“體驗式” 案例教學法是哈佛式案例教學法進入中國后的一種變體。 案例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總體上可分為案例講解型和案例討論型, 后者是哈佛商學院采用的一貫方式。除此之外,案例教學法的方式還有案例問答、案例撰寫、角色扮演、請企業經理進課堂、對綜合性案例的合作教學、觀看相關影像資料、組織學員到企業參觀等。 武亞軍等將中國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總結為五類:1)“案例+理論” 的綜合教學模式;2)“標準化+本地化”的案例來源;3)多種形式的“體驗式”案例教學法;4)案例匯報中的“規定性指導”;5)案例分析和學習中的“小組化”。 其中的第三種方式即為“體驗式”案例教學法,這是為了彌補學員難以承擔大量的案例閱讀并且教師在指導和組織討論方面的經驗相對欠缺的不足。 這種教學方法除了學員匯報和撰寫案例作業外,還采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等體驗式方法,使學員更主動地進入情境,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方案。
這種“體驗式”案例教學法強調學員的參與,注重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并和實際情境相結合,注重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強調思維的創造性。
(1)“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水平。 前者指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水平,后者指學生須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或啟發性問題誘導下完成學習任務的水平。 也就是說,學生現有發展水平是指學生能獨立完成某一任務的能力,而最近發展水平是學生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完成某一任務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外力,學生自己不能單獨完成某項任務。 在這兩種水平或能力之間的區域就是“最近發展區”。 教學越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的能力發展也就越快。
“體驗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自實踐、親自體驗的教學方法。 教師起導向和促進作用,讓學生分析情境,參與角色扮演,對比分析案例,討論異同,最后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智力和素質得到提高,能力得到發展,這正是最近發展區理論所需要的過程。
(2)建構主義學習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所學到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直接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主動的意義建構獲得的。 這個意義建構的過程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幫助,比如教師或學習伙伴,同時還需要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學習環境所必需的四大要素。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者要成為意義的建構者,在學習過程中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建構、分析驗證、聯系思考、合作協商。
“體驗式”案例教學法是以體驗為核心,以案例為主導的教學方法。 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和討論,有更多的機會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而不會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角色扮演是“體驗式”案例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方式讓學生和其他學習者一起合作協商,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
(3)現代教學理論
現代教學理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 根據該理論,除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外,現代教學更著眼于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 學生除了學習知識外,要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培養自己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并且具備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主體。
“體驗式”案例教學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案例分析討論中,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角色扮演中學會溝通和合作,在體驗中掌握默會知識、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1)課程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傳統教學法是教師講,學生聽,側重知識的傳授,這對學生系統學習知識有幫助。 但是隨著現代教學理念和學生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對理論+實踐的課程已漸漸不起作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太適用。 課程發展和學生發展需要新的教學方法, 需要能夠發揮學生主體性和能動性的教學方法,需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方法。 “體驗式”案例教學法就是對傳統授課方式的一種變革,案例構成課堂討論的基礎,體驗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 因此,“體驗式”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容易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師生角色和關系發展的需要
一直以來,教師的角色都是傳道、授業、解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其寫照。 教師只要對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只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 在課堂上,教師是權威,是“滿堂灌”的推手,而學生就是“滿堂灌”的接受者。 這樣的角色和關系與傳統的授課方式是一致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師生關系也不再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 而是學習促進者與學習主體的關系。在“體驗式”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是案例的選取者,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角色扮演的主人,是實踐體驗的嘗試者和思考者。 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打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包辦代替現象,打破教師“滿堂灌”的現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商務英語是以商務為方向的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商務英語根據內容可分為一般商務英語和專門商務英語兩類。 前者涉及各類商務活動的普通基礎知識,如打接電話、迎送外賓、酒店住宿、詢價報價、公司介紹等等;而后者則涉及到更專業更具體的商務領域,術語更多,要求更高,如市場營銷、金融股票等。 商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其培養目標是能在商務領域中靈活應用英語來與客戶溝通和交流的應用型人才。 在商務英語課程中開展“體驗式”案例教學法符合商務英語課程的要求和教學培養目標。
“體驗式” 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服務對象。 對學生的準備是整個“體驗式”案例教學準備的基礎和核心。 對學生認識不足, 所有再好的設計都實行不通或效果大打折扣。 學生既是個體,學習能力、基礎水平、認知風格、學習態度等都各不相同,需要教師認真細致地了解;同時學生又是群體,相對70 后、80 后具有個性更獨立、網絡依賴性更強、心理承受能力卻更低、對殘酷的現實和職業生涯有一定認知等特點。 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群體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案例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多正面積極鼓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
案例在“體驗式“案例教學法中占據中心地位,因為課堂教學是借助案例來展開的。 因此選取好的案例至關重要。 教師在選取案例時要注意幾個原則:1)相關性原則。 所用案例應與教學目標和學生現有水平相關,遠離教學目標的案例不能用,對學生而言太難的案例也不能用。2)典型性原則。所有案例應具有典型性,來源于商務實際,提煉于商務活動實際,而不能是胡編亂造的。 如果是設計的案例,也要著眼于商務實際問題,貼近學生現有水平。
選取案例之后,教師還要對案例進行“吃透”。 教師要熟悉案例的材料,明確通過案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清楚案例教學的整個流程,有出現狀況時的應對方案。
(1)合理定位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歸宿。 每一次上課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 要運用什么樣的案例和課堂活動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 學生的現有水平是否能夠通過這樣的案例和活動來提高? 教學目標是課前準備,同時在課后還要總結和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實現? 如果沒有實現,是什么原因,以后應該怎樣改進? 對這些問題的不斷定位和總結,教師就會逐漸形成合理的教學目標。
(2)周密組織課堂討論和活動
“體驗式”案例教學法除了小組討論外,還有案例觀摩、角色扮演、情境體驗等。 這些活動在課堂中進行必然占據很多時間。 我們在設計和組織這些活動的時候需要周密考慮可能出現的狀況,如小組討論出現冷場時怎么辦,討論出現離題時怎么辦, 案例觀摩時學生不能理解時應如何補充信息(因為案例都是英文的),學生的角色扮演和教師預想的情況差距甚遠時應如何調整等。 在課堂教學進行之前,教師要對課堂的各個環節了然于胸,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組織好課堂活動。
(3)及時準確進行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分為兩種: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學生。 學生在課后要對自己的表現和感受、 體驗等進行簡要的總結和評價,最好形成書面描述。 在學期中和學期末的時候,學生再對自己進行總結性的評價。 這樣做有利于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形成對自己的正確的態度。 同時,教師的及時總結和評價對學生非常重要,教師要客觀評價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揚長避短,及時引導。
“體驗式”案例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值得嘗試和實踐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團隊意識等具有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法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和意識,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靈活運用。
[1]Merseth K K: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1996:20-50.
[2]王少林.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創新運用[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1,7.
[3]胡琳.淺談案例教學法與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理論與實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5.
[4]武亞軍,孫軼.中國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學法: 多案例比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2.
[5]馮珺.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6.
[6]鄭淑芬.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實施環節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教育探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