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廣東 增城 511300)
有許多研究對近年高校畢業生供需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大學生的能力則成為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說來,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大都能保持樂觀、開朗、熱情,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
通過人際交往,我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想。人際交往是個體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人際交往是如此重要,然而,調查研究表明,中國在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屬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時一般人在新環境中比較拘束,適應較慢。在異性和陌生人面前會有所緊張,不夠大膽,不敢主動交往,缺乏交往技巧,甚至有少數同學有自閉心理。因此,迫切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想出辦法來提高這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現在許多高校教育工作者認識的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也經常教育引導學生要多參加各類有益活動,主動與他人交往,不要消極回避,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然而這些只是對某些有交往意愿或交往勇氣的學生是有用的,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這些教導就起不到作用了。因為,即使他們自身也意識到了自己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他們也沒有勇氣或不知道怎么去跟別人交往。這就需要我們給這些學生提供一個系統的、對自己有鞭策的交際場所,讓自己有機會去鍛煉人際交往。而某些科目的課堂無疑就是這樣的一種場所。英語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給予機會,并對每個學生都進行適當的鼓勵。因此,筆者認為,在保證正常教學的前提下,采用恰當的方式通過課堂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是可行的。
那么,在具體操作上,如何通過課堂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呢?
在外語教學中,學者們提出并深入研究了“交際法”。交際法也叫“功能法”或“意念法”,它是70年代根據語言學家海姆斯和韓禮德的理論形成的。交際學派認為,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恰當地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采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主張用句型加情景來學習語言。在交際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單是操練活動的主動者,還是構成影響所操練的話語功能的社會因素之一。在那個交際環境里,學生主觀的意念、態度、情感等都會影響語言形式的選擇和語言功能的發揮。所以教學過程的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念和思想。
交際法所強調的“交際能力”指的是比較狹義的運用某種語言的能力,它側重于語言教學。而課堂教學對廣義的日常交往能力的培養,交際法則沒有進行研究。
關于廣義的交際能力的研究,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提出了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對獨立地存在著七種智力,其中就包括交往—交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主要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并據此作出適宜反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組織能力,包括群體動員與協調能力。②協商能力,指仲裁與排解紛爭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夠敏銳察知他人的情感動向與想法,易與他人建立密切關系的能力。④人際聯系,指對他人表現出關心,善體人意,適于團體合作的能力。我們可以分別針對交際能力的四大要素設計一些教學互動項目。
下面以英語課堂為例進行說明。
英語短劇表演。這種形式在課堂上創造了一種真實的生活語境,形式靈活。可表演如車站接人、問路、購物、看病等短劇,也可利用教材內容編寫對白進行表演。在這種活動形式中,學生無論是扮演何種角色,都會充滿熱情地參與進來,教學實踐證明,害羞的學生在角色扮演中也會變得健談起來。在短劇的表演過程中,鍛煉了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協商能力與人際聯系。
達成一致活動。這種活動通常需要學生經過對所給話題進行一番討論后達成共識,且話題多貼近生活,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完成實際交際。這種活動主要可以鍛煉組織能力和協商能力。
猜單詞游戲。一同學用動作表演某個單詞的意義,另外一位同學猜單詞。這種活動主要可以鍛煉分析能力和人際聯系。
上述幾種活動若加上適當的獎勵機制,更能使學生勇于交際,培養交際勇氣,在快樂中習得交際技能。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學到了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除英語課堂外,許多需要實操訓練的課程,例如工程測繪類的、管理類的、會計類的以及國際貿易類的等專業的課堂,因為這些課程需要訓練與人合作完成某項工作項目的能力,因此也是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好選擇。這樣,在這些課堂上就既培養了專業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也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過上述對通過課堂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具體實施途徑的分析,可以看到課堂在傳授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可以發揮另外一項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增強學生人際交往的意識,增加勇氣,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平時不愛參加活動的偏內向的同學來說這種課堂意義更為明顯,更為必要。對于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僅要引導學生多參加活動,多與人溝通,還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寶貴的資源,使當代大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一代大學生。
[1]傅麗萍,陳慶良.青少年人際交往特點淺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論的內涵及其教育價值[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9):20-22.
[3]Jeremy Har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House,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