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紅
(淮安文化藝術學校 江蘇 淮安 223001)
教育是雕塑心靈的藝術,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不會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絕對成不了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有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最得人緣的,不是會說話的人,而是懂得傾聽的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傾聽中通過溝通和了解建立起來的。被學生愛戴的班主任,大都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
那么作為班主任該如何來有效地傾聽呢?
要想聽到學生的真話、心里話,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最關鍵是要有愛心和耐心。現在大多數學生敏感而自尊,自我意識強,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人格的尊重。如果班主任以長者、智者自居,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那么學生容易產生防御心理,形成抵觸情緒。這樣“傾聽學生心聲”就成了一句空話。
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出現偏差、學生的意見與班主任相左的情況總是難免的。對此,班主任應該認識到:學生愿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主張,說明他與你有交流的愿望,不管他的看法正確與否,也不管他的本意如何,你都應該容納。讓學生感受你博大的心胸。這樣你才能不斷地聽到真話、心里話。
個別交流,面對面的促膝談心,營造了一種平等寬松的氣氛,縮短了師生間的感情距離。在這種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學生往往樂于傾訴自己的心里話。一個明智的班主任應該努力創造盡可能多的“隨意”的個別談心的機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傾訴自己的新生。
班主任要注意班會課的定位,盡量設計多種多樣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班主任可以從中“傾聽”到大量的信息以及同學們對人對事的看法。
由于在活動中學生的身心都是開放的,心理是不設防的,不經意間的言談舉止往往是內心真實心理的自然表露。班主任要善于捕捉,獲得教育的契機。
周記是學生反映班級情況和自己思想的記錄本。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喜歡通過周記與老師筆談。由于不是面對面那樣說話比較爽快,而是把語言形諸文字,學生往往經過深思熟慮,反映的情況也更有價值。
總之,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領導者和指導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巨大。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種民主平等關系的建立,核心問題是要注重師生間心靈的交流。“交流”自然離不開“說”,“說”固然是教育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手段,但“聽”在教育活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一般來說,善于傾聽孩子們的說話就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聽”是“說”的前提和基礎,“聽”也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班主任只有認真、耐心地“傾聽”,才能有的放矢地“說”,最終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