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霖
(江蘇省金壇市經濟作物研究所,江蘇 金壇 213200)
紅葉石楠是薔薇科石楠屬雜交種的統稱,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長高度可達12m。紅葉石楠生長速度適中,萌芽性強,耐修剪,在園林綠化上除了可作色塊、綠籬、幕墻以及球形、柱形等栽植外,還可培育成獨干樹作行道樹應用。獨干紅葉石楠干形通直,樹冠圓潤豐滿,夏季枝葉濃綠,春、秋、冬三季梢葉紅艷,立如火炬,觀賞性非常強。近幾年來,隨著對紅葉石楠的不斷開發利用,紅葉石楠獨干苗已成為花卉苗木市場的新寵,需求量正逐年增加。
培育紅葉石楠獨干苗,關鍵是要根據樹木生長特性,按照去弱留強、留枝適量、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各個苗期通過及時和合理地整形修剪,培育單一主干,使側枝著生在樹干的合適位置上,達到樹干壯直、冠形優美、生長快速的目的。
由于紅葉石楠具有小喬木和灌木的生物學特性,頂端優勢相對較弱,因此培育紅葉石楠獨干苗需從繁育獨枝小苗開始。繁育符合培育方向要求的紅葉石楠苗可有效縮短苗木培育周期,提升商品苗的質量等級。為有利于培育更多符合標準的種苗,最好使用容器扦插的方式進行小拱棚苗床育苗,育苗的容器不能太小,建議使用型號不小于18cm×16cm(上口直徑×高)的營養缽。
2.1.1 品種選擇
苗圃培育獨干紅葉石楠一般選用紅葉期較長、喬木性狀及抗性較強的魯賓斯、紅羅賓等品系。前者較耐寒,適應地域廣,后者耐寒性次之,只適合黃河以南地區栽植,但葉色更紅艷。為保證品種純正一致,每條苗床的插穗必須取自同代同品系的母本,做好標識,不可混淆。
2.1.2 種苗期管理
培育獨干紅葉石楠的種苗一般需在苗床培育2年。種苗期管理主要以促進直立枝增高生長為目的,重點是要注意病蟲害和凍害預防,不使頂芽受到危害。1年生紅葉石楠種苗主梢生長高度可達25cm左右,2年生苗高一般可達80~100cm。為促進種苗根系和新梢快速生長,進入煉苗期后即可結合噴水每15d左右噴施1次0.2% 的尿素水溶液。當苗高達15cm左右時就要及時除去插穗基部萌芽和與主梢競爭的競爭梢。翌年春季對留床種苗每隔半月噴施1次0.2% 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夏季和秋季可每半月施1次復合肥,用量為5kg/667m2。2年生苗的下部側枝可適當修除,其它新生側枝則留作輔養枝。
2.2.1 圃地移栽
選用2年生直立主枝發育良好的留床種苗進行圃地移植,栽植時間一般以冬末春初的2月份為宜,這時植株尚未萌動,到春季的生長季節能及時抽梢,不會影響恢復生長。圃地耕翻深度為30cm,并施足基肥,移植時按株行距100cm×100cm進行品字型栽植,植后澆足定根水,及時扶正、回土踏實。
2.2.2 整形修剪
紅葉石楠的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初夏、初秋發芽前或新梢生長后期進行,通過抹芽、除蘗、摘心、疏剪、短截、回縮等方式,并輔以撐、拉等措施,以改善樹冠層通風透光條件,平衡主、側枝的生長勢,塑造理想樹形。
(1)分級修剪。種苗定植后即修除主枝中部以下全部側枝,以促進上部枝條生長發育。當樹高達到150cm后,在早春對上部主梢進行打頂(去除5~8cm為宜),進行側枝的分級培養,一般每級只保留4~5個壯枝,以保持樹體美觀。在第1次打頂后,促發的側枝數量或著生位置如達不到要求,可在主梢生長到30~40cm時進行第2次打頂,再次促發側枝分生并選擇保留。隨著樹干不斷增高增粗生長,逐年修除主干中下部的側枝。
(2)促冠修剪。樹體上部當年抽發的春梢,主要用于擴冠,大部分應予保留。對擾亂冠形的徒長枝和與主梢生長爭奪養分的競爭枝,要及時進行疏除或短截,以減少養分消耗,保持樹冠圓滿;對樹冠內的交叉枝、重疊枝、內膛枝、枯枝以及病蟲枝,也要及時疏除,以利于通風透氣;夏季應對新梢進行摘心,防止抽梢過快、過多,使樹形過于瘦高;秋梢易遭凍害,應及時剪除;對生長突出造成冠形不圓滿的枝條及時進行回縮和短截,以保持主側枝的生長平衡;對生長勢衰弱的植株早春時將全部側枝進行1/4或3/5的回縮修剪,保留主梢并適時打頂,以促進隱芽和腋芽的萌發,再造圓滿冠形。
為縮短苗木培育周期,在每年春、夏兩季要追肥4~5次。追肥使用復合肥或腐熟有機肥,施肥量一般為復合肥每次80~100kg/667m2,有機肥每次約2000kg/667m2,也可混合使用,采用溝施或穴施,施肥后應回土填實。并結合施肥和抗旱澆灌,做好圃地中耕除草工作。紅葉石楠對病蟲害的抗性較強,基本沒有毀滅性病蟲害。為效避免葉斑病發生,夏末一般不進行修剪和追肥。雨季來臨之前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預防灰霉病,發病期則可用50%代森鋅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如發生盤粉虱、蚜蟲、介殼蟲危害,可分別用萬靈水劑、高效綠氰菊脂、樂果乳劑按用藥說明進行噴霧防治。經兩年精心培育,移栽苗高度一般可達200cm,枝下高約100cm,胸徑約3cm,冠幅約120cm,即可出圃。
[1]杜建會,魏興琥.園林紅葉植物新貴——紅葉石楠[J].安徽農業科學,2009(11):63~65.
[2]江蘇植物志編委會.江蘇植物志(下冊)[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83.
[3]徐洪生,吳建忠,嚴小燕,等.紅葉石楠的特征特性及扦插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192.
[4]邱國金,沈永寶.紅葉石楠扦插快繁育苗操作技術規程[J].中國林副特產,200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