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勇
(新鄉學院體育系 河南 新鄉 453000)
陽光體育運動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困境及教學改革探析
焦 勇
(新鄉學院體育系 河南 新鄉 453000)
“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是各級學校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形成“終身體育”行為習慣的具體體現。而高校體育教學與陽光體育運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從“陽光體育”教學實施困境出發,通過分析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存在問題,從轉變觀念、加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加強課余體育的組織與開展和改善校園體育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對策。
陽光體育運動;高校;體育教學;教學改革
2005年,全國開展了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近十年來,學生的體能素質明顯下降,肺活量水平、體能中的力量和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都十分不理想,學生中肥胖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視力不良也開始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引起了行政部門、專家以及一些學者的反思,經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共同決定,在全國各級各類院校內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全稱: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解決當前學生健康問題。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體育教學的課程方案就經由了至少四次修改,這對于體育的改革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課程設置上仍然有許多缺陷,在課時和學分配置上表現特別明顯。多數高校的體育課時安排很少,體育的學分在總學分中占比很低。同時,學分少讓傳統教育下對成績十分重視的學生對體育難以重視,由此對體育鍛煉缺乏足夠的興趣,難以產生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當前的體育教學多為大班教學,班級人數過多也是體育課程中遇到的很大障礙,教師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每個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不夠,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雖然經過多年的體育改革,針對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教學《綱要》仍然有諸多不足,這首先表現在培養目標上。新施行的方案目標雖然貌似更為全面,但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更明顯,這種寬泛、大而全的目標使得更多教學工作者不知所措,尤其在就業壓力很大、基礎教育師資不足的情況下,進入高校的大學生許多身體素質都不達標,而體育教師對培養目標沒有深切的把握。
體育教學方法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過度偏向于體育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信息素養,不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處理、提取體育新知識;許多教師側重于提升學生體育的技巧和體能,讓學生對陽光體育本身的社會價值、精神價值認識不足,無法理解人的全面發展,更無法正確看待一些項目的內涵及其產生的健身作用。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引導下,學校的體育氛圍也明顯不足。一些高校過度重視文化課學習,對體育課不屑一顧,對學生中組建的足球隊、籃球隊,鼓勵與關注明顯不足。大學生中的一些特殊社團,如勁舞、街舞、瑜伽等社團非學校的黨團組織不受到重視,在評比、競選中學生得不到認可,在體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得不到充分肯定,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體育積極性。
創新性開發競技運動內容。如通過調整場地器材規格、降低負荷要求、簡化技術結構、減小運動難度等,創新性地將競技運動改造成為被學生易于接納,符合其基本能力、并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夠掌握和喜愛一些運動方式。現代健身娛樂休閑內容教材化。利用家庭及社會資源,在現代社會及生活方式發展的基礎上,把一些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娛樂性、健身性、時代性強的體育運動項目納入課程體系。通過這些手段,使“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與形式也得到豐富。
制約和影響當前改革走向深入的根本因素更多的是來自高校體育教師頭腦中固有的舊思想和舊觀念。因此,要使高校體育滿足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就要樹立“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使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促進他們今后的健康發展;同時,重視學生的體育享受,形成游戲的體育教學觀;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大學體育生活化,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形成學生身體發展和人格形成的教育觀。
要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全面開展課余體育活動,關鍵在人。特別是主管體育的相關領導及體育教學部的負責人,應把學生課余體育活動開展列入工作計劃,并組建相應的領導機構,制定相關制度,做到組織與措施雙落實,并將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表現作為評定學生體育課成績、評獎評優的一項重要指標。對學生而言,應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如黨、團組織,學生會、班委會的組織動員與管理監督作用,加強“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指導思想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其興趣,調動他們參加課余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對體育教師而言,應本著對學生身心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竭盡全力為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提供相應指導。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非常重要。一方面,高校教師要轉變思想,深化教學改革,創新體育課內容,要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選擇具有一定運動負荷、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以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通過脫產學習、短期培訓、自學等途徑增強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其教學觀念和專業水平。第三,規范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做好體育師資的儲備工作,確保高校體育師資的后備力量。提高體育教師的各項能力,對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師資質量,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發展以及“陽光體育運動”在高校的順利實施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擴招,學生人數的增加必然會產生新的矛盾,因此仍需加強這項建設工作,具體措施如下:一應通過入股、與企業聯合、集中社會力量等多途徑籌措資金,保證體育經費的投入,確保校園體育硬環境建設;二要通過網絡、校報、廣播等多種途徑,多種手段大力宣揚體育對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組織和吸引學生到陽光下、到操場上,掀起校園內外健身活動的熱潮;三是通過開展體育節、體育知識競賽、體育攝影、體育演講、奧運知識競賽、田徑運會以及排球賽、籃球賽等活動來增長學生的體育知識,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培養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四是高校教師尤其體育教師要率先帶頭參加體育活動和競賽活動,營造人人都參與的生動活潑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陽光體育的觀念真正深入人心,還需要一個可能相對緩慢的過程。只有與高校大學生相關的各個主體在正確認識到陽光體育價值的基礎上,了解陽光體育推廣中的障礙因素及深層原因,真正營造陽光體育的良好氛圍,才能真正實現“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的目標,打造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S].教體藝[2006]6 號,2006-12-23.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學生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的意見[J].中國學校體育,2007(6):4-6.
[3]陳志丹.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有效體育教學目標[J].中國教育學刊,2008(9):58-60.
[4]白鳳瑞,彭延春,鄭柏香.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與對策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9(6):95-96.
[5]徐雪英.論校園體育環境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21:35-38.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