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1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應用知識已全面普及,且更新換代之速度更令人瞠目。同樣在職業教育中,也離不開計算機的教育教學,而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的要求。職業學校開設的各門計算機應用課程,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而職校學生整體的知識基礎較差、理解能力較差、自覺性較差,學校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學生生源實際出發,從學生興趣著手,創新專業課課堂教學組織,充分體現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質,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專業課教學理念。
在普高全面升溫,各類高中擴招的沖擊下,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現在職業技工學校學生的質量普遍較差,總體素質逐年降低。學生普遍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學習主動性、自覺性較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掌握專業知識,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技術人材,成了每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難題。“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提倡,對于職業技術教育有深遠的意義。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代表了當今世界上的一種先進的職業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方法是轉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關鍵,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且使學生學會學習。行為引導教學法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核心,從傳授知識及培養技能出發,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這種教學方法強調“以能力為本”,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要求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接受較多的實踐教學練習,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上,則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咨詢和引導的作用,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創造條件。
行為引導教學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的能力,同時也可促進教師理論與實踐的密切配合,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手腦并用,進行探究性學習。做到教、學、做合一,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另外,行為引導教學法也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對課程有一個綜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必須能夠了解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可能及時咨詢、引導、評價,行為引導教學法對于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也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主要有七種教學方法,1)大腦風暴法;2)卡片展示法;3)暢想落實法;4)模擬教學法;5)角色扮演法;60案例教學法;7)項目教學法。
1)大腦風暴法,是對某個問題進行自由的思考和聯想,提出各自的設想和提案,但不對其正確性或準確性進行任何評價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一種使每個學生在大腦里產生震動,激起一系列的聯想性反應,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教學方法。所以這個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2)卡片展示法,是一種圍繞某個課題在貼板上用紙片展示學生以關鍵詞形式表達的意見,通過師生共同添加、移動、取消、分組和歸類等方法,將卡片整理和合并,進行系統處理,最后得出必要的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開放式思考,交流式的展示,探討式的調整,最后是認同式的歸納總結。3)暢想落實法,是引導學生對某種現實問題,如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等,經過批評階段,暢想階段,落實階段,最后讓大家提出解決問題或實現構思藍圖的具體措施。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啟發思維及創意,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4)模擬教學法,是一種在模擬情景或模擬設備中學習相關職業所需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從業能力。5)角色扮演法,是選擇適宜的主題內容通過辯論、游戲、演出等形式.在特定條件下練習新的行為方式,培養和鍛煉學生獲取相關知識的綜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使用體態語言、面部表情、語言表達諸方面的能力。6)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對一個或多個問題解決方法的討論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及遇事時的應變能力。7)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有可以針對某個項目有個系統的知識點,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的精神。
實際上,我們在上課時,應靈活的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
下面我以PRO/E或UG教學為例,又適當的使用了某幾種行為引導型的教學法,談談上課時的注意點。
1)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腦作為新世紀的一種工具,每個學生對它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不加以正確的培養和激發這種興趣可能好景不長。現在的計算機教學,大部分是理論方面的知識,并且綜合性較強,涉及到其他學科,與學生想象的只有操作遠遠不符,再加上老師的傳統教學,不夠吸引學生,這樣的電腦課和其他課的學習一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或者雖然對電腦感興趣,但是一上課就沉迷于游戲中。但是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就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和源泉。如何把學生的興趣提高呢?以本人實際教學經驗而來,第一節課是關鍵,如PRO/E或UG教學,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應重點講解本課程主要學些什么,在社會上或企業里本課程的使用情況,對就業的好處等等。第二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下利用本軟件繪制的圖形,如機械類的軸、齒輪、螺母、螺栓,生活中的杯子、鍵盤按鍵等等,通過這些淋漓盡致的零件讓學生“大腦風暴”,聯想“這都怎么做出來的呢,我自己也能畫出來嗎?”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分組一一將學生以自由組合或教師指定的方式,分成相對固定的學習小組,人數以3、4人為宜。學生在小組中,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同時,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3)提出課題——向學生布置課題任務,比如一個三維實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前,先讓學生必須去了解、掌握相關課程內容,從而達到學習目標。接著使用“大腦風暴法”,構思如何來繪制圖形,使用什么命令,在什么平面上繪制比較簡單等等,最后“暢想落實”。
4)在繪制圖形的過程中,使用“項目教學法”,講解各命令的使用方法,注意點,讓學生掌握各命令的功能。
5)為了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動性,一般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畫圖,碰到問題先小組討論,不會才請教老師,最后對難點地方再有老師講解演示或讓學生演示即“角色扮演法”,從中暴露出問題,再講解。通過這樣一堂錯誤診斷的“案例教學法”,使學生能開動自己的腦子。學生看到獨立完成的三維圖也會特別高興,從而更喜歡上課。
6)分層次教學。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不同,有的學生特別喜歡這門課,理解和掌握的很快,從而畫圖特別快;也有的同學需要講解演示幾遍才可以,為了能讓好學生多學點,我一般采用分層次教學,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單純的書本中解脫出來,變得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求知欲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主持人、引導者,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計算機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
[1]葉昌元,馮建平,編寫.行為引導型教學法[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