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凱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2009年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向“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戰略轉變。從2003年第一屆擴招大學生畢業時起,全國將有2400萬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這標志,尤其是高職高專畢業生將達到1700萬人.難以避免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當前家長及學生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而其中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狀況令人堪憂。
目前,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很多,隨著大眾化教育時代的來臨,同時人們的“大眾化”教育理念尚未真正構建起來,在這一中難以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矛盾,存在一些新的問題,產生對高職高專教育的偏見。對高職高專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就業問題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一些問題屬于高校大學生就業中一般性問題,高職高專大學生在就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職高專教育在我國目前僅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高職教育的地位問題在這里主要指高職教育目前在我國整個高等教育中處在地位不高,所以提出這個問題,緣由來自2個方面:一是,實踐中的困惑,高職教育被社會公眾認作是“次等”的高等教育,被定格為 “二流”的高等教育,學生家長通常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普通高等學校,覺得讀高職高專沒面子。二是,地位的問題極大地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招生與社會認可度,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甚至寧愿再復讀一年,也不愿到高職高專院校就讀。這樣就導致高職高專大學生生源方面不盡如人意,通常高中成績好的畢業生傾向于選擇普通高等教育,而成績相對比較差的學生才會報考高職高專院校。制約著高職教育的發展。
目前,就業市場上不僅社會企業、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畢業生在人事管理體制、用工制度、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別。還存在性別歧視、學歷歧視、年齡歧視、經驗歧視、戶籍歧視、籍貫歧視等。雖然近幾年我國教育部門一再強調高職高專教育,不少企業、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時,都片面追求高學歷,仍傾向于高層次人才,有本科生絕不選擇高職高專大學生,有研究生則不要大學本科生,為數不少企業、用人單位在招收大學畢業生時,就業歧視成為被歧視群體就業的“攔路虎”。例如不少企業、用人單位仍然按學歷高低確定薪酬待遇。甚至將高職高專大學畢業生視為另類,有些干脆打出旗號“高職生免談”。這種人才高消費現象,都無形中更降低了高職高專院校的檔次,從而更加深了社會對高職高專教育的偏見。不但造成了人才的浪費,而且加劇了市場經濟就業矛盾,最終也使企業、用人單位人為地提高了人力資源的成本。
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教育模式,樹立就業教育理念
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不僅是一個個人問題,一個家庭的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談,它關系到國家建設和社會穩定的全局,所以我國政府一再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其中蘊含的深意即在于此。同時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就業”也是高職高專教育賴以存在的根本依據。
高職高專院校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建設特色學科、特色專業,增強辦學優勢。輸出的人才既要體現“理論知識夠用”又要體現“專業特長突出”的特點,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編制教學計劃與設置課程時,就要考慮到二者的相互協調,完善專業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完美結合。首先高職高專院校要注重市場調研,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對高職高專人才的需求狀況及意見,了解用人單位對所需高職高專人才在實際工作能力、知識結構水平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主動實現職業資格證與就業準入證的對接,將為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
按照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應用性,專業設置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的原則,高職高專院校應改變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根據人才規格和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的要求而設置專業結構與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社會發展到今天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人才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個性和完善的人格,這是時代賦予高職高專教育的新的使命。
中國傳統的就業觀是“一業定終身”“從一而終”的舊的就業理念。針對這一現狀,要摒棄傳統的就業觀,樹立“先求生存,后求發展”、“先就業,后擇業”、“立足一線,艱苦奮斗”的新的就業觀,從現實出發,既要看到嚴峻就業形勢中的存在的機遇,也要對就業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難與挑戰有所了解,這是就業準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因此高職高專大學生在擇業時要考慮自己所學專業和方向,從人生的長遠來考慮。同時要不斷調整就業期望值,一旦出現理想與現實不符的情況,就業目標難以實現時,就應及時重新定位,使就業意向和社會需求相吻合。
為打破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 “瓶頸”,創業是實現高職高專大學畢業生遠大理想的積極途徑,是緩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高專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創業觀。積極能動的社會實踐主體,也應樹立創業意識觀,不斷增強自身素質,努力實現客體主體化,去開創自己的事業,但是創業需要高職高專大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不但需要積累豐富的經驗,需要具備成熟的條件與時機,這對于解決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具有重大意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是解決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因素。
總之,面對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 21世紀,高職高專大學生面臨的是挑戰還是壓力,是機遇還是陷阱,最終取決于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準備是否充分,就業競爭力的高低強弱,這是一個我們業已熟知的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我們堅信盡管目前大學生就業工作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正視我們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前進,大學生就業工作必將健康有序地發展,大學生就業狀況會很快得到改善,大學生就業明天會更好。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N].教育部網,2000,1.
[2]教育部.面向 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N].教育部網,1999.
[3]周濟.在全國第二次產學研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R].教育部網,2004,3
[4]教育部.教育部統計報告[R].教育部網,2003-2006.
[5]唐永澤.堅持就業指導,持續健康發展高職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4,2.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5年統計公報[R].國家統計局網,2005.
[7]央視國際新聞 30 分.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D].CCTV.com,2004,2,1.
[8]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N].中國政府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