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慧 崔玉民
(阜陽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在我國中學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研究高等師范院校如何培養適應新課標要求的合格的中學教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實施中學新課程標準的主要任務是由廣大的中學教師來完成的,如何使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高師學生了解掌握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一走上崗位就能順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是高等師范院校教改需要面對的問題。從這種意義上說,高等師范院校應該作為教學改革的先導,首先落實好新課標在“未來教師”的高師學生中的示范作用。
中學化學教育改革呈現出“通過化學實驗學化學”的發展趨勢,化學實驗不再簡單地用作認知的輔助手段,不再簡單的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而應成為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融入整個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實驗事實出發,形成化學概念,構筑知識網絡,了解和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根據中學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實驗教學從理念到內容、形式都要發生深刻的變化。實驗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實驗教育功能的全面發揮,實驗學習方式的大幅轉變,都離不開化學實驗教學評價理念的更新,評價內容的發展以及評價方式的轉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化學實驗教學評價改革是整個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關鍵,構建有效和可操作性的實驗評價體系將是高師化學教育工作者的急切任務,也是培養中學化學新課標“未來實施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我國現有的實驗評價體系主要是對觀察能力與操作能力兩方面的評價,對于實驗態度、實驗合作能力、實驗分析能力、實驗后能力以及實驗表達能力都沒有涉及,實驗評價也不看實驗能力,做不做實驗所得到的評價差別不大;評價沒有學生參與,成績往往由教師說了算。目前學生化學實驗評價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評價制度方面。評價制度不完善,實驗能力的測試比較困難,大多以紙筆測驗為主。(2)評價功能方面。目前化學實驗評價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忽視表現性評價,忽視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導致學生輕視化學實驗,評價功能窄化。(3)評價內容方面。在評價內容上過分注重評價學生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過分注重操作的規范性,評價內容面比較窄。對化學實驗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僅僅停留在淺層的記憶、操作和簡單應用上,很少有在真實情景或模擬情景中對學生化學實驗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的考察。這樣的評價很難培養學生具有全面的實驗能力。(4)評價方法方面。目前化學實驗主要采取紙筆測驗和實驗操作考核兩種形式,評價方法非常單一。在評價中過分重視結果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過分重視量化評價,忽視質性評價。(5)評價主客體方面。化學實驗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無論是在平時實驗還是在考核中都處于被動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發展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
以上問題的存在,不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型化學實驗評價體系,評價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它不僅發生在實驗活動之后,而且始終貫穿化學實驗活動的每一環節。化學實驗評價既關注實驗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但它更關注實驗過程和在實驗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參與程度等表現,對實驗過程中所有能表現學生發展狀況的關鍵資料進行“存檔”并進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促進學生的發展。傳統的學業成績評價過多地強調甄別與選撥的功能,評價內容往往窄化為檢測作業和考試分數,而新課改則要求學生評價要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強調要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導人性化的、動態的、發展的評價理念:質性評價統整取代量化評價;從側重甄別到側重發展;重視評價中的個性化反應,也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重視問題解決的結論,也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強調問題的真實性、情境性。新課程改革目前主要以發展性目標評價為主,靈活地與其他模式一起運用。在化學實驗評價發展上主要出現了五個明顯變化:(1)以質性評價統整量化評價;(2)評定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展;(3)既重視學生在實驗評定中的個性化反應方式,又倡導讓學生評定中學會學習;(4)評定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而且重視得出實驗結論的過程;(5)在評價方式上出現了活動表現評價法、檔案袋評價法等方式。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需要對目前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做出改革,構建新的學生化學實驗評價體系。但有效的評價需要理論,需要實踐,更需要技術。這些新的理念對教師提出了巨大挑戰。高等師范院校作為中學教師的搖籃,有義務提出和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并用于對新課標“未來實施者”的評價實踐之中,培養出具有較高評價素養的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未來教師”。在這種背景下,高等師范院校至少應肩負起下面兩種任務:(1)創新評價理論,構建新的有效的評價體系。本立項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構建一套符合新課標理念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化學實驗成績評價體系。(2)實踐評價理論,培養具有高評價素質的“未來教師”。評價體系的實施者是廣大的教師。高等師范院校作為未來中學教師的產出機構,理應將新的評價理論在這些“未來教師”中進行實踐。本立項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把新構建的學生化學實驗評價體系應用于對培養“未來教師”的實踐中去。
評價的改革需要教師的實踐創造。如何基于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如何評價學生的非學術成就?如何借助評價讓每個學生獲得發展?如何合理運用質性評價?所有這些都是筆者試圖進行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內容。
學業成績評價的基本理念、評價的基本功能是診斷與甄別、促進與發展、調整與管理,但其核心是依據并服務于課程標準和目標的,可見,評價目標與課程目標具有很強的對應性。因此,課程目標的多元化決定了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再者,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是化學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核心;突出評價的過程性是開展發展性評價的基本策略。因此,學業成績評價的核心內涵是注重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突出評價的多元化特征:(1)評價目標多元化:知識和技能目標的評價,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評價。(2)評價形式多元化:書面測驗法、觀察法、談話法、調查法等。(3)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測評、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4)評價內容多元化:實驗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任務性化學學習評價、體驗型化學學習評價等。(5)評價成果多元化: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調查報告、自制儀器、化學標本等。(6)考試方式多元化:口頭型考試評價、開放型考試評價、操作型考試評價、合作型考試評價。(8)評價注重過程: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交流評議、案例分析評價。
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承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學生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學會發展,學會追求”,教育評價應給每一個人提供多種自我發展、自我選擇的機會。因此要求教育評價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使學生在不斷的自我評價中學會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學會放棄不屬于自己或自己不需要的內容和形式,學會怎樣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長,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學習中得到盡情的發揮,獲得合理的評價。在化學學業評價方法上,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
根據注重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化學專業實驗教學的特點,制定可行的學業成績評定指標體系。化學實驗評價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般性實驗項目、研究性實驗項目、相關實驗基礎知識。內容的不同決定了評價指標的不同,根據具體的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有利于學生自我診斷、自我激勵。為了發現和發展學生身上的多方面潛能,引導學生實施自我評價,制定的評價指標必須有利于學生自己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對學生進行甄別和選拔,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評價中注意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感受,對科學探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情況,科學探究的能力以及探究的結果等。評價宜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表現評價以及改進的紙筆測試評價,且應注重多元化、全程化、主體性、實效性、激勵性和發展性。
研究成果在阜陽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2009、2010、2011屆學生中進行了推廣應用,評價體系的評價對象達500人以上,取得了很好的評價效果,也獲得了廣大教師和同學們的高度評價。
本研究成果與以往實驗考核評價方法的重要區別在于傳統的考核主要是對觀察能力與操作能力兩方面的評價,對于實驗態度、實驗合作能力、實驗分析能力、實驗后能力以及實驗表達能力都沒有涉及,評價沒有學生參與,大多以紙筆測驗為主;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忽視表現性評價,忽視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內容上過分注重評價學生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評價內容面比較窄,評價方法非常單一;化學實驗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無論是在平時實驗還是在考核中都處于被動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發展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不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本研究成果提出注重過程性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多元評價方式共同作用的新型化學實驗評價體系,評價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它不僅發生在實驗活動之后,而且始終貫穿化學實驗活動的每一環節。改變傳統的學業成績評價過多地強調甄別功能,而力求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為了發現和發展學生身上的多方面潛能,引導學生實施自我評價。評價中注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感受,注重多元化、全程化、主體性、實效性、激勵性和發展性。
評價方式的改變也引起了師生對實驗課程教與學的改變。以往指導教師只重視實驗原理的講解和實驗報告的批改,不夠重視指導學生實驗過程,通過本研究成果的宣講和應用,使實驗指導教師有了更強烈、更明確的責任,促使他們在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更加認真地備課,更注重自身實驗技能的提高,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指導也更加耐心細致,對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和體驗更加關注。成績評定辦法也改變了學生過去不注重實驗過程現象,新的評價體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其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由驗證試驗轉向探索實驗。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感受和體驗到化學實驗的樂趣,在實驗過程中充分參與,積極思考,勇于動手,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的意識得到了顯著提高。
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使得我院2009、2010、2011屆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競聘教師崗位的學生競爭力明顯增強,適應教學能力及從教能力頗受用人單位稱贊;師范生考研人數和考研率也顯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增強,許多研究生錄取學校也對我院畢業生的科研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1]王后雄,王勝.高中化學新課程學業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測量與評價,2009(10):26-33.
[2]張靜,李改枝.高中化學新課程模塊學業評價體系的探索[J].化學教育,2007(5):18-20.
[3]何興華.構建實驗成績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探索[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9,6(2):87-89.
[4]高凌飚.高中學業成績評價體系的改革:上[J].中小學管理,2004(6):30-31.
[5]徐博,李婷婷.中學生化學實驗成績評價體系的反思和探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12(3):114-116.
[6]劉葵,汪建民,孫華.建立實驗成績綜合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