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冰
(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40)
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使學生掌握職業崗位上所需要的相應技術能力。《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主要技術基礎課,其課程設計設立任務是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常用零件的設計方法和原理,具有運用機械設計手冊、圖冊、標準、規范等有關技術資料和設計簡單傳動機械的能力。
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在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以“必須、夠用”為度.。經過多次教學綜合化的改革,突出了理論教學的應用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同時也便于了專業課教學的應用。但是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教學環節實施的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如學生不能很好的將學過的相關知識有機進行聯系,在設計中“照貓畫虎”,為了趕進度,采用抄襲等辦法應付差事等等現象。如何完善這一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至關重要。為此,在對其課程設計的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些優化改革的嘗試。
目前,各高職院校使用的課程設計題目大都是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設計。這主要是因為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過程中涉及到的常用零件是機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零件。而現在多數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幾乎都是基礎知識處于較低水平的初高中學生。他們很難在兩周內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為了達到課程設計的教學要求,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過程中,將課程設計的有關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把各章內容相互聯系起來,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只會做作,不會設計的毛病,又減輕了進行課程設計時學生的負擔。
首先,合理布置課程設計題目的時間。以往,課程設計題目的布置是安排在理論課程結束,在課程設計專用周來布置的。經過優化,將課程設計和理論教學融為一體,課程設計的題目的布置安排在將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常用零件之前。這樣,對于剛接觸機械,對機械設備的感性認識幾乎空白的學生來講,即達到學習課程的要求,又對常用零件在機械中的作用有所了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完善課程設計內容的處理。以往課程設計都集中在設計專用周,與理論教學完全脫節,不能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經過優化,將課程設計中帶傳動、齒輪傳動、軸的結構設計和軸承的選用等主要設計內容,在課堂講授過程中,作為相應章節的作業布置,融入理論教學之中。這樣,學生搞清了問題的來龍去脈,同時也使得軸的設計、軸尺寸的確定及軸承的組合設計等教學難點問題一目了然,很容易的便解決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以課程設計內容為例進行講解。例如,利用壽命計算法選用軸承,我們就要利用課程設計中德州為例來講。這樣安排教學,實際上是將課堂設計的內容合理的分散在教學過程之中去完成。避免了學生過去在課程設計中不能把所學的知識與課程設計內容聯系起來,搞課程設計時無從下手的弊端。
最后,妥善安排課程設計專用周。在課程設計專用周內,先要求學生把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所完成的部分設計內容充分消化理解,弄清各傳動件之間的關系。然后將尚未選擇的零件,如鍵、銷、聯軸器等進行選擇設計,最后制定出減速器的結構,繪制減速器裝配圖及零件圖。這樣,通過優化安排實踐教學,在課程設計專用周中只需選用幾個標準零件,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己動手確定課程設計內容結構,搞懂軸上零件的安裝和固定、軸承潤滑和密封等實踐應用技術知識。使得課堂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通過優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教學過程,既避免了選題過簡,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又避免了任務過于集中,學生應付差事,學不到“真功夫”,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可能。在不斷的改革嘗試中,使學生具有獨立的設計簡單傳動機械的能力,達到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要求,為候機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1]楊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