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蕓
(寧夏電力設計院 寧夏 銀川 750001)
俗話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細菌怕陽光,犯罪分子最怕在大庭廣眾下亮相。腐敗產生的根源在于權力的不透明、暗箱操作,實際上就是發生在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而黨務公開則恰恰就是針對這一問題,將黨的工作和事務,尤其是黨內權力運作過程,向黨員和群眾予以公開,把事情放到桌面上來談,使整個過程公開、透明。
鑒于黨務公開各方面的法律制度機制體制都不完善的實際情況,在現階段推進黨務公開的過程中,實現黨務公開工作的“有章可依”和黨務公開的工作人員在工作當中的“有章必依”是重中之重。“有章可依”是對于現有的黨務公開的相關制度和規定來說的,應努力把現有的制度落到實處,并在落實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修正和完善,尤其是在黨務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序、時限等方面不斷明確和細化,建立科學的標準和評價體系,讓各級黨組織在黨務公開的推行工作中都有比較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可循,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強的黨務公開的制度體系。“有章必依”是對于黨務公開的工作人員在具體的實踐操中而言的,要想讓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能夠保證黨務公開內容的真實性,能夠切實保障和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保障體系的建立必不可少。保證相關法律制度的真正落實和不斷完善,保證黨務公開工作規范高效、有條不紊地進行,是充分發揮黨務公開反腐敗功能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公開的內容方面,不斷明確標準、加強規范。正如前文所論述的那樣,黨務公開內容的模糊不清是有效推進黨務公開工作、充分發揮其反腐敗功能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因此不斷加強對黨務公開內容的標準和規范是一項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的任務。在內容的限定和規范方面,真實、全面、具體、合法以及廣大黨員和群眾滿意程度是黨務公開工作的原則和標準,《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則是明確黨務公開內容的最主要的參照和要求。具體來說,除了依照法律法規需要保密的事項外,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規定,將要求公開和能夠公開的全部公開,凡屬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其他黨內法規要求公開的內容,只要不涉及黨內秘密,都應當公開,并根據不同的內容要求,堅持“重大事情黨內先知道,重要文件黨內先傳達,重大問題的決定黨內先討論,重大決策的實施黨內先發動”的原則,逐級、分層地進行公開。
在領導干部方面,加強教育宣傳,使其正確認識黨務公開的作用和意義,不斷改進自身思想作風。發展黨內民主、加強自身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作風和追求,尤其是作為執政黨以后,隨著歷史使命和工作重點的轉變,黨內民主的落實和自我建設的完善成為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要的歷史任務。而黨務公開通過對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基本權利的保障,使黨內民主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落實,并通過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在全黨和社會范圍內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融洽氛圍,對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于那些對黨務公開持懷疑或者否定態度的領導干部,應從加強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和自身建設這一理論高度來對其進行黨務公開的教育和宣傳,使其充分認識到黨務公開的真正意義所在,糾正自身對于黨務公開的誤解和偏差,思想認識上消除“不想、不愿、不敢”的消極觀念,積極投身于黨務公開的工作當中來。此外,在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和宣傳中,還應當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政績觀,真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心中永遠裝著群眾,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了這樣的思想和意識,在工作中就能把廣大黨員和群眾利益的實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黨員和群眾的基本權利。
保證公開有序、客觀、公正、實效,離不開監督。監督是黨務公開實施和深入開展的保障性措施,對其工作的進程和效果具有極端重要性,并且貫穿黨務公開的全過程。黨務公開的監督主要包括黨內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三個方面,黨內監督是黨務公開制度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構建黨務公開長效機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而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作為權力監督的重要手段,對于黨務公開來說,尤其是對于黨務公開反腐敗功能的實現,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黨內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構成了黨務公開較為完整的監督體系。輿論作為對政治信息和政治事件的最直接的反饋,代表著一部分或大部分公民的政治態度和政治偏好。而輿論監督是公眾通過大眾傳媒所形成的表達自身對國家事務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的監督。大眾傳媒為輿論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使輿論監督的范圍越來越廣、方式越來越靈活多樣、力度逐步加大、成效日益明顯,這是黨務公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監督層面。媒體監督黨務公開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是通過報道黨組織的活動內容,直接促使黨務公開;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對權力腐敗事件進行揭露,使得真相大白,從而間接促進黨務公開。針對當前在一些黨組織的黨務公開工作中出現的只公開成績不公開問題、“報喜不報憂”的現狀,就需要廣泛的輿論監督來充分發揮作用,樹立監督意識,做好黨務公開的“監督員”,通過輿論的力量把權力運行情況、黨務相關情況客觀真實地予以公開,讓廣大黨員和群眾全面了解情況;同時利用其廣泛的信息渠道和靈活迅速的反應能力,及時了解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真實需求和愿望,并把這些及時向黨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提示和反映,促進黨組織不斷改進工作思路和觀念,自覺接受外界監督,自覺自愿地進行黨務公開,保證公開的作用和效果,保證反腐敗功能的實現。
總之,廣大人民群眾對于腐敗的監督是最廣泛、最公正和最徹底的,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對權力的運行進行監督,能夠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也要求走群眾路線,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并廣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努力與反腐敗進行斗爭,這與人民群眾的要求和呼聲是一致的;同時我們黨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努力為廣大群眾謀福祉是黨的一貫要求和作風,通過群眾利益的實現,達到監督和制約黨內權力運行,防治腐敗的作用和效果。
[1]石國亮.黨務公開理論與實務[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2]朱光磊.以權力制約權力:西方分權論和分權制評述[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