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萍
(通化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 吉林 通化 134002)
隨著我國國際化發展步伐的加快, 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 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和企業需要既熟悉專業業務又懂英語的人才,以便在實際工作中直接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能。在這樣的就業背景和壓力下,高職教育改革以培養實踐性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采用校企結合的方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接軌。 這就為行業英語的實施與開展提供了平臺與可能性,其目的正是培養服務、生產第一線的專門人才。 本文從高職高專行業英語開設的必要性出發,結合行業英語教學現狀,探索行業英語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整改方略及實施細則。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用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為行業英語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保障。高職高專院校要努力構建行業英語實踐平臺,革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為學生的順利就業服務。 因此有必要將行業英語引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
首先,行業英語教學特點符合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理念。 從教學內容上, 行業英語強調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輸入,突出實用性原則,注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改變了傳統的“啞巴英語”的尷尬局面,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從教學形式及教學手段上,行業英語打破了傳統的“一板一筆”的教授形式,教師帶學生到實習基地等真實工作環境中,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習得語言,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
其次,行業英語符合順利就業的需要。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擴大,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學生的語言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要求也發生了改變。 他們不再以考級來要求自己,而是要大幅提高自己在專業領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以提高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而行業英語正是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專業基礎性和行業性,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加大了學生專業詞匯的接觸頻度,增強了學生對專業詞匯的特殊敏感性,為將來順利進入行業做好準備。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提出“高職英語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 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痹S多高職院校也越來越意識到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積極嘗試行業英語教學新模式。 然而成效甚微,教學現狀堪憂。 首先, 許多院校對行業英語教學重視不夠,課堂教學仍然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教師大多照本宣科,學生便成了語法知識以及英語詞匯記錄的機器,其學習缺乏靈活性與創造性。 其次,教學內容僵化老套,教材更新速度慢,無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尤其教材內容單一,沒有針對不同專業講授不同教學內容,跟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相脫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工作聯系不大。再者,教師的知識構成單一,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不能滿足學生多學科多專業的需求。 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刻板落后,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無法學有所用,無法用英語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基礎薄弱是難以應對行業英語學習的致命傷。 首先由于高職高專院校生源基礎較差,再加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大多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對行業背景下英語知識的靈活運用難以掌控,學生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由此可見,目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根本無法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這些使得學生未來的職業選擇受到極大限制,不利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
為了改變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行業英語教學滯后以及學習內容和模式過于單一的現狀,必須對行業英語具體實踐進行整改,突出行業英語特色。
為了更好地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將英語教學與學生未來就業崗位密切相連。 從學生的行業需求出發,分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弱點、需求及期望值,結合分析結果確定教學內容及方法。行業英語不是孤立的知識建構,作為基礎英語知識與專業領域英語的實際操作間的紐帶,行業英語既要加強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又要突出專業特色, 是一種將英語語言與行業知識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行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教學要有針對性的展開,也就是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所需,教授英語知識,使學生能學有所用。 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及職業適應能力,以便為其專業能力發展服務。
現行的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基本上是本科大學英語的翻版,內容陳舊老套,缺乏時代感以及相關行業知識的滲透,致使英語教材不能滿足學生的職業技能發展需求,因此要精選教材內容,有選擇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專業差異,突出英語語言的實用性及適用性。教學內容方面關注英語語言的具體運用而非英語知識的儲存積累,關注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而非考試成績的優劣;教學方式方面打破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及互動,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與平臺, 并結合所學專業設定具體教學任務,調動學生的全員參與。如針對食品制藥專業的學生將來工作接觸最多的是醫藥說明、操作指南等文字材料,于是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安排學生完成此類材料的英文翻譯任務或者文獻閱讀任務。通過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內容,為未來的職業選擇奠定語言基礎。
雖然行業英語教學改變了英語教師傳統意義上的權威地位,但其作用不可忽視。 教師是行業英語教學的積極引導者與推動者,因此行業英語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還要了解相關行業知識,成為“雙師型”人才。學校一方面應該加大師資建設投入,加強校企合作,使師生有機會到實踐中學習相關行業知識,避免紙上談兵,豐富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的語言實踐教學。 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重視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將行業英語教學的開展與企業的實地培訓相結合,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使用語言并習得語言。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際語言的運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行業英語學習的意識,真正學有所用。
行業英語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需要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得以發展與完善。 高職教育必須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及行業文化適應力的培養,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完善行業英語教學體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麗蓉.高職行業英語教學“滯后”之現狀、成因及發展對策[J].欽州學院學報,2009(2).
[3]謝永梅.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9(2).
[4]俞露.淺談高職高專的行業英語教學[J].福建論壇: 社科教育版,2009(7).
[5]江文國.對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教學的思考[J].南昌教學學院學報,2010(7).
[6]段睿佳.行業英語高職特色: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趨勢[J].科教文匯,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