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生產部
近年來,隨著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承擔的高新技術裝備研制生產任務不斷增加,科研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作業場所不斷增多,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戰。
研究院目前有11個單位涉及建筑施工、高處和登高、塵毒有害、壓力容器和特種作業等危險性較高的生產作業活動,另有4個單位涉及化工品的生產作業活動。經統計,研究院在1999~2007年間先后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1起,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給員工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帶來了威脅與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研究院的發展。
因此,研究院需要改變其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實施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以及適應航天企業發展現狀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為建設國際一流的空天防御技術研究院提供安全保證。
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主要是對科研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危險源和風險進行辨識與分析,并采取多種手段進行控制,從而有效降低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概率。
研究院針對航天企業的發展特點,建立了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分析為切入點,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為根本思路,以PDCA持續改進管理為指導,以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傳感器工程為手段,以安全文化建設為思想著力點,以安全生產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監督體系、教育培訓體系、風險控制體系等為重要支撐的多體系共存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并創新性地提出了多體系共融發展的理念,使各體系要素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避免出現“多體系、多張皮”的現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安全發展、本質安全”的文化理念,使安全生產工作又上一個新臺階。該模式將現代企業安全管理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使安全生產能夠追溯到源頭進行管理,并將觸角繼續延伸到科研生產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以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
組織體系。安全生產管理是全員、全面的管理過程,必須具備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和一套合理的職責分工模式。研究院結合現行的“院級統一管理,各單位獨立經營”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個自上而下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最高安全生產決策機構為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獨立的技安監管機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作為安全生產委員會的常規辦事機構,院屬各單位也建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并將安全生產組織體系依次延伸到部門、車間(科室)、班組。
制度體系。研究院把責任制管理作為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基礎和根本,在“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崗位落實”管理原則的指引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逐級、逐人地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將安全生產責任分解細化到研究室、車間、班組和個人,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院長每年委托主管安全生產副院長與試驗隊主要負責人簽訂《型號外場試驗安全責任書》,將外場試驗納入各單位和部門的目標責任考核。同時,建立了安全生產考核獎懲制度,對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表現突出的單位、集體和個人進行獎勵。
培訓體系。研究院對全院干部職工實行分類、分級培訓,組織廠所級及以上領導、型號“兩總”、技安管理人員和注冊安全工程師參加國家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培訓,中層干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班組長參加院級培訓,各類專業性培訓由各廠所負責。同時,研究院組織專家編寫了安全生產培訓教材,進一步規范了院級系統性培訓工作。截至2011年底,研究院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率均達到100%。
監督保證體系。以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專業水平高、人員素質強的技安監管隊伍為目標,研究院在近年來加快了專業化隊伍建設,全面實施了安全生產總監制,并落實總監年度述職制度、季度講評制度和年度考評制度。11個單位設立了專職安全生產總監(副總監),所有總監均具備相應資格。同時,發揮技安人員骨干作用,組建安全生產專家組,健全技安監管長效機制。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發展,研究院已建立了一支以安全生產總監為龍頭的高水平技安監管隊伍。
風險控制體系。根據安全生產風險控制理論,研究院結合航天企業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生產安全風險控制措施:開展了危險源辨識和分析,實施危險點分級管理,并制定了危險點管理辦法;對生產作業活動實施安全性評審管理,對不可預知的過程進行風險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安全性保障措施;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院領導親自帶隊開展安全生產檢查,業務部門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全院安全生產大檢查,嚴格落實措施、責任、資金、時限、預案的“五到位”;對建設項目和重大工程實施全過程的監管,制定了建設項目安全管理辦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參與從可行性分析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
以本質安全理論為指導,研究院在型號研發過程中充分發揮總體單位的作用,從武器系統設計源頭引入安全理念,制定型號安全性保證大綱,并開展過程中的安全性審查和評審,使安全工作貫徹型號全壽命周期。開展型號產品出廠、進場、轉場和發射前4個重點階段的安全評審,對產品安全性和試驗安全性進行系統分析并落實安全保證措施。加強型號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安全性工作,對設計生產工藝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和分析,細化工藝流程。
隨著近年任務量的激增,研究院原有的火工品總裝、測試場所已無法適應安全生產的需要。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院投資3億元進行河北工業區建設,使火工品危險作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得以改善。研究院平均每年投入的安全技改和隱患整改資金已達數千萬元,同時設立了300萬元的年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整改獎勵金,鼓勵主動查找隱患并實施整改的單位;設立了400萬元的科研、生產與安全和質量專項獎勵金,有效提高廣大干部職工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研究院創新性地提出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和已開展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進行有機融合,使其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研究院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全院進行推廣,經過幾年的運行,表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規章制度的建立、法律法規的遵守等方面有著很強的指導性,但對現場安全管理的指導性相對較弱。而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采取量化的手段對生產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況進行評價,更注重現場管理。因此,通過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標準化有機融合,帶動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進一步向科學化、規范化、體系化方向發展。
根據把安全管理與企業的文化理念相互融合,構建一個和諧開放、領導重視、員工積極參與的安全文化氛圍,而不是依賴行為強制來管理安全的現代安全管理理念,研究院將安全文化建設作為管理的最高層面,在實施制度化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工作。
與此同時,研究院充分利用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帶來的宣傳優勢和教育平臺,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題材新穎的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安全生產積極性,營造了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
通過實施多體系、多手段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研究院圓滿實現了“十一五”規劃安全生產目標,安全生產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建設得到有效改善,作業現場本質安全度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有所提高,安全投入不斷加大,安全生產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圓滿完成了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下達的安全生產考核控制指標。
隨著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推行和應用,安全生產管理由被動消極轉變為主動參與行為,并與研究院的各項管理融為一體,使安全生產工作置身于自我監督、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管理體系之下,促進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深層次提升。
實施系統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可以有效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大幅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進而提高經濟和管理效益。2008年至今,研究院未發生重傷以上生產安全事故,2011年更是實現了“零傷亡”的目標,給科研生產經營業績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證。同時,實施多體系共融發展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使研究院的安全生產形勢保持了平穩受控,并形成了一個和諧、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圍,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力地促進了研究院的科學發展和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