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詩平
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干部,是我們黨干部工作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經驗。2009年,中組部出臺了《關于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黨政領導機關干部的意見》。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中進一步明確,中央機關和省級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外,將全部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考錄,而所錄應屆高校畢業生主要充實到縣級以下基層崗位。從提拔任用干部更加注重基層工作經驗,到公務員錄用不斷增加對基層工作經驗的條件限制,充分證明了國家對基層工作者的認可和肯定。“基層”成了廣大黨員干部,乃至一些剛剛踏出校門準備進入機關大門的學子們口中的熱詞。然而,基層究竟在哪里?
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也許會感到不屑——基層不就是底層嗎?基層不就在農村、社區、工廠、學校嗎?但如此詮釋“基層”,既顯得模糊,也不夠準確。
翻開《現代漢語詞典》,“基層”的含義是:“各種組織中最低的一層,它跟群眾的聯系最直接”。解釋簡單,卻道出了基層的最主要特點:基層是在群眾當中。當把“群眾”放到對“基層”含義的闡釋語境時,“基層”的面目就呈現霄壤之別。縣一級的局機關,僅是個科級單位,其下屬部門更是不入干部序列的股級,相對中央和省來說是基層;但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卻覺得他們位置不低。有的“基層”其實是相當高的“高層”。比如,一個中直機關的干部下派到地方掛職副市長,對他來說是有了“基層工作經歷”,但對于當地老百姓與廣大干部來說,卻視他為“不小的干部”。在這樣的“基層”工作,可能與真正的基層、與百姓生活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這樣的“基層”,其實是有些名不副實的。
基層究竟在哪里?就在科學發展的第一線,就在黨員干部的期待里,就在人民群眾的心坎上。基層,不僅僅是在組織層級的“下游”,更處于整個社會的“地基”部位。“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觀蛟龍”。廣大黨員干部只有真正走進基層群眾的心里,了解他們的生活、需要,傾聽民意疾苦,全心全意、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這樣的經歷才稱得上真正的“基層經歷”。看來,對于基層究竟在哪里,究竟該如何看待“基層工作經歷”,我們確有必要認真加以思考,對其重新界定。只有這樣,基層之路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