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明 王平
猝死急診搶救22例療效分析
陳寶明 王平
目的總結猝死的急診搶救治療。方法通過對近2年我院急診搶救的22例猝死患者,進行標準化心肺復蘇搶救治療,動態觀察,總結經驗教訓,以提高搶救成功率。結果22例中:自主心律恢復16例,自主呼吸恢復16例,腦復蘇5例;最終存活并能生活自理12例。結論猝死成功復蘇的影響因素很多,標準化規范化心肺復蘇是成功復蘇的重要可控因素。
猝死;心肺復蘇術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的壓力,環境的污染,生活節奏的加快,不良生活方式的蔓延,導致了不少人產生了猝死的現象,猝死的搶救是醫務人員一大難題,尤其在基層醫院,由于醫療條件限制,醫療技術的不足,患者健康意識及交通等限制,使眾多的猝死患者無法得到及時的就治,現就我院近2年接診的猝死搶救病歷進行分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共計22例,年齡33~68歲,男性9人,女性13人;既往冠心病史13人,高血壓6人,糖尿病4人,無相關疾病者5人;發病時間(指患者被發現呼之不應、口鼻無氣流,到入院時間)均<30 min,就診時均符合猝死判定標準:意識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神經反射消失。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嚴格按照《2005年心肺復蘇指南》進行復蘇操作: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面罩呼吸氣囊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接呼吸機;同時開通近心端靜脈通道2~3個,注射阿托品1 mg,每3 min 1次共三次,注射腎上腺素1 mg,每3 min 1次,直至搶救結束。持續心電監護,有室顫給予非同步電除顫。
1.3 判斷復蘇有效指標 ①按壓時能捫及大動脈搏動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膚等色澤再度轉紅③擴大的瞳孔再度縮小④出現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漸恢復,可有眼球活動,睫毛反射和對光反射出現,甚至手腳抽動,肌張力增加。
1.4 復蘇有效后給予腦復蘇及進一步生命支持。
22例中:自主心律恢復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復蘇中出現室顫12例,發生室性心動過速5例,除顫后復律16例,最多除顫6次;自主呼吸恢復16例,腦復蘇5例;復蘇后確診心肌梗死,給予靜脈溶栓3例,均再通;最終存活并能生活自理12例。
3.1 盡早現場實施CPR,是提高復蘇成功率的關鍵。本組病例心臟驟停發生在院外10例,院內2例,其搶救成功的關鍵在于現場120人員盡早實施了心肺復蘇。120急救系統應有充分的復蘇設備和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
3.2 人工呼吸及有效的持續胸外按壓是院內復蘇成功的常規手段及基礎。本組病例,胸外心臟按壓時間30~120 min不等,在配合人工呼吸下,恢復自主心律機率高。
3.3 盡早除顫,是復蘇成功的重要措施。本例心臟驟停者,復蘇中心電監護證實室顫,經直流電除顫成功,除顫電量為360J,最多電擊除顫6次成功。
3.4 改變ABC模式為CAB。實行CPCR(心肺腦復蘇)者,大都心跳停止后不久,隨之呼吸停止。隨著心臟復跳后多能恢復自主呼吸,因此強調在CPCR中心臟的復蘇是關鍵。當明確心臟已停跳后,應立即行胸部心前區拳擊后(現場無復蘇除顫儀時可用),進行有效心臟按壓,以最快速度使心臟等重要臟器得以供血供氧,然后開通氣道,進行人工呼吸。
3.5 確定心臟驟停的主要病因,并對其可逆因素進行特殊治療至關重要。本組病例為猝死患者,現場心跳呼吸停止,現場立即實施CPR,持續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心跳呼吸恢復,復蘇成功。在復蘇中進一步明確心臟驟停病因,并對其可逆病因進行治療,應進一步復習病史及做血清電解質,常規導聯心電圖檢查。在復蘇后心導聯有急性心肌梗死征象的患者,如果復蘇過程較短,且無其他禁忌證時,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本組12例患者恢復良好。
3.6 應重視超長心肺復蘇,超長CPR是指超過一般復蘇的時限而進行的長時不懈的努力。以往超過30 min即宣布死亡,若復蘇及時,可適當延長時間,已有報道心跳呼吸停止80 min復蘇成功病例。
3.7 腦復蘇應在CPR的同時進行。CPR的最終是腦復蘇,心臟驟停后的幸存者中,約20%出現持久性和不同程度的腦損害。因此CPR一開始,就應注意保護腦細胞,當時有效的腦保護措施主要是頭顱有效的冰枕、冰帽降溫。隨著心肺復蘇的成功予以脫水、大劑量激素和改善腦細胞功能藥,同時予以醒腦靜、納絡酮、腦細胞保護劑等,有條件者應進行高壓氧療法及亞低溫治療。
猝死心肺復蘇國內報道較多,但基層醫院成功病例很少,我院近年來加強急診力量,重視現場復蘇急救,猝死患者搶救有效率逐年提高,它標志著我院急救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
[1] 朱保鋒,陳建榮,劉步云,等.急診搶救205例猝死分析及預防探討.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02.
[2] 溫漢春,朱繼金.209例中青年院前猝死及復蘇狀況回顧分析,臨床薈萃,2006,06.
838200新疆鄯善縣人民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