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東
考生焦慮成因及及應對策略
孔祥東
中考、高考對于正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們來說,是他們生命歷程中一次最充分的能力展示,也是一次最殘酷的、最嚴峻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檢閱。大多數考生既期盼著,又興奮著,也有些緊張,有時會呈現出一種惶恐、焦慮等情緒方面的波動。我們說適度的緊張對考生來講是正常的,而過分緊張或過早興奮對考生來說都是不利的,由此呈現出坐立不安、心煩意亂、無所適從、注意力不集中、寢室難安,并逐漸泛化出神經紊亂,如肌肉緊張、僵硬、頭暈目眩、心悸氣促、口干出汗、便意增多等焦慮狀態。
1.1 社會因素 應試教育是學生產生緊張、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在,雖說是在提倡素質教育,但學校教育客觀事實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大量的作業、習題,排名次、爭高低,使得學生一直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中難以承受,長久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社會中存在的就業難題,對學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些影響。一系列考試中考、高考似乎關系到自己的一生,這勢必影響考生的心態,增加考生的焦慮心理。
1.2 家庭因素 父母或自己期望過高、心理耐挫力較差、被父母過度保護的學生,都是易產生考前焦慮癥的主要人群。許多并不富裕得家庭,為孩子上學傾囊而出,這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感到如學不好就對不起父母。許多家長把自己沒有機會受過高等教育的心態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承擔著自己與父母的雙重希望。但就個體而言,每個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當自己的能力與父母的希望相距甚遠時,就會心中緊張焦慮,擔心萬一考不好將會讓父母失望,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某些父母身上的考試前焦慮體現得甚至比兒女還明顯,家長的這種“考前焦慮癥”,勢必加重考生的考前焦慮。
1.3 個性因素 一個人焦慮與否與其人格特征有關。人格是在遺傳基礎上通過一定環境和所受教育的影響逐步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個人特點。由于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不一樣,其神經類型的強弱也不一樣,神經系統強型的人比較敏感,容易激動,較多地體現焦慮情緒。再者,有些學生長期處于不良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了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焦慮型人格”等。這種人遇到考試,尤其是重要的考試,就會緊張焦慮、心煩意亂、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很難順利通過考試。部分學生過度心理敏感,產生自卑心理,過低估計自己,使自信心消失。難以很好的適應考試過程,更不易接受失敗的結果,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甚至其他方面的心理問題。
2.1 接納自我 正確認識自我,才不會因為低估自己而喪失機會,也不會因為高估自己而陷入困境,要正確估計自己的學習水平能力,為自己定下一個較為現實的目標。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復習情況進行分析,了解自己的長處,找出弱點和漏洞,從而制定適當的考試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考試,要想辦法讓考生自己明白,各種考試不過是展示和檢驗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它們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往往是你越想專心經歷學習則越是容易開小差,越想不緊張卻越容易緊張,你越是過分想考好時,反而考不好,不特別在意成績者反而考的更好。在考試的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些與你的智力、客觀心理素質、考試時候的心理狀況、老師出題的偏好等客觀因素密切相關,不是主觀意識可以控制的,你只要做到不過分貪玩,注意掌握平時的學習技巧,在生理以及心理允許的范圍內不打疲勞戰,勞逸結合就可以考出你的真實成績來。
2.2 減少干擾 考生要認識到,當前面對的考試,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自己要有勇氣做下去,至于結果如何那是后話,我的基礎和實力決定了考試結果,我就是我,我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考試是對自己知識學習的客觀檢驗,該會的自己回答上,不會的也不指望上出現奇跡。自己只要是盡力了也就問心無愧;考試前不猜題,考試后不對題,既不沖刺、也不打疲憊站,機不苛求也不輕言放棄。考生家長不要給孩子提過高的要求;不要過分對孩子生活方面照顧;不要改變日常生活的作息習慣;不要過分干預孩子的日常安排,盡量不要陪讀,適當鼓勵,避免斥責、少些絮叨。
3.1 認知調控 改善認識方式和學會心理放松技巧。面對考試焦慮,最關鍵性的是要自助自救,絕不用“完了”、“我不行了”、“我糟糕透了”等這種消極的語言暗示自己;其次,消除大腦中的錯誤信息,不要被一兩次考試失敗和一兩科考試失誤所嚇倒,不要以偏概全,認為自己不行,而喪失信心;再次,適當減輕周圍環境的壓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中等強度的外界壓力下,一個人的學習、工作效率最好,壓力過低或者過高都會有許多的負面作用和不利影響。
3.2 自信訓練法 讓考生自我表達正常的情感與自信,養成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的習慣,認識到這種的消極的自我意識的不現實性和不必要性,對個人造成的危害,并明確采取的態度,使消極的自我意識得到扭轉,借以削弱或者消除考試焦慮,以增強、提高考試信心。
3.3 考前放松身心、宣泄壓力 當處于焦慮難擋的精神痛苦中時,考生需要以多種方式來宣泄自己的壓力與焦慮,可以找朋友、同學、老師、家長談心、說笑;可以適當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聽音樂、看電影等消減壓力。考試前緊張、焦慮會導致呼吸不由自主的加快,致“過度呼吸”;這時最有效、最簡單的就是努力調節呼吸頻率、深淺度,通過呼吸緩解焦慮,逐漸使心境平靜,使人鎮定下來。輕松愉悅的心情很有利于考試的發揮。
3.4 正常作息,保證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和強大的信心,是考試正常發揮的兩大法寶。挑燈夜戰,以犧牲睡眠時間去進行題海戰術是得不償失的。因此,考試前這段時間不應該開夜車。要明白題海浩瀚,你再做幾年也做不完。如果考生以前從來不開夜車,考前一段時間緊張得每天開夜車,作息時間不適應,反而會增加疲勞感。如考生長期開夜車,已經造成了身體疲勞、記憶力下降等負面影響,更應該停止開夜車,以保證充足睡眠為先。但也不能走另一極端,認為考前要松手大休,停止復習,專調心態,這也會適得其反。
考試焦慮使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真正做到心態平和,順其自然,快樂、健康成長,安全度過焦慮收時期,還需要學校、家長、學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130052長春市心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