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印華
病灶清除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15例
龔印華
目的探討病灶清除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應用病灶清除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15例。結果15例均獲隨訪,時間6~36個月,所有患者患處竇道閉合,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肢體功能恢復正常。X片示骨痂生長良好,無死骨形成,無一例復發。結論病灶清除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的療效確切,為臨床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法。
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負壓封閉引流
慢性骨髓炎治療周期長且易復發,是骨科治療上比較棘手的問題之一。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應用病灶清除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15例,療效確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慢性骨髓炎15例,年齡19~45歲,平均32歲;男11例,女4例;其中股骨骨髓炎3例,脛骨骨髓炎7例,肱骨骨髓炎4例,鎖骨骨髓炎1例;既往有外傷史或局部感染史,病程6個月至5年;病變部位均有瘺道,3例有較大面積皮膚缺損。X線檢查提示均有死骨形成。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清除病灶 骨皮質上開窗,敞開死腔,摘除死骨,打通髓腔,清除瘢痕和肉芽組織,鑿除骨腔邊緣硬化骨質,直至骨創面有滲血為止。內固定物引起的骨髓炎患者,取出內固定,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療,抗生素反復沖洗病灶。
1.2.2 持續負壓引流 根據創面大小裁剪VSD(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覆蓋或填充創面,必要時縫合VSD敷料與創緣,VSD敷料外覆蓋生物半透膜,通過VSD上的硅膠管連接負壓瓶,維持負壓持續引流。使用VSD的同時,隔天1次,使用碘伏灌洗。7 d左右,再次清創,更換VSD敷料,直到肉芽組織生長良好,細菌培養陰性為止,取出VSD敷料,12例直接縫合,3例植皮修復創面。對于3例骨缺損較大的患者,感染控制后3~6個月,取大小合適自體松質骨植入。
1.3 其他治療 術后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靜脈給藥2周后,改為口服用藥4周。
15例均獲隨訪,時間6~36個月,所有患者患處竇道閉合,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肢體功能恢復正常。X線示骨痂生長良好,無死骨形成,無1例復發。
慢性骨髓炎常繼發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或各種創傷和手術。病理表現主要為:骨組織中膿液、死骨、死腔及反應性新骨形成及竇道。慢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很多,目的均是將病變部位的死骨、硬化骨、感染肉芽組織徹底清除,恢復病灶局部血運,并最終達到消除死腔、控制感染的目的。
對于慢性骨髓炎來說,不徹底的清創是骨髓炎復發的重要原因。但對于感染嚴重的患者,即使徹底清除了局部死骨、壞死組織,也難免創面再感染。僅施行一次徹底的清創并不能有效控制感染。病灶清除術后,傳統的方法為外科換藥。頻繁的換藥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不需要經常更換敷料,可減輕患者痛苦,縮短病程,顯著提高治愈率,已在創傷骨科術后感染中得到廣泛地應用[1]。
負壓封閉引流裝置應用醫用泡沫材料 ①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通暢,保證了引流效果。②動物實驗已表明:負壓吸引能明顯提高創面微循環的血流速度,擴張微血管,從而增加創面血供;創面淋巴細胞浸潤消退較快,增生期膠原合成出現較早;負壓可縮小創面,加速死腔閉合,促進創面愈合[2]。③持續負壓引流能夠有效吸出創面滲出液、壞死組織和細菌等,使被引流區達到“零積聚”,使創面保持新鮮清潔狀態。④VSD作為載體局部應用抗生素,獲得良好效果。
國內外許多學者將VSD技術應用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療,均取得良好地臨床效果[3,4]。我科將該技術應用于臨床,治療1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取得滿意療效。
病灶清除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優于常規治療,其療效確切,為臨床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法。
[1]張玉富,孫旭,黃雷,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在創傷骨科術后感染中的應用.山東醫藥,2010,50(44):39-40.
[2]楊帆,胡嶄,白祥軍,等.負壓封閉引流對兔創面氧分壓及愈合的影響.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9):940-944.
[3]陳東,蒙家輝,張文作,等.持續負壓引流治療慢性骨髓炎23例療效觀察.中國臨床新醫學,2012,4(5):337-338.
[4]常炳營,李華貴,李宗一.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治療脛骨慢性骨髓炎.中國骨傷,2011,24(11):952-954.
463600 河南正陽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