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春 李金枝
宮腔鏡診治宮腔內妊娠物殘留62例臨床分析
晁春 李金枝
目的探討宮腔鏡對宮腔內妊娠物殘留的診斷價值。方法對62例流產后不規則陰道流血和(或)B超顯示宮腔內有異常回聲的患者行宮腔鏡檢查,觀察宮腔內情況。對單純妊娠物殘留患者行B超監護下刮宮術;刮宮失敗或合并其他異常者,B超監測下宮腔鏡電切術。結果單純宮腔內妊娠物殘留39例;合并宮腔粘連9例,子宮內膜息肉7例,子宮中隔4例,子宮黏膜下肌瘤3例。宮腔鏡檢查同時B超監護手術35例,擇期宮腔鏡電切27例。62例患者均治愈。結論宮腔鏡診治流產后妊娠物殘留具有直接,準確,有效,創傷小的優點,可作為診治妊娠物殘留的首選方法。
妊娠物殘留;宮腔鏡
宮腔內妊娠物殘留是流產后常見的并發癥,我院婦科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宮腔鏡診治62例患者,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2005年10月至010年12月在我院因流產后不規則出血和(或)B超檢查宮腔內有異常回聲患者62例,年齡20~35歲,病史2~13個月。62例中,早孕人工流產16例,早孕藥物流產35例,孕80余天行鉗刮術11例。其中28例均行1~2次刮宮術,B超檢查45例提示宮腔有不規則回聲。
1.2 方法宮腔鏡檢查前患者膀胱充盈以利于B超監護。檢查及電切時膨宮液均為0.9%氯化鈉液,手術器械為美國Stryker公司等離子宮腔電切鏡。術中行B超監護并測量殘留物大小。病灶組織送病理檢查。
2.1 宮腔鏡檢查結果宮腔形態正常合并妊娠物殘留39例,妊娠物殘留合并子宮中隔4例,合并宮腔粘連9例,合并子宮內膜息肉7例,3例合并子宮肌瘤。殘留物位于子宮底及宮角36例,左側壁9例,右側壁5例,宮頸內口處7例,2例位于中隔,1例位于粘連帶內,2例胎骨殘留,均位于子宮左側壁。
2.2 B超檢查結果45例B超檢查發現宮腔內不均質回聲,余17例同時行宮腔鏡檢查發現12例宮腔內點狀強回聲。
2.3 治療結果在B超監測下行宮腔鏡檢查同時刮宮手術35例;2例行胎骨取出術;25例發現宮腔內有其他病變,機化組織堅硬而刮宮失敗,擇期在B超監護下行宮腔鏡電切術。對刮出組織及切除物均進行病理檢查。62例患者均一次治愈。
2.4 病理結果胎盤絨毛10例,壞死機化組織15例,壞死蛻膜組織并機化組織18例,胎骨殘留2例,合并平滑肌瘤3例,子宮中隔組織4例,壞死蛻膜組織合并增生期子宮內膜3例,壞死蛻膜組織合并子宮內膜息肉7例。
2.5 隨訪情況所有病例均在術后2個月行宮腔鏡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修復良好,宮腔形態正常。
藥物流產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流產后有疏忽了B超復查,導致宮內殘留物不能及時處理[1]。如果合并子宮畸形,宮腔內病變給盲目刮宮帶來更大的難度。而盲刮對子宮出血性疾病診斷利少弊多,應慎用該診斷方法。佐滿珍等報道B超診斷宮內妊娠物殘留陽性率79.17%。提示了超聲檢查的局限性。宮腔鏡下手術在臨床上的開展,為宮內異物殘留的取出提供了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在B超監護下行宮腔鏡手術操作更安全,可明顯提高診斷率,達到對子宮出血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愈的目的,較單純的B超檢查更為直觀,可靠。
子宮中隔是最常見的生殖器畸形,因宮腔形態異常,容易導致刮宮失敗而形成妊娠物殘留。當妊娠合并黏膜下肌瘤、息肉、粘連時,宮腔形態發生異常,易致刮宮困難。宮腔鏡具有直觀,準確觀察宮腔病變,大體判斷病變的性質的優勢。在診斷和治療宮腔內各種病變,尋找子宮異常出血的原因時,宮腔鏡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安全的不可替代的檢查方法。宮腔鏡診治宮腔內妊娠物殘留,可明確其大小、形態、殘留組織部位,并且刮宮術后可再次鏡檢,以判斷刮宮是否徹底,即可保證手術質量,同時降低了子宮內膜損傷的程度。
由于B超的無創和對子宮內部結構的觀察明確,常用來做術中監護。在B超監護下進行宮腔內刮宮和電切,可以對手術過程和有無異常發生進行動態觀察,對預防子宮穿孔有良好的提示作用,保證了手術更加安全性。本組患者中有28例行宮腔鏡檢查前,已經行1~2次刮宮術,但因各種原因對宮內殘留組織未徹底清除。37例在B超監護下宮腔鏡檢查同時行手術,均獲一次成功。25例因合并宮腔內其他異常如宮腔粘連,子宮中隔等,在B超監護下行宮腔鏡電切治療,一次完成兩種手術,既減少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手術費用,減少了對子宮內膜損傷,并且給患者以后妊娠提供更多的機會。
宮腔鏡直視下診治宮腔內妊娠物殘留具有明顯的優勢,臨床上對流產后長時間陰道不規則流血的患者,醫生應考慮妊娠物殘留的可能,應常規行宮腔鏡檢查,以免延誤患者治療。
[1]王光偉,楊清,王玉,孫蓓.電子宮腔鏡檢查子宮不正常出血患者1478例分析.中國內鏡雜志,2007,13(9):965.
463000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