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延猛
低平齒槽嵴下頜總義齒修復的臨床治療觀察
顧延猛
目的探討低平牙槽嵴下顎總義齒修復的臨床療效。方法對55例下頜牙槽嵴嚴重吸收的下頜總義齒,按照三級標準進行評判觀察療效。結果靜止發音后,可正常進行咀嚼運動者25例,為I級標準,占所有病例45.45%。偶發脫位,咀嚼、吞咽尚正常,發音無礙患者26例,定義為Ⅱ級標準,占47.27%。無論是咀嚼,吞咽還是發音都頻有脫位現象出現的患者占4例,評級達到Ⅲ級,越占7%。結論對低平齒槽嵴下頜總義齒修復,從基托的密合和伸展,到牙合面的高度與排列,舌的運動情況以及磨光面多方考慮嚴格掌控,對義齒穩定性的加強和義齒固位力的提高有著綜合的關鍵作用。
低平齒槽嵴;下頜總義齒;修復
1.1 研究對象自2009年以來我院收治的對低平牙槽嵴下顎總義齒修復55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為71.5歲。治療之后對患者進行為兩到三年的隨訪。
1.2 本項研究的主要納入標準為[1]:嚴格按照患者牙槽嵴的吸收程度進行分類選擇:其一,全口無牙的患者;其二,最后一顆牙至少缺失為2年以上的患者;其三,下頜牙槽嵴吸收較為嚴重的患者;其四,下頜原齒嵴部被唇頰側以及口底所突出的軟組織替代的患者;其五,牙槽嵴萎縮成凹陷面的患者;沒有出現較為明顯的骨尖或骨隆突壓痛的患者。牙槽嵴上部分留存3~5 mm的患者為16例,有牙周病史的患者為13例,上下頜存留數顆殘根的患者為27例,所有的研究對象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前伸牙合咀嚼運動的習慣。
1.3 方法在為患者進行較為常規的口腔檢查之后,運用口鏡探查患者的口腔至其舌根后緣區,檢查的具體內容為觀察患者下頜牙槽嵴是否有骨隆突或異常表現,觀察其口底軟組織退讓程度的具體情況以及黏膜彈性的狀況。曾在其他醫院做過低平牙槽嵴總義齒修復失敗的患者18例,從未做過修復的患者37例。
1.4 對義齒的評級[2]:一級:患者在靜止發音以及咀嚼運動等狀態之下,下頜的總義齒均沒有出現脫落的現象,而患者在大開口、說話以及進食的情況下也沒有脫位和松動的情況出現。患者的下頜義齒在取下的時候具有較為明顯的吸附力,其自我感覺較為良好,可以長時間的戴用;二級:患者的咀嚼功能可以正常的行使,且其吞咽發音等也沒有顯著的障礙,然而,在患者打哈欠或者咀嚼食物的時候偶然會有義齒脫位現象的出現,導致了患者食物的碎屑大量的殘留在其基托組織面。患者的義齒在用餐之后需要進行較為詳細的清洗,在患者正常進餐的時候戴用即可;三級:當患者大張口、吐痰以及咀嚼食物的時候,其下頜義齒經常出現脫位的現象,且其沒有基本的吸附力,固位效果較差,其基本的咀嚼以及語言功能均無法正常的行使,患者不能夠經常戴用,需要選擇性戴用。
在患者佩戴之后進行隨訪的兩到三年的時間里55例低平下頜牙槽嵴病例中,通過修復達到一級標準、二級標準以及三級標準的患者分別為25例、27例以及3例,臨床中將義齒修復水平為三級標準的義齒視為修復失敗。對曾修復過低平牙槽嵴病例使用過總義齒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較為詳細的觀察與分析,在一般的情況下,對于初次佩戴新義齒的患者而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來適應義齒。在本項研究中,有32例患者在佩戴之后的2年才進行基托墊底的相關處理。在患者義齒的加強邊緣進程封閉的同時又顯著的增大其固位力,其牙槽嵴的具體吸收情況無顯著性變化,所有的義齒均能夠正常使用。
患者義齒功能性基托的密合程度以及伸展程度均會對患者的固位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其具體的影響可以總結為如下:在臨床中為患者取初模的時候,應該將印模材料盛滿在較為合適的下頜托盤之中,其最大程度的為患者取得相對清晰而能夠延伸到邊緣的義齒模型。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雖然操作者能夠得到邊緣伸展相對較大的模型,但是,舌體口底在不斷擠壓的狀況下,其正常的生理狀況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基于此,無論在初模還是在終模的取得時,在調拌印模材料的時候都應該遵循稍軟勿硬的基本原則,只有在這樣原則的情況下才能夠使壓力和平衡力達到適度,從而獲取到最為合適的邊緣延伸。在整個操作的過程中,醫生應該適時的叮囑患者進行必要的舌體綜合運動。此外,患者的舌側邊緣與唇頰側邊緣比較前者的整塑相對較為復雜與困難。這不僅要求口腔科醫生能夠在臨床中充分的了解并掌握患者舌在不同狀態下運動時對口底黏膜及其系帶活動的特定規律,還要求口腔科醫生具有良好的印模能力。當患者在進行正常的咀嚼活動時,其舌體必然左右擺動,此時,其這種作用擺動的運用將牽扯系帶和口底黏膜的活動,而此時患者的口底黏膜將呈現出弧形上升的趨勢,543~545之間是這一區域的主要集中區域,口底黏膜的弧形上升程度隨著舌體擺動幅度的增大上升也越高。當患者的舌體前伸或卷縮的時候,其口底黏膜將會按照由后至前的順序普遍上升,而且這種上升將主要集中于321~123之間,患者的舌體前伸或卷縮的程度越大,其義齒的固位效果就會越差,反之亦然。印模功能性整塑時舌體的活動范圍參考標準可以定為,舌的前伸范圍不得超過唇紅部,而舌體的左右擺動幅度也不能超過后牙弓的寬度。患者在初戴義齒的階段應盡量避免做出用舌添唇、吐舌以及使用舌頭清掃唇頰側食物殘屑等動作。與此同時,患者應該在不影響基托密合伸展固位功能穩定性的情況下,應該對操作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即將義齒基托外形做的精致玲巧與美觀。
患者下頜義齒的排牙以及牙合面的高度均會對患者義齒的固位產生一定的影響,其具體的影響如下:嚴重吸收的下頜牙槽嵴將會導致患者牙合面過于低平,而這種牙合面的低平在患者進行咀嚼的時候則無法抵抗義齒前伸以及側向滑動。同時,患者的義齒會伴有由后至前的上升曲線,因此當患者使用義齒進行用力的咬合時,其下頜基托將會不斷得向前滑動,且在前方出現不斷向上翻轉的脫位現象。在患者義齒的修復過程中,應該對患者出現的之中情況進行較為及時的修復。在為患者進行排牙的時候,應該將咬牙合力集中在其雙側的第二前磨牙以及第一磨牙區域,從而有效的防止患者義齒由于過度的后方受力(第二磨牙)而產生的義齒向前滑動的危險。在為患者進行下切牙的排列時,應該將其上切牙充分離開1 mm,僅在下頜前仲時切緣才與上切牙進行接觸即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下頜齒槽嵴前面出現的壓痛[3]。
綜上所述,低平齒槽嵴下頜總義齒修復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是否能夠制得良好的印模,保證基托的質量。這就需要牙科醫師對舌體運動情況熟悉掌握,同時了解各種因素對義齒固位的影響。
[1]韓長安,金英哲.低平齒槽嵴下頜總義齒修復的臨床治療體會.吉林醫學,2011,(11):355-356.
[2]孫建鵬.低平牙槽嵴總義齒修復50例分析.菏澤醫專學報,2001,(03):277-278.
[3]江繼強.舌與下頜總義齒穩定性的關系探討.上海口腔醫學,2001,(02):94-95.
低平齒槽嵴疾病多是因為長時間缺牙未及時修復義齒或不當的義齒修復,造成牙槽嵴的重度吸收所致。這種臨床癥狀在臨床中經常出現,且對患者的低平牙槽嵴總義齒進行修復后固位較為困難,故而,探索低平牙槽嵴下顎總義齒修復的臨床療效對于現代的臨床醫學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73000河南省南陽市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