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張小濤 張鑫
靜脈應用胺碘酮治療成人心臟術后心律失常58例療效分析
李宏偉 張小濤 張鑫
目的研究鹽酸胺碘酮(可達龍)靜脈應用對心臟體外循環手術后心律失常發生率及對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以胺碘酮治療的心臟術后心律失常58例。本組均為成年患者,年齡18~76歲,入院后經明確診斷、充分術前準備后行心臟手術,術后1 h~39 h出現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45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13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予心臟復蘇,成功后給可達龍75~150 mg靜脈推注一次,15 min推完。可達龍600 mg稀釋至50 ml靜脈泵入。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用法同前。用藥的同時監測有創動脈壓、心率、中心靜脈壓、指脈氧飽和度、電解質,必要時檢測左房壓,并定時檢查動脈血氣。結果45例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29例轉為竇性心律,12例心室律控制,4例加用β受體阻斷劑后心室律控制;13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例未再發作,3例再發短陣室速經加大胺碘酮用量后控制,2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復發作,經搶救無效死亡,總有效率88.7%,所有患者無嚴重的相關并發癥。結論鹽酸胺碘酮靜脈應用對心臟手術后心律失常的治療安全有效。
心臟手術;可達龍;心律失常;死亡率
心臟手術后心律失常比較常見,且往往頻發、復雜,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危及患者生命。及時的控制心律失常可使這部分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得到迅速的穩定,從而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及死亡率。本文通過臨床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靜脈應用胺碘酮治療心臟手術后心律失常治療的療效及其安全性進行初步的探析。
1.1 一般資料 本組58例均為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進行手術、術后發生心律失常的成年患者,年齡18~76歲,其中室上性45例(房顫34例,陣發性房速8例、房撲3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13例(室顫6例,持續性室速7例)。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常規查肝功能、心電圖、X線胸片及心臟超聲。經明確診斷、充分術前準備后行心臟手術,術后1 h~39 h出現快速心律失常。對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予心臟復蘇,復蘇后首劑給可達龍3~5 mg/kg加生理鹽水稀釋后10 min內注入,隨后以可達龍600 mg稀釋至50 ml、1.0~1.5 mg/min靜脈泵入維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滿意,可每隔30 min再靜脈推注75~150 mg追加負荷量,原則上24 h總量<1200 mg。能口服的患者靜脈用藥同時開始口服600 mg/d,1周后減量至400 mg/d。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用法同前。所有患者同時糾正電解質、內環境紊亂、排除手術的因素,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利尿劑、強心劑及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必要時以呼吸機維持呼吸穩定
1.3 觀察方法 監測有創動脈壓、心率、中心靜脈壓、指脈氧飽和度、電解質,必要時檢測左房壓,并定時檢查動脈血氣、心電圖,對清醒、不帶呼吸機的嚴密觀察有無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不適。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室上性心律失常24 h內轉復為竇性心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24 h內未再發作;有效: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48 h內轉復為竇性心律或心率減慢;惡性室性心律失常24 h內未再發作,但仍有頻發室性早搏、短陣室速等表現;無效:室上性心律失常無轉復或心率無減慢,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復發作。
本組58例顯效37例,占63.8%;有效15例,占25.9%;無效6例,占10.3%。總有效率88.7%。
胺碘酮為苯呋喃衍生物,是多通道阻滯劑,可表現出Ⅰ~Ⅳ類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是廣譜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通常被歸入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且毒性低、安全范圍大,可用至1.8 g/24 h,直至總量10 g[1]。它的作用包括:①輕度阻斷鈉通道,作用于通道失活狀態。特點是心率快時阻滯作用強,但沒有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所特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②阻滯鉀通道。可以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延長2相平臺期、復極時間及不應期。③阻滯L型鈣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極和延遲后除極。④非競爭性阻斷α受體和β受體,可以減慢竇性心律,減慢心房、房室結和房室旁路的傳導;直接作用于冠脈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脈流量;可以降低主動脈壓和外周阻力,可減輕心臟后負荷。⑤調節缺血心肌細胞內能量代謝;減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壞,保護細胞膜和細胞器結構和功能完整;清除自由基,對抗脂質過氧化,有很好心肌保護作用。⑥某些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與胺碘酮的抗甲狀腺作用有關。
心臟手術后發生心律失常比較常見,產生原因復雜,往往心律失常類型多、頻發、易向惡性轉化、對血流動力學影響明顯,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惡化、危及患者生命。及時的控制心律失常可使這部分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得到迅速的穩定,從而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及死亡率。國內外大樣本的研究表明,做為一種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對心臟幾乎沒有負性肌力作用,可用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顯著降低心律失常相關的死亡率[2]。對心臟術后的患者來說,靜脈用胺碘酮起效快,可迅速控制心律失常、糾正心律失常導致的血流動力學紊亂,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對血流動力學穩定者,藥物復律應首選胺碘酮,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心律失常有助于電復律后竇心律的維護[3]。尤其對心臟手術后室性心律失常來說,往往隨患者總體病情的改善心律失常多不再發作,而不需要長期抗心律失常治療,相應的也增加了治療的安全性。本組患者靜脈用藥過程中無明顯心功能惡化、肝肺毒性、甲狀腺功能損害情況出現,總有效率達88.7%,提示心臟手術后靜脈應用胺碘酮安全有效。
[1] 方圻,高潤霖,胡大一,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指南(2008).
[2] 李庚山.胺碘酮臨床應用的歷史和現狀.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1,15(5):2911.
[3] 李莉.心臟外科手術后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7,21(1):11-13.
471039 洛陽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