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秋 馬杰
放射性膀胱炎藥物灌注的護理體會
張麗秋 馬杰
目的觀察藥物膀胱灌注治療放射性膀胱炎的臨床療效,并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護理。方法為患者行留置導尿,應用顛茄酊、地塞米松、慶大霉素、利多卡因進行膀胱灌注2次/d,連續10 d為1療程。結果經治療患者尿急、尿頻、尿痛癥狀減輕,血尿消失。結論藥物膀胱灌注治療輕、中度放射性膀胱炎效果明顯、安全可行,全面、細致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
放射性膀胱炎;膀胱灌注;護理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惡性腫瘤患者放療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左右[1]。放射性膀胱炎的發生與放射總劑量、放射治療技術及個體放射敏感性差異直接相關。主要表現為肉眼血尿,常伴有膀胱疼痛、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我科對2009年~2011年收治的24例宮頸癌放療后出現輕、中度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使用顛茄酊、地塞米松、慶大霉素、利多卡因進行膀胱灌注,并進行全面、系統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24例均為女性,年齡35~62歲,平均年齡(48.6±2.7)歲。所有患者均為宮頸癌行直線加速器外照射加腔內后裝放射治療。放療結束至出現血尿時間為11個月至6年,平均2.9年。所有患者凝血酶原和出、凝血時間均正常。主要臨床表現為無痛性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癥狀;膀胱鏡檢查見黏膜糜爛及出血灶,排除腫瘤復發或其他惡性病變,確診為輕、中度放射性膀胱炎。
1.2 治療方法為患者行留置導尿,排空尿液后,將生理鹽水30 ml、顛茄酊0.5 g、2%利多卡因5 ml、慶大霉素16萬U、氟美松5 mg混合后緩慢注入膀胱內,盡可能長時間地保留膀胱灌注,2次/d,連續10 d為1療程。
1.3 療效評價治愈:尿色清亮,無肉眼血尿;緩解:治療后血尿程度減輕;無效:治療前后血尿程度無變化[2]。
1.4 結果經治療1療程后,治愈14例、緩解8例、無效2例;緩解患者繼續行膀胱灌注治療1療程,無效者行經尿道電凝治療,后均達治愈。
2.1 全身支持療法的護理指導患者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鐵劑的飲食。根據醫囑靜脈或口服抗生素以預防泌尿系感染的發生,監測血常規、尿常規的變化情況,血尿明顯者靜脈應用止血藥,同時口服新安絡血片、血竭等,若Hb<70 g/L給予輸注新鮮血。
[1]殷蔚伯,谷銑.腫瘤放射治療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925-926.
[2]趙振理,孫光,王靖宇,等.治療放射性膀胱炎出血44例體會.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5:229-230.
264300榮成市人民醫院
2.2 尿管的護理嚴格遵守導尿及留置尿管的操作程序,嚴格無菌操作,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每天更換尿袋一次、會陰部護理2次,每周更換導尿管一次,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在1000 ml以上,保證引流袋的位置和引流管的通暢,引流袋的位置不高于膀胱,避免尿液倒流,逆行感染。
2.3 膀胱灌注的護理每次治療前排空膀胱,確認尿管在膀胱內,將藥液經尿管全部注入膀胱內,注入20 ml空氣并抬高尿管末端,避免藥液殘留在尿管內并使膀胱壁擴張,有利于藥液與膀胱黏膜充分接觸。灌注后囑患者變動體位,由平臥-左側臥-右側臥-俯臥位,每種臥位15~20 min,交替進行,使藥液與膀胱黏膜完全接觸,保留藥液2 h以上,從而充分發揮藥效。
2.4 心理護理宮頸癌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問題,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放射性膀胱炎等副作用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詳細介紹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預防處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除做好日常護理,更要在工作之余多與患者及其家屬聊天,讓他們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她們的關心,爭取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對治療、護理的配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通過認真細致的治療和全面、系統的護理,24例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癥狀明顯緩解,病情好轉出院。隨訪23例情況良好、生活自理,1例因膀胱轉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