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急性胃穿孔屬于臨床普外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多見于中老年患者,臨床上通常所說的胃穿孔包括潰瘍性穿孔、癌性穿孔、外傷性穿孔。曾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患者也容易感染急性胃穿孔。患者發病時往往有上腹部膨脹,惡心,常伴有反射性嘔吐,全腹壓痛等癥狀。一般而言,患有此病的患者要盡早治療,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患者有可能發生全腹膜炎及休克,嚴重者甚至死亡。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04年1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資料來源于2004年1月到20l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3~77歲,平均(41.5±3.0)歲;其中有潰瘍病史的患者為46例,其余l4例無潰瘍病史或者有病史患者不知情。
1.2 臨床表現 60例患者全部表現為噯氣、反酸、惡心嘔吐,同時伴有全腹部壓痛,腹部劇烈疼痛;大部分患者有脈搏加快、面色蒼白,冷汗較多,四肢發涼的現象;甚至有部分患者明顯感到心口窩部有持續性劇烈刀割樣疼痛;所有患者均進行X線透視檢查確診。
1.3 手術治療方法 住院后根據患者的病情、X線透視圖、患者年齡等因素選擇合理的手術安排。術前嚴禁飲食、同時進行胃腸減壓、抗休克治療。在常規治療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36例進行單純穿孔修補,4例進行二期根治手術,20例胃大部切除。
穿孔原因分析,酗酒8例,單純潰瘍誘發22例,癌腫誘發6例,外傷性穿孔10例,飽腹穿孔12例,無明顯原因2例。穿孔部位:胃大彎23例,胃小彎26例,胃竇11例,在進行手術中得到腫塊范圍大概為3×3×3 cm~5×5×5 cm之間,穿孔直徑平均約為0.5 cm。
手術治療后,治愈59例,治愈率約為98.5%,死亡1例,該例患者的死亡原因為癌細胞擴展到肺部,手術無法切除所有癌細胞。6例胃癌穿孔的患者術后證實高分化合并潰瘍病1例,中、低分化腺癌1例,沒有繼續分化型腺癌3例,黏液癌1例。在術后出現切口感染2例,腸梗阻8例,腸間膿腫6例。
本文結論顯示,胃穿孔的誘因,以潰瘍多見,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遺傳因素,飲食習慣是造成胃潰瘍的主要原因[1]。在60例患者中,單純胃潰瘍誘因為22例,占到三分之一,喝酒與飽腹穿孔的患者中,均有胃潰瘍的病史,所以估計胃潰瘍占到了胃穿孔誘因約三分之二。這一點建議人們在平常的飲食中要特別注意不吃高鹽、油炸、熏烤以及粗糙食物等。
胃穿孔一經確診后,必需及時治療以減少病情進展及并發癥發生,有關于急性胃穿孔目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二種方式[2],而目前流行的觀點認為外科手術治療是急性胃穿孔的最佳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時間應盡早,有文章中顯示[3]如果患者腹腔感染嚴重且就診時間超過12 h,中毒性休克、腸粘連、腸梗阻等手術并發癥將明顯增多。治療急性胃穿孔傳統的方法是進行穿孔修補術,穿孔修補術操作簡單,創傷小,對患者的胃部及十二指腸部分解剖結構并不進行任何改變,可以使患者的創傷降到最低。而對于癌性穿孔、胃部損傷嚴重者,建議采用胃大部切除術。
綜上所述,對患者的早期檢查,以及及時確診,是提高潰瘍病急性穿孔治愈率的重要環節。但是關鍵還是要保持胃部的健康,平時養成自我護理及調養的習慣,有潰瘍史的患者平時嚴禁飲酒,同時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飲食譜,這樣才能有效的降低胃穿孔的發病率。
[1]文英.胃癌急性穿孔27例診治體會.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10).
[2]李軍作.急性胃穿孔的臨床治療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1,8(8):256-247.
[3]楊連粵,楊治力.今日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適應證和手術方式.腹部外科雜志,2002,15(6):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