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雪 陳雪功 池建淮 徐國龍
中醫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問題分析和對策的研究
張瑞雪 陳雪功 池建淮 徐國龍
如何開展《中醫內科護理學》教學關系到中醫護理教育質量高低的問題,關系到是否能夠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護理人才問題。我們必須對中醫內科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改革,以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中醫內科護理學;教學;問題;對策
1.1 內容局限,方法單一 中醫內科護理學教材[1]包括37個病證,涉及的知識面局限性很大,不能將臨床病證復雜表現及各種行之有效的醫護方法都加以敘述,而教學多采用灌輸性講授教學法,形式單一,且不能結合臨床實踐將理論深化,使學生覺得課本的理論與實際較遠,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意識,造成學生臨床思維較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常常出現高分低能的局面。
1.2 教材編寫混亂,課程安排欠妥 目前,《中醫內科護理學》課程使用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1],在內容編寫上將現代護理學的護理程序理論結合到中醫護理理論之中,對于中西醫內科護理學理論的互相結合作了大膽探索與嘗試,值得肯定,但尚有不足之處。如教材并沒有將護理程序恰當地滲透到中醫護理理論中去,使得中醫辨證施護的思想不能完整地體現,教師在講授時不知按照那一種理論的思維方式去講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中醫內科護理學》是臨床課程,涉及中西醫基礎、臨床諸多學科,而目前課程安排(在二年級)與這些課程同步,甚至滯后,導致學生理解程度相對較差,難以掌握教學內容。加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隔時間較長。因而學生到了醫院后出現了難以適應臨床工作的局面。
2.1 擴展教學內容 鼓勵學生了解中醫學發展史,以及歷代醫家的學術思想和醫護技術,繼承傳統醫學文化和中醫護理理論的思維方式;教師要給學生介紹一些知名專家治療、護理經驗,還應在講授過程中穿插一些現代中醫臨床護理研究的新進展、新技術、新方法,開闊學生的視野,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2.2 改進教學方法 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①用提問方式啟發學習思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穿插采用一些提問,提問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②以多媒體方式做到形象直觀、生動。③采用病例導入培養學生能力:病例導入式教學(case base study,CBS)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2]”,目前這種教學方法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中已作為常規教學法[3]。
2.3 突出辨證施護,理論結合實際 中醫講究辨證施護,而現代護理按照護理程序(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進行。教材的編寫應將現代護理程序的引入放在疾病的每一個證型中,更好地體現中醫辨證施護的思想,達到中西護理理論完美的結合。另外,應根據教學的要求建議學校有關部門適當調整課程安排,課堂教學應與臨床教學穿插進行,盡可能讓學生較多地接觸臨床。
2.4 病例導入式教學的應用
2.4.1 課前準備 圍繞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選擇典型的病例。課前一周把病例資料和問題發給學生,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相互討論,得出可能答案。
2.4.2 課堂教學 首先可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典型病例,并提出問題。然后分小組進行。學生為主體,模擬醫護人員的臨床思維和處理患者的程序,抓住病例呈現出關鍵問題,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此過程是CBS教學法的主要環節。
2.4.3 歸納總結 教師對討論過程進行總結,指出學生在討論中出現的亮點與不足,分析病例的要點與難點,推斷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2.4.4 應用效果 我校護理專業本科二年級共有12個教學班,《中醫內科護理學》部分章節教學采用CBS教學法。95%以上學生表示該教學法實施過程鍛煉了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獲取資料信息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個人綜合能力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對CBS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表示滿意,形式樂于接受。
總之,《中醫內科護理學》教學要適應教學目標的轉變,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探求科學的教學模式、合理調整課程設置等具體措施是教好《中醫內科護理學》、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關鍵。
[1] 徐桂華.內科護理學(上冊).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3.
[2] 任延明,喬曉鳴,任世存.中醫內科學中PBL病案分析課的應用.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3):176.
[3] Novick LF.Introducing a case-based teaching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ve medicine education.Am J Prev Med.2003,24(4 Suppl):83-84.
230038安徽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