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倫平
(中共長豐縣委,安徽 長豐 231100)
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促進長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夏倫平
(中共長豐縣委,安徽 長豐 231100)
近年來,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簡稱“兩新”組織)發展迅猛,已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皟尚隆苯M織的快速崛起,開辟了黨建工作的新領域,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課題,也成為黨的建設的一塊重要新陣地。黨的十六大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職責任務寫入了黨章。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抓緊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加大在中介機構、協會、學會以及各類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力度,積極做好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工作”。近年來,長豐縣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在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創新黨建模式、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工作機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一五”時期,長豐縣積極推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農村產業協會建設和非公企業發展中的堡壘作用,實現了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人民群眾受益的“三贏”效果。目前,全縣共有“兩新”組織2711個,其中新經濟組織2322個,在崗職工77900人,黨員數2120人,已成立黨總支或黨支部180個;新社會組織389個,在崗職工80000多人,黨員數1334人,已成立黨支部53個。
(一)健全黨建工作方法。我們按照“以塊劃分、明確任務、責任到人、分塊落實”的基本思路,通過“單獨組建、掛靠組建、聯合組建”等形式,共建立“黨員服務點、黨建工作聯系點”36個,指導和幫助“兩新”組織組建黨支部,使“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覆蓋到縣內所有“兩新”組織。
(二)健全黨建工作模式。一是“支部+協會+基地+農戶”模式,提升黨組織凝聚力。通過大力建設專業協會、種養基地等農村經濟專業組織,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截至目前,已先后建立了一批如長豐縣草莓協會、下塘鎮龍蝦協會、楊廟鎮陶店養雞協會等具有影響力、帶動力的新社會組織。二是“黨企互動”模式,調動企業黨建積極性。通過“領導聯系”、“選派指導”、“鄉鎮助建”等途徑,本著“指導不包辦、參與不干預、建議不決策”的原則,加強領導干部聯系企業、指導企業黨建工作,提升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的作用,提高企業決策科學性。目前,全縣共建立企業領導干部聯系點334個。三是村企黨建結對“1+1”模式,夯實黨建基石。按照“自愿、互利、合法、實效”原則,通過產業帶動、村企組織共建、企業幫扶參與等形式實現黨建雙向帶動,在村企之間建立有組織、常態化的黨建工作聯系,逐步形成“以企帶村、以村促企、雙向合作、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達到“創先爭優、夯實基層、推動發展、構建和諧”的目的。目前,全縣共有46家規上企業與46個村(居)黨組織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書,企業566名黨員與農村貧困農戶建立幫扶關系。
(三)健全黨建工作機制。一是健全黨務干部隊伍保障機制。近年來,長豐縣通過領導聯系點、選派優秀年輕干部掛職、聘用大學生村官和派駐黨建工作聯絡員等方式培養壯大“兩新”組織黨務干部隊伍。目前,已向全縣“兩新”組織輸入黨務工作者500多人。二是建立“黨內關愛激勵機制”。建立“兩新”組織困難黨員數據庫,設立黨內關愛基金,在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精神上激勵、物質上幫扶,幫助困難黨員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增強黨組織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三是構建黨建考評獎勵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會同工商、發改、農委、財政等涉農、涉企部門,每年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進行一次考評,對考評優秀企業給予表彰獎勵,并將考評前三名的企業樹立為典型,在全縣推廣經驗。
(四)健全黨建工作制度。建立聯絡員制度,實現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指導和領導;建立黨員信息庫制度,對黨員實行網絡化動態管理,及時掌握黨員的流動情況;建立黨員培訓教育制度,堅持“黨員優先、支部帶頭、組織領導”的培訓方針,對“兩新”組織黨員和職工進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制定黨員組織關系接轉管理制度,確保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適應黨員的多方位流動的態勢;建立流動黨員日常管理臺賬,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條件。這些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既促進了 “兩新”組織的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又實現了 “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與“兩新”組織經營發展互相促進。如安徽雙豐建設集團以黨建工作為企業發展突破點,不斷加強黨建制度建設,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目前,該企業年產值超過6億元。
從總體上看,我縣“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部分“兩新”組織黨組織發揮了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但與“兩新”組織迅猛發展的形勢相比,我縣“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黨員數量少,發展黨員難度大,制約“兩新”組織經濟發展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黨員結構相對復雜,黨員教育管理難度較大,制約“兩新”組織決策力和創新力?!皟尚隆苯M織黨員中,農村黨員多,流動性大,教育管理難度較大,不能系統地學習理論,影響企業的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三是黨組織的地位難體現,作用發揮比較難,制約“兩新”組織黨建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黨建工作保障機制不健全,黨建責任制落實比較難,制約“兩新”組織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
未來五年是長豐黃金發展期,加快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我們將緊緊抓住合肥向區域性特大城市邁進的歷史機遇,以“跨越趕超,富民強縣”為主題,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8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一番,實現“全市爭先進,全省爭一流,全國爭百強”的目標。“兩新”組織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力量,只有加強并重視其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兩新”組織發展的“加速器”和穩定的“調節器”作用,提高“兩新”組織黨建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圍繞一個目標。通過三年的努力,力爭規模以上 “兩新”組織黨組織基本實現全覆蓋,“兩新”組織黨組織組建率達到50%,努力實現“運行機制不斷完善、黨建功能持續強化、組織建設明顯加強”的總體目標,建設一批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的黨組織,造就一支組織信任、群眾公認、業主歡迎、充分發揮先進性的黨員隊伍,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把握兩個趨向。一是“兩新”組織將長期快速發展;二是“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將長期存在?!皟尚隆苯M織產生于市場、生存于競爭、發展于效益,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其固有的逐利性、變動性和復雜性等特征,將給黨建工作帶來長期的挑戰。積極探索符合“兩新”組織黨建的規律,在樓宇、園區、開發區等“兩新”組織集中的區域,加大黨建宣傳力度,派出黨建指導員,提高其加強黨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力爭到2013年“兩新”組織黨員占從業人員的比重由目前的2%提高到5%以上。
(三)注重三個同時。一是在抓組建黨組織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既推動黨組織“量”的進一步擴張,更實現黨組織“質”的提升,以黨組織的“有為”實現 “兩新”組織的“有位”。二是在整體推進的同時,更加注重分類指導。既要把握“兩新”組織的共性特征,堅持整體推進,更要根據新社會組織和非公經濟企業的特點,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區情況,加強分類指導,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在實踐探索的同時,更加注重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用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黨建理論去指導新的實踐、更加科學和規范的黨建制度去拓展新的成果。
(四)突出四個制度。一是健全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組織部門牽頭,工商、農委、發改、財政等涉農、涉企部門共同參與建立“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研討解決有關問題。二是健全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加大指導和幫助力度,增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健全黨建指導員和聯絡員選派制度,在“兩新”組織中廣泛開展“把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技術骨干”的“雙培”活動。四是健全“兩新”組織基礎制度,不斷完善黨支部 “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發展黨員”、“教育培訓”等相關制度。
扎實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既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又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十二五”時期,我們將緊緊圍繞發展這一中心任務,不斷鞏固和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成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持續擴大組織覆蓋面,增強組織凝聚力,提高組織戰斗力,為實現“進軍全國百強縣”的目標提供強大的組織保障。
2012-01-26
夏倫平,中共長豐縣委副書記、縣委黨校校長。
李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