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南京市大力推廣“淮安模式”、“建業模式”和“仙林模式”三大社會管理模式,推動社會共治。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推行“淮安模式”,即黨政齊抓共管、明確評估標準、規范評估流程、嚴格問責制度、建立多元評估機制。南京市突出了要求組織專家、穩評員及屬地群眾對評估事項進行聽證和論證,并要求發改委等重點部門,將“穩評”作為本條線行政許可審批工作的必備條件。
社區扁平化管理推行“建鄴模式”,即構建“一委一居一站”:社區黨委、居委會、社區管理服務站。具體就是區委直管社區黨委書記;社區經費由區財政直撥;進入社區的公共管理與服務項目做到任務、經費、人員和服務“同步下放”;區委將社區各類人員的考核權下放社區。在此基礎上,南京市增加了“一辦”即綜治辦,負責綜合治理與和諧穩定。
轄區網格化管理推行“仙林模式”,即把轄區劃網分格聯動管理。其做法將街道劃分為多個網格,每人負責一個小網格,聯合完成包括城市管理、公安聯防、流動人口管理等10項職責,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實行這項制度的關鍵在于嚴格明確責任、落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