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世華
(武漢市第一輕工業學校,武漢 430050)
多媒體網絡教室是利用最新的計算機技術,面向教育領域,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學提供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內容、輔助學習工具以及交流通訊工具,把影視、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和文字等信息,實時、動態地引入教學過程,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良好的技術基礎。現在教學中有很多老師喜歡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擺脫了一塊黑板和一根粉筆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擴大了教學展示的范圍,豐富了課堂。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反映在多媒體教室沒精神,一去就想睡覺,沒有學到什么。老師也反映上課的效果不好,學生不好好聽,課堂紀律不如在教室。軟件課程甚至于說是多媒體的課是白講的,到了上機的時候又的重新講一遍,否則學生就不會做。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實踐體會、經過和學生交流,和老師探討,對于這一現象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以幫助教師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氣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1 多媒體教學不利于課堂師生情感的交流 由于硬件問題,電腦展臺通常在角落里,教室正前面留給了投影屏。老師為了操作電腦,在坐下來以后學生幾乎是看不到老師的,同樣,老師也無法看到全部的學生。這樣在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個操作者,完全沒有了傳統教育中的管理學生的角色。在教學中“言傳”和“身教”是不可分割的統一。可是對于陷在角落里上課的老師,學生往往只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很容易感覺被忽視,覺得老師離自己很遠,覺得課堂與自己無關,于是上課不聽講、開小差、睡大覺等現象比比皆是。課堂上老師生動的語言,恰如其分的肌體語言,實物演示、師生情感交流等是單純的多媒體播放所不能取代的。它能調動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容忽視。
1.2 多媒體教室環境問題 由于教室的特殊性,安裝了深色的窗簾,造成室內光線昏暗,可是很容易造成人的慵懶情緒。非常不利于學習。
1.3 多媒體教室的座位問題 多媒體教室沒有分組,不像在教室,沒有固定學生的座位,很多學生隨便坐,關系好的學生喜歡聚在一起,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之間講話,嬉戲打鬧,影響學習。很多學校多媒體教室的板凳通常是連在一起的塑料椅子,學生更可以躺在上面,極大的影響了學習氣氛。
過分以電腦為中心,忽略了學習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確實電腦所能表達教學的所有內容,教師上課時忙著操作計算機,沒顧的上學生的感受。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幾乎也只是一個勁的點鼠標,不管學生聽懂了沒有。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從“電腦”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它只不過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老師變相進行“滿堂灌”,忽視學生學習積極性,只是照屏幕宣科,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成了“觀光者”.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甚至造成“上課等于白上”。 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學生通常都是被動聽課,造成思維被動。
教師在計算機面前講,學生被動聽,四十五分鐘滿堂灌,少有或幾乎沒有與學生的互動,講完就萬事大吉。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師一直在講,學生一直在聽,但關于教學效果如何大家一無所知,也無人愿意深究,測試也是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考前背誦,考后隨即遺忘,并未真正掌握。
1)部分學生上課不帶書,不帶筆,認為多媒體課就是欣賞課,根本沒準備聽課。2)由于座位沒有固定,關系好的學生聚在一起,客觀上造成了上課講話的條件。3)多媒體教室的板凳是連起來的,小部分學生喜歡躺在上面睡覺。在教室里趴在桌子上會被老師發現,而在多媒體教室躺下以后老師是完全看不見的。
針對以上弊端,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該考慮怎樣才能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配合,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硬件是為軟件服務的,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學的手段之一,關鍵在于教學效果。我們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要時時注意為學生服務,以人為本,揚長避短,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改革一部分缺陷,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下面談談如何改革使得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出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4.1 光線問題 不管是條件反射還是刺激,視覺刺激對人的情緒刺激達到了80%以上,處在不同光線中,人的情緒也會發生微妙而情不自禁的變化。根據實際經驗,投影屏附近的光線需要暗,在靠近講臺的窗簾才有作用,后面的光線對于投影機的效果影響不大。所以教室后面學生座位附近的窗戶不用窗簾,可以考慮拆除。教室的燈安裝分為兩部分,講臺燈和學生燈。這樣教室光線會明亮些,然后再加強通風,人就會覺得更有精神。
4.2 學生座位問題 座位椅安裝扶手,使學生沒有躺下睡覺的可能。座位中間縱向拆除一條,和教室一樣造成分組,不給學生上課開小差、講話創造條件。
4.3 施教者座位問題 加高教師座椅,這樣在上課時學生可以看到老師,同樣也方便老師有效管理學生。增加師生進行正常交流。
4.4 單獨設置小講臺 放在投影屏的前側面,使用無線鼠標和鍵盤,使得教師可以側身站在投影屏前,看投影操作,而不是看電腦操作。如同在教室里上課一樣,這樣避免了教師上課的時候陷在操作臺里,看不到學生的尷尬局面。
4.5 其它改進方法 條件允許的話,應該在多媒體教室中讓每個學生面前都有獨立計算機,在上軟件課程時,學生能夠自我操作,促進學生眼、耳、手及腦并用,學、思、練結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大程度地喚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不在是觀光者,而是可以邊看邊學。
5.1 教師始終不能背離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何克抗教授認為: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教師、學生、內容、媒體)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教學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教學不應該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教師也不應該只是多媒體的一個操縱者,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調控者。加入多媒體后,教學的雙邊活動成了教師指揮課件運作、學生死盯屏幕的現象,難以起到讓師生進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教師要清醒的認識到,“常規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學基礎,而“使用多媒體教室”只是教學輔助手段。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基本功必須扎實。不管是黑板、掛圖、模具、還是計算機,都只是教學的手段,教學的關鍵還是在學生。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要過分依賴夸大計算機和多媒體的作用,在上課時還是要多注意和學生的交流,增強教學的互動性。
課堂教學是種藝術,隨著學生的認知程度的不斷深入,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交流,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情感交流。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注意吸收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組織和師生間情感交流的優勢,否則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就會變成人和機器之間毫無情趣的信息交流。
5.2 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 學習者的自控力受年齡以及學習風格的影響。對于年齡小、學習依賴性比較大的學習者來說,對教師主導作用的要求比較高。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其明顯的優勢: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這就是同樣的學生在教室里比在多媒體上課紀律要好得多的原因。所以教師在多媒體電教室上課更要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現代社會里教師的作用應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其能力及技能,中等職業學校更應該是這樣。所以,好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高明的導演,告訴演員主要情節、該注意的事項,然后讓他們盡情去發揮。而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中心。
5.3 課件設計要有重點 有部分學生上課不帶書和筆記本,除了本身懶惰以外,還有可能是不知道筆記要記什么。在教室有黑板,老師的板書就是筆記,可是在多媒體都是課件演示,不知道什么是重點。建議老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用一種鮮艷的顏色提醒學生,并和學生約定好,凡是看到某種顏色的文字(例如大紅)就知道這是需要做筆記的。我們的學生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對于辨別知識重要性的能力還不足,所以教師不要一味的責怪學生,要想辦法引導,提醒學生。
5.4 規范多媒體教室的管理 在思想上任課老師和班主任要多教育學生,強調在多媒體和機房上課的紀律,同時做硬性明文規定。例如:在多媒體教學時要規定學生按照教室的座位坐,規定必須帶教科書、筆記本,否則按曠課計;如果發現躺在椅子上的現象一定要嚴格教育,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結果:3周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3個月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復3周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硬性明文規定對學生成人成材是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雖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以后,課堂明顯生動了,課堂容量變大了。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使用不當同樣也不能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教訓,科學、合理的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現實需要反思、需要超越,并付諸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效果。
[1]王道俊,王漢讕. 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小敏. 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一點感受. 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