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果
(南陽晚報,河南 南陽 473000)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百姓生活的新聞,它以民本思想為基點,以平民視角和通俗化的方式關注和表現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及所處環境等。民生新聞最初緣自社會新聞,在我國興起時間不長,但在當今及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民生”都是一個新聞富礦,有待媒體去發掘。尤其是晚報、都市報,應做好民生新聞報道,方能突出服務這一根本宗旨。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民生問題愈加重視,惠民政策不斷推出,服務職能不斷完善,這些內容都是百姓熱切期盼的。作為新聞媒體,理所應當地承擔著重大政策宣傳、重大決策闡釋、重大舉措解讀等新聞報道任務。由于民生新聞報道更加貼近群眾,因而也增強了媒體自身的影響力和親和力。
《南陽晚報》自1991年創立以來,一直堅持“民生是晚報的辦報之本”這一宗旨,在民生新聞報道上努力做好服務文章。在做好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宣傳的同時,注重找準民生的切入點、關聯點。如,每逢南陽市委、市政府召開重大會議,舉行重大活動,發布權威信息,《南陽晚報》都及時跟進,迅速反應。每年的南陽市“兩會”召開,都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詳細解讀,告訴市民政府過去一年都做了什么、新的一年還將做些什么。每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剛剛確定,《南陽晚報》都及時發布,讓讀者知道對自己有什么利好消息。
在地方新聞板塊,《南陽晚報》設立《聚焦》、《獨家發布》、《民生》等版面,圍繞百姓的就業、就醫、社會保障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借助專家或權威部門,對各項政策進行詳盡的報道。在報道中還注意靈活運用提煉要點、解釋名詞、鏈接新聞、提供背景等手段,化嚴肅、冗長的政策法規為簡潔、易懂的生活性報道,既增強“硬新聞”的可讀性和親和力,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出臺和民生問題的解決。
生活、學習、就醫、就業等生存要素的多元化,表現出人們的多種需求。瞄準百姓的種種訴求,想百姓之所想、報百姓之所需,解百姓之所難,是媒體貼近百姓的最好方式。
業界常說,辦好報紙,首先要搞清楚報紙究竟是辦給誰看的,服務對象是誰。晚報、都市報以普通市民為發行對象,因而在辦報內容和風格上,就要體現大眾化、通俗化、民本主義。晚報、都市報的記者要善于沉到社區基層,與居民交心,真正了解他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從中感悟出他們缺少什么、期待什么、議論的焦點是什么。以此為落腳點,記者就能不斷發現線索,做好民生新聞的報道。為此,《南陽晚報》開設了“為民解憂”欄目,這是一個以解決老百姓煩心事為關注點的專欄。其中,本報對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夏村菜農2011年種植的罐蘿卜滯銷情況進行了連續報道,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眾多企業和市民紛紛趕赴石橋,爭購愛心蘿卜。這個欄目開辦以來,為市民們實實在在解決了難事、煩事。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人們的需求也有著更深層次的變化,不再囿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所需,更有著創業、理財等新的觀念和新的需求。媒體必須及時跟進,提供新興的服務。比如,當今理財、生財并非富人的專利,普通百姓也需要理財,媒體應給予他們必要的引導。《南陽晚報》較早地開辦了財經版,解市民的疑惑,為投資支招。這一版面推出至今,一直很受讀者歡迎。
對于市民的求助,只要合理,媒體都應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2011年7月底,《南陽晚報》接到市民的熱線電話,說自己家里有很多閑置的物品,扔了挺可惜,不扔又占地方。接到讀者的電話后,《南陽晚報》立即開辟了“閑物置換”欄目,每半個月組織一場大規模的物品置換活動,市民們拿出自己的閑置物品,然后又從中找到自己急需的物品,不僅省錢了,而且還由此交到了好朋友。這個欄目自開辦以來,備受讀者關注。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一項特殊職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一項基本權利。多年來,新聞媒體在輿論監督方面做出了積極不懈的努力,促進了大量問題的解決,維護了公平和正義。
民生問題是輿論監督的主要內容。小區居民生活環境糟糕,物業管理不到位;部門亂收費、多收費,加重百姓負擔;企業污染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凡此種種,都涉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民生無小事,晚報、都市報的新聞觸角延伸到各個層面、各個角落,在輿論監督、反映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做好輿論監督,要渠道暢通。“讀者來信”在今天已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不只是來信,電話、電子郵件、短信等,都成為讀者反映問題的渠道。《南陽晚報》將新聞熱線、投訴電話、“幫辦臺”合三為一,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接聽電話。通過接聽來電以及記者的發現獲取監督線索,之后記者展開調查,了解事情真相,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關注,從而促進狀況的改善或問題的解決。
2011年9月份,一位讀者給《南陽晚報》來信說,有人搞“8000元包過執業助理醫師考試,11000元包過執業醫師考試”…… 記者接到線索后,立即裝扮成考生進行暗訪。結果很快摸清了里面的來龍去脈。在掌握了一定的證據后,記者與轄區派出所又取得聯系,很快將這個制假窩點端掉,也避免了一部分考生受損失。
2011年11月18日,《南陽晚報》刊登《打著“婦女兩癌篩查”口號忽悠,這家醫院竟沒合法資質》一文,報道鄧州市穰東鎮某村婦女被忽悠,一起乘坐醫院開來的大巴車來到幾十公里外的南柴醫院,進行免費的婦科四項檢查。當時去了三輛車,一起乘車去的有50人左右。到南柴醫院檢查后,不少人被發現患有輕微宮頸糜爛,醫生就建議做利普刀手術,平均每人花費1000多元。此事經《南陽晚報》報道后,該醫院受到衛生部門的處罰,并退還了所有村民的花費。在問題得到解決后,村里的居民紛紛致電《南陽晚報》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