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麗敏
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分析和思考
文丨劉麗敏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對現實中的信息進行篩選和加工,制作出新聞節目滿足受眾了解信息、利用信息的要求,廣播電視編輯的主觀意識在新聞中也有所體現,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工作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 創新; 分析; 思考
廣播電視新聞應當具有時效性和真實性,這是新聞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廣播電視編輯需要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踏實的作風,新聞質量要對受眾負責;現在不同廣播電視頻道的競爭越來越激勵,如何在競爭中取勝,需要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在制作新聞節目的過程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注重新穎性。依靠創新,才能使廣播電視新聞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廣播電視新聞單位是事業單位,是國家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公益性是主要的特點,它是國家的輿論喉舌,代表主旋律的思想和政治要求,也是國家和人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紐帶,因此,要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篩選新聞題材,報道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時,必須以國家和黨正確的政治和輿論導向為基本的前提,宣揚一種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對民眾有良好的啟迪和教育作用。不管進行何種程度的創新,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都不能脫離國家的政治主線,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在對待紛繁復雜的信息時,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國家時政進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從合適的角度切入問題,既能夠將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受眾,又讓受眾覺得耳目一新。新聞素材的選取要緊緊圍繞正確的輿論和政治導向,內容上要有所取舍,目的是突出重點,直切新聞要害,然后進行潤色加工處理,力求形式新穎,內容生動,直接吸引住民眾的眼球,讓民眾對新聞內容感興趣,喜愛新聞報道的方式,同時受眾從新聞中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話題,這些話題往往能夠反映受眾的各項需求或者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實踐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社會的和諧建設。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提高創新的能力,不僅需要在編輯工作的特定過程中發揮創新能力,還要對自身具備的素養有所要求,一般來說,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是否優秀,與新聞編輯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都有重要的聯系,這也是實現新聞節目創新的關鍵所在。新聞節目的風格是隨著社會不同領域的發展不斷更新的,受眾喜好的口味也不會一成不變,因此,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新聞節目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不能滿足于現狀,應該開拓新的新聞類型,在新聞風格、新聞設計等方面力求多元化發展,不拘一格;新聞編輯應該及時了解新聞領域的發展和轉變動態,使自己所在部門的新聞節目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并不斷推陳出新,提高新聞節目的競爭力。新聞編輯除了要提高工作能力以外,還要注意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等,為創新提供基礎。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雖然有章可循,但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變化與人們觀念的變化是相關的。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不斷上升到新的層次,溫飽問題解決了,人們對于文化的追求是不斷提高的。這種提高首先就體現在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關注度上,其中新聞節目就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對新聞節目的青睞也說明了人們的文化素質是進一步提高的,對國家大事和民生問題都是很關心的,因此新聞編輯進行編輯的新聞節目應該是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有一定的切近性,符合群眾的文化需求和社會需求,能夠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一些信息,能夠通過新聞節目反映一些生活中的難題,使新聞節目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也就是說,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進行創新不僅是指形式的創新,在內容上的創新也很重要,因此創新不是一個表面工作,不局限于表面的花樣,在內容上具有實際價值,受眾能夠滿意,這是創新的效果所在。新聞編輯的工作不僅僅是一種對信息的表達形式進行突破,而重要的是一種創新思維的轉變,在新聞內容上凸顯特色,才是實際而穩妥的創新。創新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新聞的本身價值是不能夠改變的,因此,新聞編輯在進行創新的行為中,一定要把握住中心,不能主次不分,優秀的新聞是靠內容和情感取勝的,而不是包裝的華美和形式花樣;但是在保證內容價值性的同時,注重形式的創新也是應當追求的。
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是一門具有藝術創造性的工作,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人員,既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具有新聞洞察力的同時,還要在構思新聞結構時掌握一定的創新技巧,使新聞的表現形式更能夠適合群眾的口味。首先,在新聞標題的撰寫上,要力求個性化,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廣播電視新聞的種類是很多的,有社會民生新聞,國家時政要聞,也有一些文化娛樂新聞;對于社會時政類新聞,標題的擬定應該避免虛化和夸張,力求實在,一句話表達出新聞的主題意思,但也不排斥形象、生動類的標題類型;文化娛樂新聞的標題就要靈活一些,在標題上讓受眾覺得有趣、有意思,可以采用副標題的辦法揭示大體內容。無論什么樣的標題類型,只要成功吸引受眾,就是成功的新聞標題。對于廣播評論的標題,要善于使用設問的形式,讓聽眾帶著好奇去聽完評論,自己獲知答案。比如,有廣播評論的標題是《校車不安全,誰之過?》,這種標題能夠引導聽眾進入評論稿的內容,留下懸念讓聽眾自己去解疑。
廣播電視新聞采用的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決定形式的是新聞的種類,比如,一些法制類新聞節目,采用的是演播室專家訪談的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及時評論,有利于受眾深層了解新聞事件,央視的《今日說法》欄目就屬于這種類型。當然,大多數社會新聞都是由主持人播報,受眾接受的,這類新聞可以在內容表達上有層次起伏感,抓住受眾的心理接受特點。如今,新聞結構的種類是越來越多的,訪談式新聞、評論式新聞等多種結構形式使主播和觀眾之間能夠有互動交流的機會,使廣播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大大增強,正在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新聞的播報方式,新聞編輯可以根據已有的新聞方式,進行更實際的創新。
總結:以上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對新聞編輯有一定的啟發。廣播電視新聞是國家和政府的喉舌,表達統治階級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反映著社會民生問題,通過反映問題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并去解決問題;廣播電視新聞是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新聞編輯必須具有責任心保證廣播電視新聞的質量,向大眾傳達準確的、具有價值的信息,給大眾的生活進行適當的引導,實現優質化生活。
[1] 余丹,王娟.寧靜致遠 平淡是真──記江西省廣播電視廳“十佳”青年朱育松[J].聲屏世界,2009(06).
[2] 張君昌,呂鵬.中國廣播電視編輯理念發展的四個時期[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6) .
[3] 韓彪.電視新聞現場直播:衡量中國電視新聞改革進程的標尺[J].現代傳播,2009(03).
[4] 陳凱明,丘苑新.創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之思考[J].新聞知識,2010(05).
[5] 胡良文.分類方法在新聞編輯工作中的運用[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
10.19483/j.cnki.11-4653/n.2012.16.118
(吉林省永吉縣廣播電視臺,吉林132200)
傳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