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 瑩
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是指一個記者經過長期的鍛煉和培養,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專業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素養和能力。在21世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憑借其時效快、形象直觀、參與感強、影響面廣的報道優勢,已成為大眾參與了解國家重大決策和社會生活的橋梁。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報道工作的專業人員,是現代新聞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新聞傳播的效果。因此,隨著新聞媒體競爭的愈演愈烈及廣大受眾需求越來越高的的挑戰,對新聞記者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提升新聞記者綜合素質策略。
思想屬于理性認識范疇,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果。新聞采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一項意志活動,在這一過程中,記者必須表現出相應的意志品質來,即良好的思想作風修養,才能有效避免人云亦云、隨風而文,把新聞報道工作做好。那么如何通過優秀作風修養的培養來提升新聞記者的思想素質呢?
首先,培養社會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恪守職業道德。新聞工作是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來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作為新聞記者,他們是一種以及時,有效,客觀,公正的態度為大眾傳播消息的,必須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性質、意義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從而嚴格要求自己所寫的每一篇報道,都要敢于對自己所在的媒體負責,敢于對自己的受眾負責,敢于對自己的職業操守負責,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蝕,恪守職業道德。
其次,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深入新聞事實,追求新聞真相。發現新聞價值,探索事實真相,客觀記錄事件是新聞記者的重要使命。每個新聞事件因報道角度的差異,會產生不同傳播效果。記者基于職業心理的角度,報道的越精彩越好。然而,每個新聞事件都有它發生的原因、過程及結果,因此,新聞記者必須以真實為切入點,要在眾多信息媒介中揚長避短,找準定位,盡可能完整、準確、及時地揭示新聞事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意義,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兼顧新聞客觀性的外在和內涵,追求新聞報道的本質真實,加強新聞傳播的表現力,追求新聞專業主義。
最后,培養時代精神,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弘揚社會正氣,唱響時代主旋律是新時期新聞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增強全局觀念,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紛繁復雜、眼花繚亂的社會現象中,以新的視角、新的思路,正確把握時代形勢,將時代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精神典范切實生動地宣傳好,讓受眾盡快理解黨和政府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廣大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起到引導作用,從而進一步提升廣大人們群眾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
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無比堅定的政治立場是對新聞記者的根本要求。如何讓錯綜復雜的新聞信息報道,既能準確、鮮明、生動、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又能統率和指導社會輿論,更是加強新聞宣傳工作的永恒主題。因此,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堅定不移的以黨的立場為立足點,將黨在各個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新聞媒體這一輿論陣地得以強有力的宣傳,使黨的主張深入人心,滲透到每一個角落。
一是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不謀私利,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也是新聞工作者的根本宗旨。廣大新聞工作者要以受眾的需求為切入點,熱愛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敬業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工作上,追求精品,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二是樹立把黨和人民緊密結合的報道意識,了解國家宏觀政策,剖析國家政治走向。良好的政治素養會引導新聞記者把黨和人民的利益融入新聞的采訪、攝制和制作當中,在意識中把政治性彰顯出來,從而有機結合黨和人民的思想。因此,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對國家的宏觀政策,對國家乃至世界某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相關領域的走向要有深刻的思考,以敏銳的感悟力把握新聞事件的發展趨勢,要有認識問題的高度、廣度和深度,從而透過紛繁的社會現象去捕捉新聞本質,從而增強新聞傳播效果,促進我們黨與廣大人民群眾更好的水乳交融。
三是提高政治洞察能力。政策的發展有一個“超前性”,政治洞察能力就是對紛紜復雜的經濟現象和社會政策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因此,提升新聞記者的政治素質,必須培養新聞記者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嗅覺,才能正確把握新聞宣傳的方向和力度,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和重點,進而對正確把握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運動規律做的有的放矢,使報道有科學性和引導性。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對各種技術、技巧運用的能力,會直接影響新聞的傳播效果。與此同時,在現今的信息社會,隨著新聞觀眾的知識、文化水平不斷提升,對新聞記者專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聞記者更要以記者的專業精神、專業目光、專業素質以及新技術手段來追求新聞報道的特色和風格。因此,新聞記者發揮卓越的知識技能,提升與時俱進的專業素質,提高新聞報道的感染力、沖擊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新聞媒體競爭的需要。
一是發揮記者的新聞發現力,樹立新聞傳播精品意識。新聞發現力即發現新聞的能力,是新聞記者對新聞人物、新聞事件、新聞事實所蘊涵的新聞價值的敏銳感知能力,綜合體現了新聞記者知識技能和業務素質。在新聞報道創作的立意、構思和內容主題的提煉及表現形式等各方面都是新聞記者精品意識的體現。發揮新聞發現力,需要記者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不斷地學習、理解、積累、創造,追求新聞報道的專業特色。一方面,要善于發揮現場捕捉意識。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新聞記者要能夠迅速判斷突發事件或人物的新聞價值,從而主動出擊。同時,要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實迅速分析,在人人看得見的地方,看出人們看不見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善于發揮新聞采訪能力。新聞記者要善于分析受眾心理,捕捉受眾需求,具備對現實生活敏銳的嗅覺,和對社會動態明智的把握,通過研究分析社會現實的發展變化,切入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從而提高新聞記者求精的專業素質。
二是發揮記者的新聞創新技能,提高新聞傳播效果。新聞貴在一個“新”字,人們永遠對新鮮的、新奇的事物、事件以及觀念充滿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要發揮新聞創作技能,培養勇于創新的作風,開拓新的報道領域,探索新的報道形式,采用新的報道手法,從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從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中,遵循新聞規律不斷開拓創新,對報道角度合理切入,增強其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新聞記者追求新聞創作的專業素質。
三是發揮記者的文化素養,提高新聞傳播文化內涵。電視新聞節目是一種精神產品,在構建社會精神文明、啟迪引導人們思想領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承擔著媒介的文化承載和傳播功能,從而決定了它的從業人員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因此,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應發揮自身積累的文化素養,在提供給受眾多種價值形式的新聞報道基礎上,實現作品文化內涵與讀者心靈的碰撞。
[1] 李紅玲. 新聞記者職業倦怠的調查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學,2009.
[2] 耿倩. 淺談“全媒體”時代的記者素質[N]. 科學導報,2010.
[3] 宣克炅. 重大突發事件引發記者素質的思考[D]. 復旦大學,2010.
(山東省滕州市信息化服務中心,山東滕州 2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