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居蔚
如何為廣播節目保鮮
——廣播節目主持人創新實現途徑
文丨王居蔚
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為代表的中國廣播媒體曾一度是我國的中心媒體,但是隨著電視媒體的出現和迅猛發展,廣播媒體因為其視覺形象感缺乏的媒介特征而逐漸淡出中心媒體的地位。但近些年來,由于受眾生活方式的轉變為廣播事業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面對機遇,唯有冷靜面對、堅持創新、找尋特色才能為廣播節目保持新鮮度,才能持久的吸引受眾,使得廣播節目能夠在受眾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廣播媒體; 機遇; 受眾市場
近年,隨著中國家用車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日漸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媒體消費習慣日趨多樣化,為中國的廣播媒體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與機遇并存的是挑戰。廣播節目主持人,作為廣播節目的核心人員,要想在競爭中贏得先機、贏得聽眾、贏得市場就必須保證節目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常保新鮮、有效的可聽性。不斷創新節目樣態、創新節目內容、創新聽眾參與方式以及節目主持形式,給廣播節目保鮮。
電視是技術的媒體[1],廣播的發展同樣也會受到技術進步的影響。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傳播技術數字化、受眾需求多樣化、溝通方式互動化等要求。聽眾個人的意見得以滿足和尊重的需求逐步增強,其不再僅僅滿足于主持人的信息單向傳播。同時,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收聽習慣的改變,聽眾要求主持人的語速、主持風格、節目形態、互動方式都有所變化。這些變化就需要廣播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主動適應,以創新為抓手,及時為節目注入新的活力,適應受眾新要求,為節目保鮮。
從主觀角度,作為廣播節目創作主體的播音員主持人,在工作中增強創新意識,是自我職業實現的重要途徑。廣播節目主持人因廣播節目制作播出的特性,其對節目的主導作用遠遠超過電視節目主持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一個欄目、一個媒介品牌的人格化身。創品牌、聚人氣、拉動收聽率、提升廣告價格、增值營收空間等方面,主持人無疑是廣播節目中最積極、最能傳情達意的主導人物。主持人以自己的個人魅力與親和力,增進聽眾對媒體的信任,提高媒體的美譽度,進而也提升主持人自我在聽眾心中的品牌影響力[2]。這是一個雙向互動、共同實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主持人以有聲語言創作表達為基礎,以創新意識為抓手,才能在當下中國眾多的廣播節目主持人中脫穎而出,實現個人品牌的樹立、節目品牌的樹立,甚至是廣播媒體社會影響力的構建。
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創新意識的落實,需要具體的角度和方向。在當前的廣播節目主持工作中,靈活運用各種新技術創造更多的廣播節目形式,在新生的各種廣播節目形態面前,播音員主持人發展創新的能力,更多的表現在對廣播節目形態的創新與節目制作過程中的創新播出形式的整體駕馭能力上。
如今廣播節有民生新聞節目、故事類、娛樂搞笑脫口秀節目等,主持人能否撲捉新的節目資源創造、制作新的節目樣態,是節目創新的重要體現。
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脫口秀節目“歡樂正前方”為例,在此之前,很少有人關注廣播中的娛樂搞笑脫口秀節目。提到廣播大部分想到的就是新聞、社教類節目。但是當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王為就想到做一檔專門為聽眾講笑話的節目。這樣的節目在樣態上另辟蹊徑,突破了原有的節目樣態思維定勢,最終2000年誕生的“歡樂正前方”贏得了廣大聽眾的一致好評,歷經十幾年而不衰[3]。
豐的網絡資源創新節目內容和節目形態,體現著一個主持人的創新能力。比如彩鈴秀節目、網絡播客節目等。網絡播客是近年來網上流行的一種音頻制作形富式,就有一些廣播電臺利用這樣的網絡節目資源制作網絡播客廣播版的節目,創新的節目形態為廣播贏得一部分網民聽眾。其中“麗人播客秀”就是一檔非常成功的創新節目。2006年,杭州余杭廣播電臺以融入大都市,瞄準女性消費群體,推出都市化概念廣播——FM102.1麗人廣播,率先設計推出以“播客”為主題的時尚娛樂板塊——“麗人播客秀”欄目。節目播出2年,受到聽眾的熱烈追捧,得到專家及同行的關注和好評,節目收聽率穩步上升,成為頻率的品牌節目[4]。
另外,節目的包裝片花也可以常換常新,給聽眾帶來新鮮的聽覺感受。除此,在不改變節目宗旨的前提下不妨可以調整一些子欄目的設置,同樣能夠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央視的《東方時空》《生活》等節目,現在的子欄目設置已經與節目開辦之初有很大的不同。
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短信等多種互動形式創新節目的參與形式,是打破傳統的以傳為主的廣播節目主持形式。當下社會,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為廣播節目受眾參與節目提供更多的便捷方式。時下很受廣大民眾推崇的微博就可以成為廣播節目實現受眾參與形式創新的一個良好平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央廣夜新聞”這檔節目就很好的利用了微博這一平臺與廣大聽眾實現及時互動。中國之聲首先以新浪微博為平臺建立其微博主頁,進而在微博主頁上提前公布當天要討論的時事話題,聽眾可以節目進行前和進行中在網頁留言。在節目進行中主持人會及時在節目中播讀網友的留言,實現互動。在一期以“拼車是否制堵”為話題的節目中,主持人在節目中還援引新浪微博網友的評論以推動討論話題的進一步深入。這樣的方式是廣大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主持人在節目策劃時積極思考,將新的受眾參與方式融入節目,給聽眾帶去耳目一新之感,同時也為廣播節目保鮮。
隨著今后廣播節目形態的不斷變化,節目主持的具體形式也會不斷發展和變化,個人獨立主持、兩人合作主持、三人聯合主持、四人以上群體主持、接力式傳遞主持、現場同步主持、多地點活動主持、直播間與網絡主持互動交錯主持等。比如雙主持的節目,可以在某檔節目中,采用直播間單主持,戶外一名現場主持的方式制作一檔節目,給老聽眾帶來時時新鮮的感覺。
另外,在主持人話語表現形式上的思考和設計同樣可以達到創新的效果。比如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中的一部優秀作品——寧波電臺文藝頻道節目《小麗的面人有顆心》,其主持人主持形式的創新在語言方面體現的很好。這篇訪談打動人的,不僅僅是故事曲折生動,立意深邃高遠,而整篇訪談注重對語言的錘煉,用詩一般的語言抒情狀物,因此給人以聽覺上的強烈美感:
“她站在寧波最熱鬧的街頭,
是世間和煦的目光發現了她,
正如她手中的一個個面人,
微笑著,走向千家萬戶。
她用美麗的勞動,善良的心靈,
升華著自身對苦難的理解,
她用自強的精神,執著的信念,
堅守著一種平等的愛與尊重”[5]
詩意的片頭、片花,點明這檔節目的主題和意義,把聽眾牽入一種氣氛中,進入故事的講述之中。這樣的語言在主持人和嘉賓的采訪和講述中常常出現:“小麗扭頭和我們告別的時候,她和手上拿著的小熊一樣,滿臉笑容。我想也是這樣的一種笑容頓時照亮了我們這個城市的黃昏”。這些詩意般的語言和動人的講述,給這個故事添上童話一樣的色彩。通過對傳統主持人主持話語形式的變化,讓這一節目給聽眾以耳目一新之感。
廣播節目主持人是節目主導,其創新是節目發展、聽眾呼聲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主持人主持業務更高領域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當下廣播節目主持人在面對創新時卻有可分急躁、急功近利的一些表現。主持人有時會一味重視節目形式,為創新而創新,結果忽略節目內容本身質量的保證。如此一來,節目盡管形式新穎,但是依舊無法長期吸引聽眾關注。同時,一些主持人片面求新求異,在節目中刻意使用港臺腔、捏著嗓子說話等方式來求得創新效果。但是這樣的創新事實上違背主持人業務的基本要求,是一種畸形的創新狀態。
創新是節目主持人永遠不可回避的根本性話題。節目主持人面對不同職業、不同層次、不同經歷的受眾群體。從受眾的需求和要求的角度來講,只有創新,節目主持人才會永葆事業的青春和活力。廣播節目主持人在節目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熱情面對同時冷靜思考。
[1]孫玉勝. 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 三聯出版社.2009:56.
[2]柳琳. 淺析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創新意識. 連云港聲屏.2009(6):89-90.
[3]王為. 有所為:主持人與廣播媒體競爭力.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67.
[4]中華傳媒網:http://bbs.mediachina.net/index_bbs_show.php?id=494806
[5]鄭淑萍, 馬佐. “麗人播客秀”——廣播網絡化發展的探索嘗試.中國廣播報,2007:7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