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錢富春
縣級電視臺更應在貼近性上下功夫
文丨錢富春
縣級電視臺處于基層,覆蓋面小,影響力小。但縣級電視臺也有自身的優勢,能密切聯系本地實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針對性強。作為縣級電視臺,應該把貼近性提到極其重要的位置來研究。
基層; 密切聯系; 針對性; 貼近性
所謂貼近性,就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受眾。有人說,大的電視傳媒強調貼近性很有必要,因為大的電視傳媒時空距離小,接受政策、解讀政策快,受眾的層面高等方面的優勢是縣級電視臺無法比擬的。對于大的電視傳媒來說很可能認為縣級電視臺只是當地縣級黨委、政府上情下達的一個載體,對縣級電視臺過多的強調貼近性沒有必要。其實不然,縣級電視臺作為最基層的傳媒,無論在區位優勢,還是心理距離都是與受眾最接近的,所以強調貼近性就顯得尤為必要。因此,作為縣級電視臺,更應該把貼近性提到極其重要的位置來研究。忽視貼近性,就像魚兒離開水,就不能繼續生存下去,更談不上辦出特色。
縣級電視臺要增強貼近性,就必須在3個方面下功夫。
縣級電視臺由于處于基層,受眾是廣大老百姓,如何把中央、省、市、縣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轉變為群眾語言,讓群眾樂于接受,并轉化成實際行動?這就要求縣級電視臺的編輯、記者不僅要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且還要熟悉縣情,了解縣委、縣政府各個階段的工作中心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上級的決策能得到切合實際的貫徹落實,讓群眾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實惠。基于這樣的一個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的研究好如何配合好黨委、政府使“上頭”的精神更好地貫徹下去,“下面”的東西迅速反映上去,如何更好的把兩者的認識統一起來,正確地引導干群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合力,推動全縣工作的開展。就拿地處黃海之濱的射陽縣來說,是個農業大縣,工業基礎薄弱,如何扭轉乾坤,把射陽轉變為工業強縣,縣委、縣政府根據射陽已具雛形的紡織、機械電子、新型能源、農產品深加工、海濱濕地等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出了“奮戰四年達小康,全面建設新射陽”的奮斗目標和“項目立縣、港海興縣、特色強縣、創業富縣”的經濟發展戰略。為使“兩大目標”和“四大戰略”順利實施,射陽電視臺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辦法,針對干部群眾思想傾向,在新聞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開辦了《解讀》欄目,先后邀請40位嘉賓走進演播室,就政策方面進行解剖,并就欄目話題對近百名基層干部群眾進行了采訪,形成良好的互動,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例如,我們射陽港雖是國家級二類開放口岸,但是由于攔門沙問題,港口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在縣委、縣政府提出“港海興縣”的戰略后,《解讀》欄目就這個戰略請嘉賓和干群為港口開發出謀劃策,欄目播出后,反響強烈,欄目組共收到20多條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縣委、縣政府在對所有意見和建議篩選后,選用了將海堤向大海延伸的方案,解決了困擾我們射陽港海建設的難題。
所以,縣級電視臺要做到貼近實際,加強指導性:(1)要選準結合點,把中央精神和本縣的實際緊密的結合起來;(2)要瞄準聚焦點,根據縣委、縣政府某有時期工作重點,組織戰役性報道;(3)要找準交叉點,在群眾反映強烈,縣委、縣政府下決心解決的重大問題上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這樣說,越是貼近實際的報道,就越有引導性。
與眾多的大的電視傳媒相比,縣級電視臺最大的優勢可能就是作為最低一個層次的電視臺,更加接近基層,更加接近實際,更加接近群眾,具有較強的接近性。在環境、生活、心里各方面,都有著與受眾加強聯系的更廣泛的可能性。所以縣級電視臺要想貼近生活,增強接近性,就要熟悉基層,熟悉群眾,了解人民群眾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把握住群眾的思想脈搏。這樣,在進行宣傳時,才能把話說到群眾的心里,才能入耳入腦,到嘴到肚,引起共鳴,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才能在如今的傳媒大戰中占有一席之地。射陽電視臺在《射陽新聞》中先后開辟了“來自重點工程的報道”、“天南地北射陽人”、“射陽一家人”“街頭巷尾”等專欄,都因其貼近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周末衛生》是射陽電視臺開辟的一檔滿足射陽百姓對衛生知識需求的欄目,欄目開播后,由于多次解決了百姓們在衛生知識上的難題,從而深受群眾的喜愛,群眾的參與度非常高,每到周末,群眾就早早的靜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著觀看節目。為滿足農民群眾學科學用科學的需要,射陽電視臺開辟《現代農業》專欄,正常組織適合時宜的實用技術,及時解決農民群眾生產技術上的難題,很受群眾的歡迎。實踐證明,受眾不要看哪些可有可無、無關痛癢的新聞,而要看反映普通老百姓所需、所想,適合時宜的報道。可以說,搞好與多數群眾有關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深度報道是增強縣級電視臺接近性的最有效手段。此類報道搞得不好,往往會引起負面效應,影響社會穩定,但是只要堅持正面引導,發稿適合時宜,定會引起轟動效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射陽縣是全國有名的“大蒜之鄉”,2009年,射陽的蒜薹每市斤價格一路飆升為4元多,蒜農得到前所未有的收益,在為蒜農高興的同時,射陽電視臺冷靜的思考了這一奇特現象,通過多方調研,邀請專家訪談等形式,制作了“天價蒜薹的背后”系列報道,對這熱現象進行了冷處理,為來年的大蒜生產作了指導,結果2010年蒜薹的價格一落千丈。射陽因為調整有力,避免了蒜農損失。
有人認為,縣級電視臺絕大部分受眾是農民,只應為農民服務,這不盡然。縣級電視臺的主要受眾確實在農村,但從射陽縣的實際情況看,工業已相當的基礎,文教事業也比較發達,縣臺如果把受眾的對象只局限于農民范圍,那就不僅會失去20多萬城鎮居民和近10萬學校師生這兩支宏大的受眾隊伍,而且也很難辦出鶴鄉射陽的特色。所以射陽電視臺確定的服務對象是農工商學兵各業并舉,縣城區鄉鎮各級兼顧。當然,農業報道占相當大的篇幅,除為農業專門開辟了《現代農業》外,射陽電視臺還專門開辟了適合中小學師生的《教育天地》,適合法紀宣傳的《射陽警視》,反映民生的欄目《百姓視線》,適合經濟宣傳的專欄《金海岸》,以及純屬政策性、知識性的《政風熱線》。這樣,以電視內容的多樣性來適應各個層次受眾的不同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的贏得了受眾,增加收視率。《政風熱線》專欄定期的邀請縣委、政府及政府組成部門的領導到演播室就有關政策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話題進行解讀,接受群眾的現場咨詢,解答群眾的疑點,大得受眾的好評。廣大受眾說:“我們在想的你們也想到了;我們急需的,你們也及時送來了。你們真是我們的知心人。”所以縣級電視臺要想贏得受眾,辦活、辦精、辦特,就要針對不同的受眾的需求多準備新鮮的原料——多報道身邊事、身邊人,把電視這桌“菜”烹飪好,做到內容寓教于樂,語言生動活潑,面孔平易近人,形式豐富多彩,讓受眾覺得有看頭。另外,縣級電視臺更貼近受眾,更易增加可視性另一優勢是縣級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大多數是本地人,長期生活在本地區,有常來常往的“根據地”,有親如兄弟的知心朋友,得到的多是第一手材料,拎出來的是“活魚”,群眾感到新鮮、親切,這也是大的傳媒單位無法具有的。
縣級電視臺增強貼近性,大有文章可做。這樣追求的效果是“可信、可用、可親、可讀”,能更好地為本縣的三個文明建設服務。
(江蘇省射陽縣廣播電視臺,江蘇射陽 2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