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振杰
(山西焦煤集團新聞中心,太原 030024)
當前處于信息化社會,互聯網發展迅速。作為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電視新聞,依然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介質,如何讓電視新聞最大化發揮傳媒功能,成為受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需要新聞從業者們不斷創新電視新聞編輯技巧。
編輯是電視新聞欄目中從事新聞信息的篩選、加工、組織和編排的系統過程,他對電視新聞效果的影響是十分大的,更為重要的是,編輯的過程需要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進行新聞價值的判斷,是編輯意圖與受眾心理的完美契合,是新聞價值的重要體現??梢哉f,編輯工作是電視新聞工作的核心環節。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新聞內容固然重要,但是科學、藝術性地編輯技巧能夠使整檔節目產生合力,既重點突出,又亮點頻現;既追求節奏感,又追求內容緊湊性,從而保證電視新聞欄目質量。
新聞欄目編排是新聞節目播出前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根據媒體、欄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單獨的稿件、節目按照一定的原則有序地組合成一個欄目整體。新聞編排是實現傳播目的的重要環節,是新聞媒介對信息表達態度的具體途徑之一,也是提高傳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電視新聞欄目的關鍵在于“新”,這不僅體現為新聞的時效性,也體現為新聞的題材、內容、報道視角的新穎。所以,電視新聞制作技巧要不斷創新,別具一格,不落俗套。
首先是新聞題材要新穎,當前各種新聞媒體競爭日趨激烈,新聞題材也是不斷創新,另辟蹊徑。獨家新聞,特別報道,才能更多地吸引觀眾。這就需要電視新聞編輯制作以不同于別人的思維方式、報道視角來關注新聞對象,這就需要編輯對社會有著深刻的認知、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思考能力。其次,要求新聞標題要新穎簡介,這樣才能抓住受眾的眼球,激發受眾的關注度,在報道語言風格上要靈活多變,按照新聞的內容選擇相適應的語言風格[1]。最后,新聞的立意要高遠,新聞要有一定的深度,主題思想明確,要注重從新聞事件中挖掘本質問題,提升新聞內容的思想性。
首先,要注重電視新聞節目的現場性。電視新聞與其它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新聞節目中插入現場報道,能夠表現出新聞的實時性、客觀性、真實性,配以現場畫面,事件實施進展以及現場記者的解說報道,讓觀眾能夠了解新聞事件的全過程,更能吸引觀眾,也能體現新聞的價值。其次是在報道方式上注意互動性,電視新聞的對象即是觀眾,與觀眾進行良好互動,面對面交流,會大大增強節目的親和力與吸引力?;拥姆绞蕉喾N多樣,可以采取現場采訪,電話連線等方式。最后是電視新聞播出比例要考慮本地化,新聞播出要考慮受眾的分布,要貼近受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對于中央臺的新聞,要注意國內新聞與國外新聞的比例,以國內新聞為主;對于地方臺新聞,要以本地新聞為主;對于民生類新聞,應以生活為主,以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為主。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發揮電視新聞的社會功效。
要精心選擇和安排有分量的頭條。頭條新聞是電視新聞編輯思想的集中體現,突出顯示了編輯對新聞的價值判斷,而這種判斷往往對受眾的判斷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頭條新聞是否有沖擊力、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受眾收看電視新聞時的意愿和興趣[2]。
電視新聞的編排可以通過一些技巧,實現較好的播出效果。一是長短交錯,動靜結合。長新聞不集中到一起,兩條長新聞中間穿插短消息;動態畫面多的新聞和靜態畫面或文字為主的新聞編排在一起。二是對比編排。將兩條反映同一社會現象本質但價值取向完全相反的新聞事件編排在一起。如遼寧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直播生活》2011年5月12日連續播發的兩條新聞——《高空扔垃圾 樓下“很受傷”》、《文明城市創建 交警在行動》。前者反映城市生活中不文明的現象,后者則宣傳文明城市創建,交警在做表率。兩相比較,更容易引導市民選擇文明,起到新聞媒體宣傳引導的作用。三是集納法。為了更好地表達某一新聞主題思想,起到宣傳的最佳效果,把幾條題材和主題都相同的新聞串聯在一起播出,造成聲勢。
電視新聞編輯是一門藝術,從電視新聞的準備到采拍,從編輯到播出,每一個環節都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的整體質量與播出效果。對于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藝術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節奏有內容的起伏、張弛、動靜的變化,或急或緩的鏡頭都不會產生很好的播出效果。對于新聞節奏的把握,是電視新聞編輯技巧處理藝術性的體現。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電視畫面時,要根據電視節目的整體基調或新聞內容的不同,把握節目的節奏感,選取一幀幀精心挑選的電視畫面確定單稿的節奏,使整組新聞張弛有度,動靜結合,快慢適度。
電視新聞結構一般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單組新聞,各鏡頭之間的結構;一是整個新聞欄目中,各新聞之間的結構。電視新聞編輯要從新聞素材中,擬定一個可操作性強的、新穎全面的播出大綱,優化電視新聞整檔欄目的結構[3]。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一定的美學修養與藝術品位,在電視新聞結構合成中一定會力求達到思想與形象、形式與內容、局部與整體、主觀與客觀諸方面達到辯證的有機統一,在保證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對新聞整體結構作出一個巧妙的安排。
形象、真實、生動的電視新聞細節不但使新聞報道更具感染力,新聞事件更為真實,人物形象更為豐滿;還更能深深打動觀眾,觸及受眾內心,形成情感共鳴。然而單組電視新聞少則十幾秒、多則幾分鐘,追求細節并不容易。這就需要電視新聞編輯認真捕捉并挖掘每個新聞鏡頭的信息,充分反映新聞事件的特征與本質[4]。用細節表達情感,用細節塑造形象,用細節深化主題,這就是電視新聞畫面的藝術性追求,也是電視觀眾的審美需求。
[1]向延桃. 從受眾角度探討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技巧[J]. 新聞界,2011(4): 112-113.
[2]林凌霜. 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美學思考[J]. 東南傳播,2007(3):115-116.
[3]牛曉蓓,公偉成. 電視新聞編輯技巧與運用[J]. 青年記者,2010(8):32.
[4]王秀紅. 淺談電視新聞編輯技巧[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17(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