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清
(秦皇島市撫寧縣留守營鎮凡各南小學)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胡美清
(秦皇島市撫寧縣留守營鎮凡各南小學)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
1.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于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需教師及時加以點撥指導。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3.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了解學生個性
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夸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
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了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1.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聯,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舉例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學生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3.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復。我們要善于抓反復,反復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
4.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們從教學中的“練習的有效性”問題出發,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尋找提高練習有效的途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和交流、不斷改善教學行為。提升了老師們的教學意識和教學水平。
本課題開展研究以來,課題組教師的科研素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課題成員先后寫了反思,論文。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