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強 馬 巍 李立山
(遼寧醫學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全世界的共識,對作為科學技術的中堅力量的大學生群體的教育,是各國研究的熱點。雖然從社會主流上看,當代大學生思想健康、積極向上,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但受到多元價值觀及文化多樣性等因素影響,部分大學生表現為理想遠大,但目光狹隘;獨立意識強,但作風散漫;個人意識強,但集體主義觀念弱等特點。相對于高中生而言,對大學生的管理及課程的設置大為不同,加上不同課程的成績考核方式和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等,使得部分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自從計算機和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大學生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增多,范圍也隨之擴大,然而不恰當地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同樣會大學生們帶來新的問題。來自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壓力使得當代大學生們的心理也發了重大的變化。因此,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進行系統的分析,有利于解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為預防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大學一年級學生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思維較敏捷、性格熱情、情緒較不穩定、敢作敢為,表現出緘默孤獨、情緒激動和緊張不安等心理特征。
由于大一新生剛從高中學校邁進大學的校門,他們都保持著高中時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敏捷度,學習比較認真刻苦。他們中也有很多人對大學比較失望,與理想中的大學從在這明顯的區別,還有的同學不適應大學的生活(對寢室限電、食堂飯菜不滿、想家等)這就造成了他們很大程度上的情緒問題。剛進大學校園的新生對周圍的一切都有著新鮮感,對很多事情有著極大的熱情,他們踴躍地參加各種學生組織和各種社團活動并且富有激情的去結交新的同學朋友,表現出很高的熱情。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還有的同學對大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法很不適應,由此導致他們中的部分同學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甚至產生厭學心理。還有一些同學在第一次大學考試中就被亮了“紅燈”,使其對大學學習顯得比較焦慮和煩擾,表現出緊張不安的心理特征。
大學二年級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增強,處事更加精明得體,但學習能力下降,情緒不穩定,趨向保守,強迫癥狀、敵對、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與其他各年級學生相比有顯著或非常顯著的差異。
經過大一的學習生活,大二的學生已變得比較成熟,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很大的了解,辦事不再像大一那么魯莽,想象得也比較周到,變得沉著冷靜,趨向保守。大二年級的學生不再像大一那樣單純,除了學習之外他們還要忙著各種活動,性困惑和性幻想及對異性的渴望會使他們分散精力,以致他們的學習能力也隨之下降。經過一年的學習和生活,大家都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自己單獨的人際圈,學生的人際關系也隨之變得敏感。大二這一年也是課程最多的一年,同時也是“考證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三級),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如若處理不好這些關系就會使學生產生強迫癥狀、敵對、軀體化、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
三年級大學生自制能力增強、專業能力增強、思維更加合乎成規,但是大三學生仍然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諸如強迫癥狀、敵對、軀體化、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究其根本,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大三學生和老師、同學之間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仍然是困擾大他們學習生活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有的同學會在大二過渡到大三前期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是一段迷茫期。畢業以后的走向,尤其是考研和就業壓力的提前到來會加重大三同學的負擔,使其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大學四年級學生的性格更加開放、人際交往水平顯著提高,但自信心、自我決斷能力下降,他們存在很大的心理壓力,表現出上述心理特點的主要原因有:
考研的巨大壓力,主要表現為同專業、同班同學的競爭和其他學校學生報考相同專業研究生的壓力。找工作帶來的壓力同樣很大,找一份自己既喜歡薪水又不錯的工作來說難度很大,再加上社會人士的競爭和一些家庭及社會因素會給畢業生空前巨大的壓力。大學期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和記憶會使部分學生難過甚至產生報復心理,可能會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更有甚者將這一切怪罪與學校并對學校的公物大肆破壞。大學期間的戀愛很可能會隨著畢業的到來走向盡頭,情侶之間可能因為工作問題或者生源地等問題而分手,這對那些大學期間談戀愛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1]趙琳.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
[2]李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8).
[3]歐陽江寧.大學生戀愛心理誤區及其引導[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3).
[4]王韋燃.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干預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