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清
(浙江傳媒學院教育技術中心)
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是國際上行業內最為領先的平臺,全球有將近4000所大學及其他教育機構在使用該平臺產品,其中包括國際著名的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以及國內的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等。該平臺是以一門具體的課程為中心,集成了“教”與“學”兩個維度的網絡教學環境,教師可以根據本人需要在平臺上開設不同的課程,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需要學習的內容。師生、生生之間都可以根據教和學的需要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可以利用該平臺和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恰當的結合開展教學活動,平臺的引入可幫助教師解決目前面臨的諸多困難,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很多學校引進了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其應用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我校自2005年購買該平臺以來,用戶數量從最初的2000到目前的10000,有效的在線課程也有150門左右。經過近年的大力培訓與推廣,加之學校相關政策的激勵,目前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和接納了這一平臺,并在自己的教學中投入使用。但總體來看,我校目前的使用廣度和深度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老師盡管立項了網絡課程,但在建設自己的網絡課程時對于網絡課程的概念和內涵知之甚少,因此在規劃和設計網絡課程時缺少理論指導,只是簡單地將部分內容“展示”在網絡上而已;另一方面,由于對該平臺功能理解不夠,以及具體操作的不熟練導致了很多網絡課程做的相當簡單,只做了部分文字的羅列,缺少對學生的吸引力,成了僅僅應付檢查的門戶而已;此外驗收和評價過程中的簡單化、主觀化也影響了課程建設者的積極性。
Blackboard平臺功能非常強大,除了能展示大量的教學內容外,還可有強大的交流工具,能很好地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分析我校20門最為活躍的課程來看,其中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幾大版塊:
1.內容板塊的建設。內容板塊一般包括以下信息:通知公告(調課信息、數據更新、預習通知、作業和考試信息等),教學團隊(主講教師、任課教師簡介、研究方向、實驗教師等),課程信息(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安排等),教學內容(課件、講義、實驗、教學錄像等),資源拓展(相關精品課程網站、相關行業網站、精品導讀、書籍、雜志等),專題研究(考研復習、實驗報告、學科競賽、主題學習等),學生成果(學生論文、學生作品、優秀作業、學習心得等)等。內容板塊的建設沒有一個統一的模板,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本課程教學的需求進行欄目設置,總的原則是:只要方便教學和學習的資源可以盡可能多的提供在平臺上,媒體形式多樣,且導航清晰、簡單明了。
2.交流版塊的建設。Blackboard平臺提供了強大的交流工具,就浙江傳媒學院目前的使用的版本來看,有效的工具主要有以下幾個:討論版、數字收發箱、消息、電子郵件等,這些工具可實現同步或者異步的交流,擴大了信息共享,提升了交流的深度和質量,其中尤為討論版更受廣大師生的歡迎。數字收發箱更像一個平臺內的郵件系統,可實現點對點、點對面的交互,也可以作為一種作業布置與回復的方式。
3.作業、考試、問卷調查版塊。在完整的教學過程中,作業、考試、問卷調查等環節是至關重要的,該平臺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在線功能,該功能也深受廣大教師喜愛,但遺憾的是由于我校目前版本較低,在具體使用過程中,許多環節與“國情”不甚吻合,比如多個班級的合班大課,由于成績簿中沒有班級管理功能,導致教師在查找某個班級的作業時比較費時費力。在線考試是一種非常便捷的考試模式,但由于試題的生成過程工作量較大,仍有部分老師不喜歡使用。
4.用戶管理
平臺提供的所有功能必須是課程注冊的用戶方可使用,因此每門課程的負責老師必須將該課程涉及的學生全部注冊到該課程方可使用,我校由于教務系統尚未實現與該平臺的對接,目前所有注冊導入工作都由管理員進行。但一旦注冊成功,該課程的負責老師就是本門課程的后臺管理員,可實現對用戶的分組管理、成績管理等全部功能。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將部分學生設置為助教以協助自己的資源管理工作,也可以在論壇中分設不同的版塊,任命部分同學做某一版塊的負責人(版主)。
此外,在平臺上建設課程的時候,還需有個“可持續”的理念,一門課程往往經過了幾屆學生的使用后才會漸漸成熟起來,因此在課程的內容、交流等板塊設計時要“留有余地”,不斷完善,逐步豐富。
根據對我校目前平臺上50門活躍課程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存在問題不少,針對問題,我們通過借鑒校內外網絡課程的優秀經驗,提出兩點建議:
1.正確認識,積極利用。網絡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師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師生共同有效地利用和共享網絡資源。因此,首先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網絡課程建立之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隨著網絡課程的漸漸成熟,資源的逐步積累,它會非常有效地補充課堂教學,成為自己的得力“電子助教”。其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則依賴于教師在網絡課程中呈現的大量有用資源、要有積極的布置和批改作業的互動過程等,學生要在網絡課程中感覺到其中有許多他需要的信息,逐漸接受并樂意在網絡課程中學習和討論問題,這樣網絡課程就會越來越活躍,師生都感覺到越來越離不開,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從而促進教與學。
2.網絡課程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但不是簡單的電子資源的堆砌。為了提高效率資源共享率,同一課程建立課程組,把同一個課程的教師歸在同一個課程組中,不僅可以共享資源,減少教師的一些工作量,同時可以互相探討,促進交流,促進教學。
總之,我校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基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網絡課程可以為師生提供大量的多媒體信息資源,多樣化的教與學的形式,師生交流渠道也大大拓寬,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但如何設計一門優質的課程卻是個很大的系統工程,值得廣大教師和教育技術工作者不斷探索。
[1]王蕾,鄭霞.Blended Learning理論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5).
[2]林冬梅.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