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未邢曉玲 周 芳 郁 杰 張 龍 陸廣富
(1.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動物藥學系;2.江蘇倍康藥業有限公司)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教育層次最高的一部分,在對生產的科技含量要求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競爭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提高生產一線勞動者素質的重要途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指出:職業教育要增強專業的適用性,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及教材。不可否認,自1999年國家大力推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以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數量和質量都取得長足進步,但與此同時,一些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關的教育、教學體系還無法完全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專業課的教材建設已日益成為不太引人注目卻又實實在在的問題。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缺少針對性,適用性,不能體現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不能很好地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服務。
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在全國農業職業院校中率先成立動物藥學系的學院,其始終致力于動物藥學及其相關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并積極尋求突破,希望能用更好的教學方法或手段讓學生在夯基礎實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具備更靈活的技術應用能力。經過對大量動物藥品生產企業的調研與走訪以及多年的畢業生跟蹤調查,我們發現我院動物藥學相關專業學生主要就業渠道為動物藥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崗和質檢崗位,畢業反饋中對《動物藥品制劑技術》和《獸藥檢測技術》等課程教材中理論知識論較多,部分內容陳舊,與生產實際存在脫節現象等問題也越來越引起我院相關教研組的關注。《動物藥品制劑技術》是以不同劑型為章節,主要講解不同劑型制劑的制備工藝流程、設備、原輔料及少量的質檢方法。《獸藥檢測技術》則分成藥物的鑒別、藥物的雜質檢查及藥物的含量測定三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以一類藥物或一種方法展開講解。這兩門課程單獨授課的缺憾在于將聯系緊密的生產與檢測兩個環節支離開來,而《動物藥品生產與檢測》就是要將生產與檢測結合起來,力圖較完整地展現獸藥生產與檢測的全流程。經過多位行企業內專家反復論證與審議,以我院“校中廠”實習基地建設為載體,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將《動物藥品制劑技術》《獸藥檢測技術》等專業課程進行有機融合,開創《動物藥品生產與檢測》這門專業課程,并以專業生產實用性,教材專業適用性為主旨組織相關教材編寫,其主要特色即刪繁就簡,去粗存精,在最小的篇幅里反映藥品生產與檢測最核心、最實用、最前沿的內容;在應用能力的培養上,結合獸藥GMP,融合藥品生產與藥物檢測技術,增強課程內容的可操作性。
教材開發過程依舊是以劑型為工作任務,以生產工藝流程為項目,每種劑型選取較具代表性的藥物展開,如注射劑章節選取獸藥中常見的安乃近注射劑,在編寫配液項目時按照藥廠的生產檢測實際操作流程展開:配液前安乃近原輔料的檢測→配液工藝流程→配液后半成品檢驗,其中原輔料檢測重點講解各種檢查(溶液的澄清度、酸度 、4-N-去甲基安乃近、甲醇溶液的澄清度 、硫酸鹽 、干燥失重 、重金屬檢查)和氧化還原法測定安乃近含量;配液后半成品檢驗主要講解半成品性狀、pH值及含量測定。以這樣的思路編寫教材就能將藥劑和藥物分析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更加貼近于生產實際。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科式教育,其重點在于培養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性適用人才。教學重點轉移到了實踐性教學上,所以實訓基地就成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場所,而校內實訓場所就成了在校學生鍛煉專業實踐能力的主要陣地。江蘇倍康藥業有限公司作為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獸藥生產與營銷的生產實訓基地,承擔著該院獸藥生產與營銷專業中《動物藥品制劑技術》及《獸藥檢測》的教學與實訓任務。我們以江蘇倍康藥業有限公司的實際大生產為載體,選取獸藥中常見的劑型為實例組織教材內容,對各類劑型的典型代表著重強化教學,并以此為子項目,按照基礎知識,知識拓展,實際操作來組織編寫內容,如粉散劑是以鹽酸環丙沙星、液體是恩諾沙星口服液、注射劑以安乃近、片劑以阿司匹林,浸出制劑以藿香正氣水為例等,使實訓工程中學生在“員工”和“學生”雙重身份間有效轉換,真正做到融教學于生產,寓探索于實際。
所謂項目課程,簡而言之就是工作任務“形式化”,即以工作任務為參照點設置課程,以項目為邏輯主線組織課程內容。項目是完成任務獲得的結果,如一個產品,一項服務,一個決策,它在項目課程設計中的角色是“活動載體”。課程得以實施最終需借助于以項目來進行設計與開發的教材,這正是我們編寫項目化教材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項目課程是以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對工作過程的直接參與來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這種以解決問理為中心的課程理念,區別于以往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思想,強調對學習者的行動導向,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透徹分析與模擬,使其能夠掌握扎實的實踐能力,為學生適應就業及融入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對項目的分析,解決問題方案的制定,動手實踐的分工合作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要經歷智慧的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領導力的訓練,交流與合作的體驗,這些都對學習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到了訓練提高的作用,使其不僅掌握了職業技能,還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提升。
教材的“先進性”體現為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在教材中有反映,不落后于時代。先進性往往具有明顯的時效性,在一定的時間內它具有先進性,但過了某段特定的時間則有可能又落后了。這就要求編者不斷了解收集本專業和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積累,我們發現為避免針孔產生交叉污染,很多廠家注射劑中安瓿的洗滌方法已從原先常見的氣水的洗滌換成了超聲波洗滌。而隨著2010年新版《中國獸藥典》的廣泛使用,很多獸藥生產企業的檢測方法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如制藥用水中的水質檢查中增加了總有機碳的檢查等。上述這些行業前沿理念和實際操作的合理化改進內容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都將有所體現。
教材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工具與媒介,編寫的教材要適應相應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把握好教材編寫的深淺往往是教材編寫的重點。在編寫教材時,我們秉著“適用,夠用”的原則,舍棄了原先教材里很多生產實踐中用不到的純理論性的知識,保留最基本的概念,注重實際操作部分的編寫,以最簡潔的圖表標出藥品生產及檢測流程,用最清晰的圖片甚至是儀器設備操作界面的實體圖片來反映設備的實際操作流程。
在《動物藥品生產與檢測》項目課程的教材內容確定與編寫過程中,筆者最大的感觸就是: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一定要立足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自身特色,大膽、科學地組織與利用原有學科理論知識體系,以有效的載體和形式科學融合理論和實踐知識,增強專業的適用性,方能開發和編寫出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的新體系、新教材。
[1]顧紅梅.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項目課程教材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7.
[2]陸廣富,陳未等.高職院校“校中廠”式實訓基地運行機制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1,(12):181 -220.
[3]汪穗福.淺談《藥品生物檢定技術》教材的編寫[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3):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