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娟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外語實驗學校)
初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探討
◆王紅娟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外語實驗學校)
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要靠創(chuàng)新教育來培養(yǎng)。在中學物理教育中,課堂教學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成功的關鍵。而探究式學習提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的課程理念,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途徑。如何在現(xiàn)有條件下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新課程的理念指導和改進我們的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探究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地獲取科學知識,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是每位物理教師應該探索而急待解決的問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鋪開,科學探究成了物理教學的主流,成了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但科學探究是個新事物,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具體問題,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科學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目前,老師們在開展科學探究中,流于形式的較多。究其因,主要是有許多具體困難。困難之一是學校條件較差,除大城市的學校外,中、小城市以及農(nóng)村學校的硬件設施遠遠達不到要求,許多學校的實驗室連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活動都無法開齊。困難之二是許多學校的班額都很大,有的七八十人,有的近百人,分組難,老師指導要兼顧全體學生更難。困難之三是物理教學時間與科學探究的矛盾。開展科學探究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而物理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無時間充分預習準備。困難之四是科學探究和考試的矛盾。
目前許多地區(qū)特別是西部地區(qū)的中考,重點還是考察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少體現(xiàn)探究的題目。造成課改和考試脫節(jié)的狀況,教師和學生都擔心搞科學探究會影響成績。因而開展科學探究的積極性不高,“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較普遍。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課程改革,都在提倡走進新課程,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中學物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講解輕實驗、重結果輕過程、重傳授輕啟發(fā)的現(xiàn)象。致使實驗的探究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無法體現(xiàn),也造成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嚴重不足。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必須改革,教學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物理學中的實驗成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物理的實質性問題。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盡量多做實驗,力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科學”。葉圣陶先生也說過:“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卷入”科學的發(fā)現(xiàn)過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主動權教給學生,就是在教師精心的設計之下,盡量放手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
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探究式學習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學生由于發(fā)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這種認知程度上的差異,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應在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彼此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切磋,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論,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中,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jīng)驗,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進對所獲得知識的正確、全面地理解,從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培養(yǎng)。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徑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制造機會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有很多實驗必須要通過實驗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小組中的學生分工不同,有動手操作的、有記錄的、有觀察現(xiàn)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確保探究活動的成功。
有活動就有評價,教師只有適時評價,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開展活動,使活動按照既定的目標向前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探究活動時要開展評價活動,采用診斷性和激勵性等有效評價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靈活采取各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在評價過程中體現(xiàn)評價為教學服務,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同時,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中,要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引導學生科學地設計實驗、正確地使用器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習慣。
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中,還應重視培養(yǎng)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圖書管收集,可以在社會生活中收集,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從多方獲取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合,為自己的探究活動服務,以強化在探究中學會知識的學習、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問題的解決等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探究“噪聲污染”,就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收集有哪些噪聲,在生活的小區(qū)收集有哪些噪聲,在公共場所收集有哪些噪聲,在工廠企業(yè)收集有哪些噪聲,在圖書管查閱噪聲的有關資料,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瀏覽噪聲的有關知識等。教師指導學生把收集到手的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對完整的探究報告。這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形成,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也極為有效。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學的科學探究是物理實驗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是教學方法、思維方法和實驗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是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應認真地、科學地、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探究中培養(yǎng)并逐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科學探究真正成為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