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基于行動導向的幼專英語教學模式
◆劉曉霞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德國職業教育于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研究,這對德國的職教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德國職教改革的方向。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法,而是一種新的課程理念,一個先進的教育觀念,一種指導思想,一個完整的職業教育模式。以行動導向的幼兒師專英語教學是教學改革的趨勢。
行動導向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強調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行動導向教學是通過有目的地、系統化地組織學習者在實際或模擬的專業環境中,參與設計、實施、檢查和評價職業活動的過程,通過學習者發現、探討和解決職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體驗并反思學習行動的過程,最終獲得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行動導向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技能培訓具有實效性,是學生全面參與的教學。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腦、口和手的作用,將英語知識和技能訓練相結合,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使英語課堂教學符合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契合高專教學的培養目標。
行動導向教學以培養人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聯系實際問題學習,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特點為:第一,強調教學應從理論培養向實踐培養轉化、從示范教學向應用性教學轉化;第二,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通過行為引導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在活動中培養興趣,主動地學習,學會學習;第三,是以活動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法。通過知識歸納和知識演繹兩個階段的學習,培養具有職業行為能力的技術人才。
首先,行動導向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想,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氣。英語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的應用可以營造輕松、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內容、課堂活動設計、作業布置等,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接受技能訓練、拓展思維。教師作為溝通協調者,借助行為來導向,營造師生互動氣氛,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幼兒教師的從業技能,如英文故事的朗讀、英文兒歌的表演唱、英語游戲的組織等,從而架構學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其次,以行動導向的教學內容的創新是學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創新的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參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根據幼專學生實際情況、就業趨勢以及新出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設計以行動導向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和活動,使行動導向法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全方位提高學生英語水平。這種多維度的、優質的英語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互動,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掌握職業技能,學到專業知識,構建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再次,行動導向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強。以行動導向的教學成功與否,是以學生是否按時、按質完成項目為依據。而項目的設立又是以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職業活動為導向的,這些標準的明確性讓學習者的課堂學習變得具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從教師、教材中“獲取信息”后主動地分析、研究,解決問題。能夠從表面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真正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能大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發揮自主性學習,培養創新思維。行動導向教學法將認知與職業行為結合在一起,將學生個體行動和學習過程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這種職業技能的培養為幼專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師奠定了基礎。
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是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用行動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采取“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整體行動,引起課堂教學中的“多向”互動。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使自己在“做”中掌握知識與職業技能,從而建構自身的經驗、知識和能力體系。結合幼兒師專英語課程特點,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模擬教學法,成立“虛擬雙語幼兒園”。教師安排學生模仿幼兒園環境進行教室的環境布置,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幼兒園見習實踐以及自己的設想來營造一個仿真的幼兒園教室。學生置于模擬的環境中進行英語課堂活動的開展,這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進行英語的表達、表演。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與學習環境以及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來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接受技能訓練,置身于未來從事職業的社會系統之中,感悟未來職業崗位的氛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2.角色扮演法,在“虛擬雙語幼兒園”中從事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引入角色扮演法,使學生學會確認角色、了解角色內涵、從速進入角色,圓滿完成角色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學生進入未來的職業崗位乃至適應今后的變更,奠定良好的基礎。角色扮演以及建立自己的虛擬幼兒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與他人合作學習的平臺。在“虛擬”幼兒園中,學生在教師幫助下通過角色扮演進行互動,強調真實性、實用性,讓學生體驗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及其對英語語言的要求。
3.頭腦風暴法,進行聚合思維訓練。頭腦風暴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話題自由發表意見,不對其正確性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在學前英語教學實踐中,通過頭腦風暴法可以討論和收集幼兒教師標準的要求以及如何進行幼兒園英語課的教學等話題。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使學生對單元話題的某一問題產生自己的意見,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發連鎖反應,從而獲得大量的構想,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性,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案例教學法,鍛煉學生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指利用現實幼兒園中發生的案例進行教學。案例教學法著眼能力培養,具有真實性、客觀性,強調全員參與性和主動性,其答案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架構了教學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可有效誘發學生深入思辨。選擇一些幼兒園英語教學和活動的真實案例,有助于促進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啟發學生思考,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任何一種知識、經驗的傳遞都有一個長期的過程,“行動導向”教學對于我國職業教育,尤其對于幼專英語教學的指導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地探討和摸索。
[1]陳曦萌.“行動導向”職業教育教學的沿革及內涵[J].職業技術教育,2006,(22).
[2]韓艷.英語課堂教學中默會知識的顯性化[J].教學與管理,2011,(6).
[3]李輝.高職英語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10,(12).
[4]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