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娜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淺談聲樂演唱中的完美追求
◆劉俊娜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在音樂教學中筆者深刻體會到:聲樂作品的演唱,要想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就要注意到聲與情的優化組合,也就是說,既要有優美的音質,又要與豐富的情感表達相結合。因為它們之間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如果聲樂很好,感情不真實,就沒有藝術感染力,沒有鮮活的表現力和經久不衰的魅力。讓人們感覺到乏味。但是,如果感情真實,豐富多彩,但缺少了聲音的依托,也不能給人以美好的享受的。聲音要通過情感的抒發亮出色彩,情感的抒發要通過優美的聲音完美表現。這樣才能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才能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才是真正的聲樂藝術。
當我們拿到一部聲樂作品演唱時,不要立即去演唱,首先要做的是熟讀歌詞,研究、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是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的基礎。所謂音樂作品的內涵,指的就是聲樂作品的內在含義,也就是它的思想情感內容。每一部聲樂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發,都蘊含著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性認識。當我們在演唱時,要通過對語言的分析與研究,達到對歌詞內容的深刻理解,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第二步是熟讀樂譜,它是作曲家對歌詞的理解與分析后創作的音樂。在演唱時,要掌握曲調的音準、節奏以及語言的變化等。全面理解樂譜所的感情內容,是唱好一首歌的重要環節,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才有可能對歌曲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如果連曲譜和歌詞都記不住。在練唱時,只能眼睜睜的盯著歌譜,平平淡淡地去唱,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第三步是根據歌詞與旋律的配合,帶有感情的練習。根據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配上歌詞與旋律,小聲的練唱,來熟悉整首歌曲。一部聲樂作品是詞、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我們在演唱時,要根據這種情感進行演唱。所以,要想完美、深刻地表現一部聲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就必須研究歌曲的音樂旋律及歌詞。
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才能把一部作品唱的有感情,才能引人入勝。每部聲樂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意境,在演唱時,要通過詞曲的表現,投入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之中。發揮想象與創造,首先要對一部作品做認真全面的分析,并真正理解了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之后,在藝術構思過程中,在腦海里呈現出與歌曲內容相吻合的畫面,真正的把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情境中。
例如,在演唱《在銀色的月光下》時,首先要理解其思想情感,在次基礎上才能發揮豐富的想象與創造。這首歌曲通過對月色的描述,在金色的沙灘上,無限的思憶追訴在月光下,想起了自己的戀人。在演唱時,把歌曲中描述的曾經對姑娘的一片深情融入到優美的歌聲中。有了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想象,再加上明亮圓潤的聲音,激起內心的歌唱熱情。使自己表達的更為細膩,充分抒發內心的情思,歌曲中的那種意境就能通過流暢婉轉的旋律表達的淋漓盡致,從而能夠藝術性的表現出完整的音樂形象。
音色的巧妙運用,在歌唱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歌唱的音色是歌聲的表現力,就像繪畫的顏色,會直接影響最終效果。悲傷而纏綿的音色會催人淚下,悠揚而甜美的音色會使人心曠神怡,雄偉而輝煌的音色會令人心情振奮。總之,要善于調動人聲庫中最優美的聲音音色,學會巧妙地運用自己的聲音色彩。根據歌曲情緒和情感的需要,去選用恰到好處的音色唱出歌曲內容所需要的音色效果,貼切的表現作品的情感和自己理解的情感,達到與觀眾能夠感受到的情感交流。
例如,《黃河頌》這首史詩般的巨作,在演唱過程中,整體上都應該是較強的聲音力度上抒情,聲音要強但不是僵硬,聲音里的氣息流動感不能停滯。如果少了氣息的支撐,到高潮的部分,就會想象朗誦而不像歌唱,甚至會出現力不從心、聲嘶力竭的現象。所以音樂的巧妙運用對唱一部聲樂作品尤為重要。我們應根據歌曲的內容及思想感情,巧妙地運用自己的聲音色彩,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歌曲角色中,把歌曲和生活中的情感用特定的聲音色彩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演唱好聲樂作品,達到更完美的藝術效果。
為了使演唱具有更強烈的、完美的藝術感染力,要做到聲情并茂。在練唱的準備過程中,應對歌曲作品進行藝術處理,做一個全面的設計,做到心中有數,使演唱更準確、更生動、更具有歌唱藝術的感染力。一首歌的開始、高潮、結尾都是相當重要的。開始部分要唱得引人入勝,高潮部分要唱得振奮人心、富有激情,結尾部分要唱得令人回味。
例如:曉光詞、谷建芬曲的《那就是我》這首歌曲,通過對故鄉情景的描寫,表達了身在異鄉的游子對故鄉的懷念之情。歌曲的第一段在演唱時要注意保持聲音的位置,圓潤、集中但不要太強,帶有吟唱的性質。第二段的“我思戀故鄉的漁火,還有沙灘上美麗的海螺,哦,媽媽”通過八度的跳躍和第一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是內心感情的進一步深化,要充滿激情,仿佛在對媽媽傾訴的感覺,在聲音的力度上要有所加強。“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的反復,在聲音的運用上,要作漸強的處理,高音也要有力度,用心去演唱。
歌唱的靈魂是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在演唱時,將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深入體會,能夠為其感動,受其感染。在表演一部歌曲作品時,要消除一切思想壓力與包袱,消除一切緊張情緒,保持充滿激情而又放松的狀態進行演唱。只有思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聲音才會得到自然而優美的效果,才能有余力去更完美的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當把歌曲的感情與自己理解體會的感情融為一體是,會專注于表演而沒有任何思想雜念,所有與演唱無關的焦慮、虛榮等都會因心陶醉于藝術的情感境界中而被拋之腦后。從而擺脫因為心理緊張而帶來的生理緊張,才能在興奮地精神狀態中得心應手地運用自己的聲音,唱出美妙的聲音。所以說,發自內心的,飽含激情的,忘我的演唱是聲樂藝術的最佳表現,要學會用整個心靈,聲情并茂的去演唱,才會使聲音具有奇妙的色彩,感人的魅力,至高的境界。
總之,演唱好一部作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深厚的藝術功底,要有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要研究演唱過程中的音色表現自然與否、情感表達是否完美、歌曲程序布局的巧妙結合程度等,還要研究它所達到的藝術效果以及境界。或者可以這樣說,在藝術的海洋中,探素是永無止境的,是高深莫測的,需要我們的科學精神和奉獻精神,還需要我們的勤奮與好學精神,唯此,才能采擷到理想的成功之花。
[1]石娟娟.聲樂演唱中情緒的應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
[2]愈子正.聲樂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2006,(6).
[3]貝爾納克.聲樂作品的釋義和表演.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