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宏
(甘肅省會寧如東友好小學)
遠離課堂浮華,回歸數學本質
——剖析我縣數學優質課競賽中出現的誤區
◆趙彩宏
(甘肅省會寧如東友好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氣象。教學更注重學生的獨立體驗。但是現在一些數學課堂教學中似乎讓人覺得數學口味清淡,有些過分追求形式。
新課改 文本 評價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課改的全新理念已得到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同,它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但是在這種可喜變化的背后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隨之出現。今年五月我有幸擔任全縣數學優質課競賽的評委。聆聽了12節決賽課,下面就這些課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個人意見。
新課標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啊!多媒體課件可以讓抽象的知識集體化,可以使深奧的知識簡單化。所以多媒體課件的出現給我們的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有的老師一節課的內容全部在課件上,我所聽的12節數學公開課中有7節是老師完全沒有打開課本。老師一節課只是站在電腦前動自己的手指,孩子們只是盯著大屏幕看,跟著老師設計好的思路走。
多媒體課件完全替代文本,這樣老師和學生的實際距離遠了心理距離也遠了,不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和文本的距離遠了,好多的練習題在課本上,讀文本本來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何不讓學生打開課本仔細的去讀題,安靜的去思考?一支粉筆足以解決的問題為何要運用現代化的設備,對教學資源來說也是一種浪費。有的時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是一種誤導,比如電子白板可以把老師隨手畫的不規范的圖形規范化,是方便了老師的教學,但是破壞了數學學科的嚴密性,孩子們是善于模仿的,老師都可以信手拈來如何要求學生尺規作圖?
我想在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應該思考本教學內容是否適合應用教學媒體?怎么使用教學媒體?無論社會怎樣發展,社會怎樣進步文本都不該被淡忘。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是新課改的背景下最流行的一句話。語文課堂上我們能聽到的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數學課上我們能聽到的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這樣一種提法和算法多樣化相結合,我們看到的優質課是一節課熱熱鬧鬧。似乎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也許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但是在這種看似熱鬧的背后浪費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實質性的學習很少。喜歡只是一種形式,就像孩子們喜歡和自己的小伙伴玩。但是玩完了各自回家,那個小伙伴會為你負責。作為老師不一樣,讓學生喜歡只是一種形式,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樣一種思想的倡導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時尚的學習方法。但是我們看到的小組合作是這樣的:前后兩排四個同學坐在一起開始討論。但是小組內所有的學生都在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也很少有同學聽別人的發言只是自己說自己的根本談不上合作。還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在討論什么,只是在那呆坐著。小組選出的代表只是個別優秀的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一些不愿意思考的學生就這樣渾水摸魚過了一節課。有時候合作還沒有真正的開始,老師的巴掌響起“停止”。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名無合作之實。
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小組合作,也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要討論。比如有些概念有些約定俗成的說法根本沒有必要讓學生去討論。所以我覺得我們必須在課前思考這樣的問題:這節課是否有必要合作學習。我們應該如何合作?在合作中應該怎樣分工,以便小組成員都能在合作中獲得發展。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我們的課上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好!很好!棒!很棒!或者一次又一次響起的掌聲。我覺得學生在這樣的掌聲里學會了虛偽,他們忘記了或者根本沒有學會為別人真誠的鼓掌。
所以我總覺得無論是我們的平時的上課還是我們的公開課。我們的評價應該實在一些,具體一些,還有讓學生學得真誠一些。讓評價確實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教師的教學,讓評價為孩子們的發展護航。
縣優質課競賽代表著全縣數學教學的前沿,應當為全縣的數學教學起到示范作用。聽了12節數學課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一節課才算一堂優秀的課?一堂真正的好課應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是教師通過精心準備的課;二是高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盡可能多的獲得知識技能,生活體驗,問題解決的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有生成的課,即豐實的課。而不是表演似的完美無缺的課;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對照這些標準我們學校的數學優質課是少了一些常態,缺了一些真實,讓公開課真實自然具有示范作用不僅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更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責任。我們應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認真的研讀教材,著眼于學生。如果我們的公開課是這樣的:我們能看到師生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的真實反映。我們看到老師處理生成時的獨特的教學智慧,我們看到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師生的真實體驗。我想我們在新課改的路上才可以走的更遠一些更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