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建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渭南中心學校)
“一輩子的后進生”
◆陶永建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渭南中心學校)
在一個學習集體中,相對來說,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后進生”,尤其是農村學校。然而,“后進生”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有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等許多方面,這些學生表現異常,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程度深遠,也許就是一輩子。作為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學生美好的一生付之東流呢?而這也不僅僅只影響著一代人,難道我們沒有責任和義務去竭力挽救他們嗎?
學校 教育 后進生 一輩子
只要是學校,都存在“后進生”,只要是一線教師,都教過“后進生”,無論是單一評價,還是綜合評價,都會評出“后進生”。“后進生”的確存在,所謂的“后進生”就是指那些思想道德存在問題、學習成績落后以及學習和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那么,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能否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后進生”一差再差,最終差上一輩子呢?絕對不可以。眾人眼中的“后進生”應該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后進生”絕對不會“差一輩子”。
“后進生”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原因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雜合的,我就結合工作體會簡單地作一分析。
1.社會因素。我們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但是不可否認,在我們的學校周圍,在我們的學生身邊,在電視上、網絡上、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象,我們卻不能將此與學生隔離,如果教育引導不當,學生就會受到影響。
2.家庭環境。家長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教育知識的貧乏,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以及千奇百怪的畸形家庭,各種原因引起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等因素,都會導致孩子成為“后進生”。
3.學校教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很大程度上都與學校教育有關,而且,孩子最重要的時間和空間是在學校度過的,那么,學校的管理,育人環境,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態度和方法,也會影響學生是否會淪落為“后進生”。
4.學生自我。教育的“以人為本”,主要講的還是學生自我。事實上,一切關于孩子的事情都脫離不了孩子自己的關系,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還很差,自我教育的意識不高,禁受不住不良因素的引誘。
對于“后進生”,父母不知所措,恨鐵不成鋼;對于“后進生”,老師更是煞費苦心,壓力重重;對于他們自己,也不愿意成為“后進生”。因此,這些學生的表現極其異常。
1.思想墮落,態度消極。很多淪為“后進生”的學生,經常會受到他人的另眼看待,深感自己和別的同學不一樣,總覺得自己和表揚遠隔千里,對什么都漠不關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思想負擔重,心理壓力大,表現出孤獨、抑郁、無助等。
2.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能力低下。“后進生”最主要的表現還是學習方面,他們往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不對頭,缺乏自覺性,造成學習能力低下,學習的動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久而久之,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表現出懶散、無奈,使得基礎越來越差。
3.自卑感強,自暴自棄。這類學生由于各方面的表現差,不是受到老師的批評,就是受到同學的挖苦,或者受到家長的責備。不論哪一點,都會給他們脆弱心靈的傷口上撒鹽,使他們對自己信心不足,缺乏前進的動力,也就產生了很強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只能自暴自棄,甘于落后。
4.意志薄弱,叛逆性強。“后進生”并不是不想做優秀學生,他們也懂得一定的道理,但由于長期的壓力過重,加上本身意志薄弱,如果教育不當,他們會徹底失望,不愿與人交流,時常不能控制和約束自己,“軟硬不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不求進取,甚至跟你對著干。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學生是現實中的人,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個性多樣化和個體差異性的存在是必然的,這就決定了教育的復雜性,也就要求教師潛心研究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精湛的教育藝術引領學生,在細微處凸現人文關懷,演繹無私關愛,讓學生快樂成長,尤其是“后進生”。
1.熱愛“后進生”,尊重“后進生”。高爾基說:“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最愛誰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由此可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于“后進生”稚嫩的童心,需要我們用真愛去發現、去呵護、去欣賞,只有讓他們感受到真情和溫暖,他們才會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另外,教師還應當尊重“后進生”,寬容他們,理解他們,做到不嫌棄、不歧視、不疏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并教育其他學生正確地對待和幫助他們,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多創造一些機會,指引其沿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展。
2.轉變觀念,融洽關系。教師應建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努力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把握師生之間的情感,多與“后進生”溝通,讓他們在你面前有話說,讓學生理解父母對他們的關愛,讓他們理解你能教好他們的決心,同時,教師要多體諒他們的苦衷,善于發現其閃光點,激發他們熱愛學習,調動他們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提高成績,增強自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獲得成功是每一個人的愿望,很多“后進生”最期望的成功就是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所以教師要多培養、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比別人笨,對于取得的點滴進步,就要及時表揚,給予肯定,對評價成功的標準不宜過高,以免超出能力范圍,致使學生再次受挫。此外,“后進生”是否就沒有一點優點存在呢?肯定不是。我們應結合他們的特點,揚長避短,讓一方面的成功激勵他們取得更多的成功。只有“后進生”取得了好成績,自信心也就增強了。
4.聯系家長,構建和諧。有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孩子因缺少關愛而情緒低落;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太忙,對孩子無暇顧及,導致孩子自暴自棄;還有的家庭,因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的特點……諸如此類的因素,都會導致孩子心理畸形,不求上進等。因此,教師要密切聯系家長,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減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說實話,“后進生”也很難,他們整天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應付了家長,還要敷衍老師,頂著沉重的壓力,怎能快樂成長?因此,一切為了孩子,不讓他們成為“一輩子的后進生”,就要加強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我四位一體教育的聯系,構建和諧氛圍,讓學生真正健康成長,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