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紅 張 娟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實驗小學)
淺談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
◆孫俊紅 張 娟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實驗小學)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英語教學也日趨完善,但在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上,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何搞好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使初一新生順利完成學習過渡,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呢?通過實踐,主要從中、小學英語教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銜接教學 個體差異 分層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英語學習顯得格外的重要。學習英語由原先的升學考試為目的,變成了我們當今日常生活的需要。2001年,我國教育部決定英語課程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2003年,又從初一新生起推行新課程教材。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英語教學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與進步。但我們通過實踐也不難發現其中的缺點與不足。尤其是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這一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目前,我國英語教材已經打破了“一套教材打天下”的局面,呈現出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局面。但是,我們不難發現現行的英語教材有一些不足之處:(1)教材內容比較多,比較繁;(2)教材教法與其它學科的內容滲透不夠等等。而且,我們不難發現,現行的中小學英語教材不同程度的違反了教學原理,在銜接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軌現象,教材中存在著不必要的重復內容,如音標、字母、日常口語、對話等。
為了避免小學與初中銜接問題,造成廣大教師和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為了充分發揮小學良好的英語基礎的作用,必須重視中小學教材相關知識的銜接。
小學英語教材教法豐富多彩,例如: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動作反應法等各種方法,這就使初一英語教師面臨了新教材教學方法上的銜接問題。一方面,小學教師在五年級教學階段,要積極主動地在課堂教學節奏上逐步向初一起始階段銜接靠攏。在學習方法上也要向學生適當灌輸中學英語學習方法的信息,讓他們做好進入初中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初中教師也要吸取小學教師的長處,適當延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手段,創設情景,增加游戲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小學生在進入初中后學習英語的興趣得以延續,而不是一下子就改變了學習的方式與興趣。
學生們邁進中學的校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集體和新的老師,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所以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科學恰當地引導,給學生一片天空,讓他們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那么,怎樣對初一的新生進行學習方法方面的幫助呢?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預習方法的指導。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每節課學習之前,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作業,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借助于生詞表有的放矢的研讀對話或課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記錄預習中的疑難單詞、詞組和句型等問題,在問題的引領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將英語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求知。另外,新課的內容經過學生自己的預先學習,在聽課過程中就容易抓住重點,學生學起來更輕松。同時在解決過程中讓學生養成了勤動手查資料,勤動腦想問題的習慣,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采用必要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養成眼、耳、口、手、腦并用的聽課習慣,充分理解并熟練運用所學到的英語語言內容,使每節課的內容掌握達到最高效。有效的培養他們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3.課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想學好英語僅靠課堂上時間是不夠的,一定要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相輔相成,因此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多說,多讀,多背,多寫,多觀察,多搜集。
要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學好英語,就得發揮教師和同學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需要教師督促和鼓勵。在課堂之余,讓學生自然地體會到一個廣闊的語言學習環境,也豐富了練習的素材,日積月累,學生會受益匪淺。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涉及的是同一批學生處于兩個年齡段,而我們知道兒童期和少年期的身心發展各有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面對新環境的情況下適時的加以心理調節,以適應向初中的過渡銜接。這就需要初中的老師鞏固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師生情感上的交流,使學生保持心理平衡,讓他們從小學帶來的學習興趣得以保持和發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較輕,而記憶力和模仿力都很強,加之初次接觸英語的好奇感,絕大多數學生能達到大綱的要求。而初一學生與之不同,他們正處在機械記憶向理解記憶逐漸轉化的階段,小學階段所積累的學習方法已無法適應中學學習生活,很難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當然,要讓學生具備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們應當著重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1)朗讀背誦的習慣;(2)聽寫的習慣;(3)記筆記的習慣;(4)書寫規范的習慣;(5)學以致用的習慣。
總而言之,讓學生從小學平穩過渡到初中,做好銜接工作,需要我們教師做出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所以如何利用現行教材,加強學生的聽讀能力,發展說寫能力將是我們工作中一直探索的。但是我們可以深信,正確處理這些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終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
[1]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溫滿玉,蘇劍芳.小學英語課程理念與實施.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3]劉弟環,袁仕成.《新課標》教材中出現的問題.英語輔導報,(2004-2005),(1 -2).
[4]林維松,吳淑珍.合理把握教材搞好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英語輔導報,(2004-2005),(1-3)
[5]范子久.關于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英語輔導報,(2004-2005),(4 -5).
[6]何愛平.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之我見.英語輔導報,(2004-2005),(7-8).
[7]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