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杰
(秦皇島市盧龍縣教研室)
淺談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鄭淑杰
(秦皇島市盧龍縣教研室)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在反思中學會學習,反思的過程中反復的推敲,牢牢掌握所學的知識并運用到生活中,從而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自我檢討的意識,可以幫助他們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反思意識 數學教學 培養策略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學習而不思考,人就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迷惑而無所適從;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更難全面的領會知識。但近幾年,課堂教學的側重點逐漸偏重于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但往往忽視了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反思是培養思維本質的動力,養成一個良好的反思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們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使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靈活,更有效率,更有方法地解決一切問題。
當前在學習中的反思意識很薄弱主要表現是:
1.對知識的結構沒有條理性,不能做到當天的知識當天整理,每章結束以后,不能及時的梳理整章的知識,做習題很容易出錯,從不思考出錯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牢,還是沒有真正理解。
2.沒有檢查作業的意識,通常學生們的作業都是由老師和家長檢查,因此,學生自己本身不能發現錯誤,因此也就不能改正錯誤,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都不夠全面和準確。
3.沒有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些問題學生們雖然能回答上來,但是相同的問題,換成另外一種提問方法,就不會解決,這說明,學生從來都不考慮解決問題背后的思維方式。
4.沒有反思意識,一部分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本不能判斷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因此這個思考的過程與反思的過程不能很好的連接,這樣不利于學生找到好的學習方法,阻礙了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望。
反思是認知與情感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聯系的產物,并且是由積極態度支撐。教師要利用一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反思熱情,誘導學生的反思方向。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師后面黑板上設立學習園地,專門有一個評比專欄,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在聽課中、練習中所體現出來的反思意識評分,通過反思學習進步最大的學生,期末給予獎勵。每天晚上復習當天所學知識,回想今天老師都講了哪些內容,提了哪些問題,我自己是否能回答出來,還有哪些知識點我沒有完全掌握,并且把這些問題寫在本子上,養成歸納總結的好習慣。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問題。多讀一些學者的成功經歷,反思他們是怎樣成功的,吸取經驗教訓。
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先想好哪些地方可以設計一些反思環節,給學生留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進行一些交流,開展輕松而又全面的主體反思。課程開始之前,留時間給學生們討論新知識的收獲和不解,講講每個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反思哪些方法最好最有效率,哪些方法還存在問題;反思在練習中錯誤的緣由;歸納新知識點與老知識點的區別與聯系,而教師則應該多出一些改錯、判斷和辨析題,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教師的職責除了要幫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領悟獲取知識的過程,清楚這個結論是怎么得來的,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動口,在這個過程中反思出答題的方式,反復的推敲,理出知識的結構和所有知識的關聯與區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批判意識就是學生對已經解答的問題進行再反思,主要是針對思維方式,梳理出幾種策略,并對此進行批判和優化,在這一過程中找到更好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答案的多樣化可以擴展學生的思路,同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找到最優的解決辦法,而使大家形成批判優化意識,提高做題效率。
每天寫一篇反思日記,有助于學生每天對當天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對明確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對不明確的知識點反復推敲,直到完全理解為止;或是寫數學課堂最值得回憶的情境片斷,或是把今天所講的數學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或是談自己在數學課的收獲與體會。這些可以避免不會的問題積少成多,不至于發展到無法補救的地步。寫反思日記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的掌握。可以利用自習時間,讓學生讀他們的反思日記,提出他們的疑惑,大家討論解決。這種互相辯論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自信心,體會成功的喜悅而愛上學習。用民主的方式評選出反思出色,進步最明顯的學生,給予小禮物為獎勵。以他為學習對象,這種方式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滿足感,讓他們愛上這種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學生們也會更積極主動的爭取下一次自己也能夠成為最優同學。
在初中教學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有的同學學習非常刻苦,大量的做練習題,但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始終差強人意,思維緩慢,不會舉一反三,相同性質的例題做過一遍,同樣本質的其他練習題只是換了一種說法就完全不會解答。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學生只是一味的做題,并不去反思解答背后所運用的思維模式,只在乎做題的數量,沒有在解答以后進行一個多元化的,多角度的對知識的一個全面的探究和思考。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懶于思索,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用一個詞來稱呼,就是“愚蠢”。解答完一個練習題以后,通過對解題方法、出發點和知識點的回憶梳理,可以使學生們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加深印象。通過這種反思,也可以讓學生們對問題有一個更深層的理解,強化思維模式,認識問題本身的性質從而總結規律;通過這個反思的過程,可以建立起所有知識的一條知識鏈,做到一通百通。因此,在初中教學中對反思意識的培養是個重要的話題,在反思的過程中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本質上是指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更有效率和方法。
[1]劉玉群.評價中職語文教學的理論分析[J].中國期刊網,2004,(8).
[2]孫玉.論中職學生的德育現狀[J].延邊學院學報,2008,(3).
[3]孫洪宇.中職語文教學方法改革[J].信天學院學報,2005,(3).
[4]王剛.對德育教育加于教學活動的可行性分析[J].重慶教育周刊,2007,(11).